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
2021-12-04 来源:《山东省历史地图集(远古至清)-政区》


西周时期青岛地区封国(采邑)及都城(聚邑)遗址表

封国(邑)及隶属关系

存续沿革

都(邑)遗址方位

文献简注

莱夷

封国

淄博市淄川区至昌乐南部

《山东古国考》《山东古国与姓氏》

莱(釐)

莱邑

平度市西境

《中国历史地图集》《山东古国与姓氏》

商方国,周复封

胶州市胶西街道赵家城献村

《山东古国与姓氏》《胶州市志》

棠(二地)

莱、齐邑

平度市门村镇唐田村、即墨区移风店镇古城村

《春秋左传注·襄公六年》《平度县志》

《春秋左传注·襄公二十五年》《即墨县志》

1

封国,纪公后纪姓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南城子村

《春秋左传注·隐公二年》《胶州市志》

介根(计斤)

西周莒都,春秋莒邑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南城子村

《春秋左传注·隐公二年》《胶州市志》

琅邪

莒邑

黄岛区琅琊镇

《山东古国与姓氏》《莒县志》

2

纪公后纪姓,都莒

莒县城阳街区

《春秋左传注·隐公二年》《莒县志》

莒、鲁邑

黄岛区六汪镇柏乡村

《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读史方舆纪要》

封国,春秋灭于纪

即墨区蓝村街道古城村

《春秋左传注·隐公元年》《即墨县志》

封国,齐邑

即墨区城区

《路史·国名纪六》《山东古国与姓氏》

不其

封国,齐邑

城阳区城子社区

《山东古国与姓氏》《崂山区志》

公元前1046年至前770年山东地区主要封国都邑: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周朝,王权势力空前强大。《诗经》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室采取“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政策,将原商王朝统治的地区分封给宗族和功臣,被封者统称为诸侯,社会从此进入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礼乐文明”时代。在各诸侯国内,国君也仿效周天子,留下部分地区由自己直接管辖,其余则分封给亲属和家臣,受封者被称为“大夫”,封地称为“邑”。西周时期的行政架构特色虽然仍带有血缘纽带的成分,但与商朝不同,已出现行政级别性质的国、邑,显示王与国君对下行政控制力已大大增强。

周初王室进行了两次大分封:一次是武王对在灭商过程中有功的周族(姬姓)成员和功臣谋士的分封;第二次是成王镇压武庚和“三监”之乱后的大分封。周王室分封在山东地区的同姓诸侯国多分布在鲁南、鲁西南一带,主要封国是地处商奄故地、由周公姬旦受封、其子伯禽代受封的鲁国。异姓诸侯国主要是地处济水下游的商齐旧地、由太公望吕尚受封的齐国。在商系薄姑国被灭后,其地又益封于齐。一些夏、商时期存续下来的方国,只要尊奉周王的“天子”地位,则依然可以继承原有封地,爵位也得以存续。

西周时期,有些封国在实力衰落后可能受到别国的兼并或控制,变为其他诸侯国的附庸或采邑,而诸侯大国在“分封”政策下也不断地孳生出数量不等的采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