曹魏
2021-12-04 来源:《山东省历史地图集(远古至清)-政区》


景元三年(262)青岛地区政区隶属关系及治所遗址表

政区隶属

存续沿革

治所遗址方位

文献简注

青州

西晋末徙此,至清因之

青州市王府街区

《读史方舆纪要》《青州府志》

北海国

曹魏徙此,至前燕因之

潍坊市潍城区符山镇平寿村

《读史方舆纪要》《嘉庆重修一统志》

胶东县

东汉置,至刘宋因之

平度市城区

《读史方舆纪要》《平度县志》

即墨县

秦置,至后魏因之

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

《嘉庆重修一统志》《平度县志》

城阳郡

曹魏徙此,西晋别置

诸城市密州街区古城子杜

《太平寰宇记》《诸城市志》

壮武县

西汉置,至南燕因之

即墨市蓝村镇古城村

《读史方舆纪要》《即墨县志》

黔陬县

秦置,至曹魏因之,西晋别置

胶州市杜村镇赵家城献村

《读史方舆纪要》《胶州市志》

东莱郡

东汉徙此,曹魏因之,西晋别置

龙口市石良镇黄城集

《嘉庆重修一统志》《登州府志》

卢乡县

西汉置,至后魏因之

平度市灰埠镇城子村

《读史方舆纪要》《平度县志》

长广郡

汉建安年间置,曹魏因之,西晋别置

海阳市发城镇发城村

《补三国疆域志》《海阳县志》

不其县

秦置,至后魏因之

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区古城子村

《嘉庆重修一统志》《即墨县志》

葛卢县

东汉置,曹魏因之,西晋省

胶州市城区

《补三国疆域志》


景元三年(262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胁迫汉献帝禅位自立,改国号为“魏”,建元“黄初”,历史进入了三国时代。

三国时期,山东地区属曹魏政权辖地。地方行政区划沿袭东汉州、郡(国)、县(侯国)三级制。地涉山东地区的有青、徐、兖、豫、冀各州。在承袭东汉政区的基础上,部分州、郡沿革变化如下:

青州,治临淄,领七郡(国)。其中:东汉建安年间,析北海、琅邪二郡(国)属地置城阳郡,析东莱、北海二郡(国)属地置长广郡,魏因之。魏青龙三年(235年)改齐郡置齐国。明帝景初、正始年间,曹魏政权为安置辽东流民,在齐境增设新沓、新汶、南丰三县。正始七年(246年),改济南郡置济南国。太和六年(232年),改北海郡置北海国。

徐州,治下邳(今江苏省境),所领东莞、琅邪、东海三郡(国)及彭城国北部之傅阳、留县位于山东境。东汉建安年间,析琅邪、北海、泰山、齐等四郡(国)属地置东莞郡,魏因之。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改琅邪、东海二郡置为国。

兖州,初治鄄城,黄初七年(226年)徙治廪丘,领八郡国。其中六郡位于山东境,东郡数县及陈留郡一角地涉山东。魏初,改济北国置济北郡,明帝时复为国。文帝黄初四年(223年)改东平郡置为国。黄初三年(222年),改任城郡置任城国,翌年除为郡。

冀州,初治邺(今河北临漳),后徙信都(今河北冀州)。所领六郡(国),其中五郡全部或部分位于今山东省境。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析平原、渤海、乐安三郡之地置乐陵郡,魏因之。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改平原郡置平原国,七年(226年)复除为郡。黄初二年(221年)分魏郡置阳平郡。黄初三年(222年)改清河郡置为清河国,四年(223年)复除为郡。曹芳正始五年(244),改乐陵郡置乐陵国。

豫州,治安成(今河南正阳)。魏景初元年(237年),所领之沛郡置为国。豫州之鲁郡、沛国地涉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