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
2021-12-04 来源:《山东省历史地图集(远古至清)-政区》


顺帝永和五年(140年)青岛地区政区隶属关系及治所遗址表

政区及隶属

存续沿革

治所遗址方位

文献简注

青州刺史部

西汉置,至晋因之

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北境

《元和郡县图志》《齐乘》

北海国

光武帝徙此,曹魏别置

昌乐县宝城街区戴家庄村

《后汉书·郡国志》《青州府志》

胶东县

章帝建初元年置,至刘宋因之

平度市城区

《读史方舆纪要》《平度县志》

即墨县

秦置,至后魏因之

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

《嘉庆重修一统志》《平度县志》

壮武县

西汉置,至南燕因之

即墨市蓝村镇古城村

《读史方舆纪要》《即墨县志》

东莱郡

东汉徙此,曹魏因之

龙口市石良镇黄城集

《嘉庆重修一统志》《登州府志》

卢乡县

西汉置,至后魏因之

平度市灰埠镇城子村

《读史方舆纪要》《平度县志》

黔陬县

秦置,至曹魏因之

胶州市杜村镇赵家城献村

《读史方舆纪要》《胶州市志》

葛卢县

东汉置,曹魏因之,晋省

胶州市城区

《后汉书·郡国志》《增补胶志》

不其县

秦置,之后魏因之

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区古城子村

《嘉庆重修一统志》《即墨县志》

徐州刺史部

东汉置,曹魏别置

郯城县郯城镇

《读史方舆纪要》《临沂地区志》

琅邪国

建武十七年置,至晋因之

临沂市兰山区半山街区

《读史方舆纪要》《临沂市志》

琅邪县

秦置,汉因之,曹魏省

胶南市琅琊镇夏河城村

《读史方舆纪要》《胶南县志》


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刘秀即位,史称“东汉”。

东汉初期,新莽时期被更改的郡、国、县名恢复原名,经重新规划省并,全国郡县仍分属于十三州部。自建武十一年(35年)起,州刺史有了固定治所。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州刺史为州牧,州遂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地方行政建置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地涉山东地区的有青、兖、徐、豫、冀诸州。东汉一代,山东境内政区沿革如下:

青州刺史部,治临淄,辖六郡国。

平原郡、治平原。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军阀张步所据之平原郡归东汉。殇帝延平元年(106年)置为平原国、安帝建光元年(121年)除为平原郡。

济南国、都东平陵。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军阀张步所据之济南郡归于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置为济南国。

乐安国,都临济。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军阀张步所据之千乘郡归于东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置为千乘国,和帝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国为乐安国。

齐国,都临淄。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军阀张步所据之齐郡归于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置为齐国。

北海国,都剧县。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军阀张步所据之北海、淄川、高密、胶东四郡归于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淄川、高密、胶东三郡省入北海郡。建武二十八年(52年),北海郡置为北海国。

东莱郡,治黄县。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军阀张步所据之东莱郡归于东汉。

兖州刺史部,治昌邑,辖八郡国,其中陈留郡及东郡部分县地涉今山东省境。

东郡,治濮阳。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军阀刘永所据之东郡归于东汉。至东汉末,其所辖县、国多有调整。

济阴郡,治定陶。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军阀刘永所据之济阴郡归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置为济阴国。安帝延光四年(125年),复除为郡。

东平国(任城国)。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军阀刘永所据之东平郡归于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置东平国。章帝元和元年(84年),析东平国别置任城国。

泰山郡(济北国)。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军阀张步所据之泰山郡归东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析泰山郡置济北国。

山阳郡,治昌邑。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军阀刘永所据之山阳郡归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以山阳郡置山阳国,明帝永平元年(58年)除为郡。

徐州刺史部,治郯县,所领之东海、琅邪二郡、国置于山东地区。

琅邪国,都开阳。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军阀张步所据之琅邪郡归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城阳国省入琅邪郡。建武十七年(41年),置为琅邪国。

国,都鲁县。建武二年(26年)置鲁国。建武二十八年(52年),鲁国废入东海国。明帝永平元(58年),废东海国,以原鲁地复置鲁国,国主仍保留东海王称号,至东汉末。

东海郡,治郯县。建武十七年(41年)置东海国,二十八年(52年)鲁国废入。明帝永平元年(58年),东海国废为郡。

此外,豫州刺史部之沛国公丘县,冀州刺史部渤海郡之阳信、清河国之绎幕等县(侯国),位今山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