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青岛地区政区隶属关系及治所遗址表
政区及隶属 |
存续沿革 |
治所遗址方位 |
文献简注 |
琅邪郡 |
秦统一后分齐郡设,汉因之 |
黄岛区琅琊镇夏河城村 |
《读史方舆纪要》《秦代政区地理》 |
琅邪县 |
秦置,汉因之 |
黄岛区琅琊镇夏河城村 |
《读史方舆纪要》《胶南县志》 |
黔陬县 |
秦置,至曹魏因之 |
胶州市胶西街道赵家城献村 |
《秦代政区地理》《胶州市志》 |
邞县 |
秦置,西汉因之,东汉省 |
胶州市铺集镇逄家沟村 |
《秦代政区地理》《增修胶志》 |
不其县 |
秦置,至后魏因之 |
城阳区城阳街道古城子村 |
《秦代政区地理》《即墨县志》 |
即墨郡 |
或曰胶东,秦统一后分齐郡设 |
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 |
《秦代政区地理》《平度县志》 |
即墨县 |
秦置,至后魏因之 |
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 |
《秦代政区地理》《平度县志》 |
公元前221至前206年山东地区政区建置: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历史进入秦代。秦王朝废除了封国建藩制度,全面实行郡县制,开启了后代行政区划的先河。
秦代全国设郡数量,历来说法不一。本图采认今人后晓荣著《秦代政区地理》的观点:秦统一初年全国设三十六郡,后又陆续增为五十四郡。以此观点,秦统一初年,在地涉山东的原齐地置临淄(齐)、琅邪二郡,原楚地置薛、四川(泗水)二郡,原魏地置东、砀二郡。统一局面稳定后,又由琅邪郡析置胶东(即墨)、城阳二郡,由临淄郡(齐郡)析置济北、胶西、博阳等郡,由薛郡析置郯郡(东海),在地涉鲁西的原赵地置清河郡。这样,有秦一代地涉山东的郡共计十三个,较之《中国历史地图集》增补了清河、城阳、胶西、博阳四郡。
至于秦置县,本图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确立的标准:一是见于唐宋以前史籍中的秦置县;二是见于战国记载而在西汉尚存的县;三是见于秦灭六国至西汉统一前的地名,在西汉是县的,也作为秦置县。在此基础上,又依据后晓荣增补的一条新判断标准,即考古资料中能确证为西汉初年所置县者,亦确认为沿袭于秦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