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制造业
2022-12-18

1978年,青岛市通信设备的主要制造企业有青岛无线电厂、青岛微电机厂、青岛无线电二厂等,产品有116型通讯机、电传打字机、中波发射机等,均为军工产品。8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对讲机、电话单机、军用电台等。1985年全市有乡镇以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1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9.5万元。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底全市共有乡及乡以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17个,从业人员177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80人(高级技术职务54人),工业总产值7.44亿元,工业增加值2952万元,出口交货值9535万元,产品销售收入7.49亿元。进入21世纪后,青岛市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推动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其中,海尔、海信、朗讯、澳柯玛、松下电子、安普泰科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吸引带动上下游企业,使青岛通信设备制造产业链快速延伸,集群效应迅速显现。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34个(通信传输设备制造企业4个,通信交换设备制造企业5个,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企业8个,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企业5个,其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12个),全部从业人员305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96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30人),工业总产值17.77亿元,出口交货值11.0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7.65亿元,利润总额7922.9万元。2005年,青岛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15个,工业总产值40.69亿元,出口交货值19.9亿元,利润总额1.1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有青岛乐金浪潮数字通信有限公司、青岛惠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2家。

第一节  通信传输设备

1978年,青岛无线电厂、青岛微电机厂为青岛市通信传输设备的主要生产企业,以生产116型通讯电台、电传打字机等军工产品为主。80年代初,这些产品因军队通讯设备更新而停产。90年代中期,青岛兴仪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曾生产军用通信仪器,青岛世仪高科技公司生产过电子测量仪器,青岛仪光实业公司生产过电子通信仪器。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全市有乡镇以上通信传输设备制造企业4个,分别是青岛兴仪电子设备有限公司、青岛世仪高科技集团公司、青岛仪光实业公司、青岛兴仓电子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17亿元,工业增加值2034万元,利税总额807万元。全年共生产卫星应用产品700部。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传输设备制造企业4个,从业人员137人,工业总产值169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647.6万元,利润总额43万元。全年共生产卫星通信设备2.93万台,光通信设备1167台。至2005年,青岛市通信传输设备制造业进一步衰减,规模以上企业仅有青岛帅通电讯器材有限公司。该企业位于城阳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1998年1月成立,为私营企业。主要生产电信设备、邮政产品、低压成套控制设备、电线电缆产品和CATV配套箱体等产品。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1100万元,利税总额17万元。

第二节  通信交换设备

1993年4月,中美合资的青岛朗讯通讯设备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开始生产世界最先进的系列数字程控交换机产品。股东分别为美国朗讯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电器公司、山东省联通通信有限公司、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至此,海信集团正式涉足通信技术领域,开始布局3C产业。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1995年青岛市有乡镇以上通信交换设备制造企业4个,分别为青岛朗讯科技通讯服务有限公司、青岛仪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景鑫电器有限公司、青岛仪达电子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6亿元,工业增加值1054万元。全年共生产数字程控交换机69.1万线,配线分线设备97万回线。1998年,台湾堡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家族企业)投资成立青岛仪华金属有限公司,专为青岛朗讯生产配套产品。2001年,青岛惠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台港澳独资)作为朗讯的主要供货商落户青岛。2001年后,因青岛朗讯调整和制定新的综合发展战略,从单一的5ESS程控交换机产品向综合接入通信系统(窄带和宽带)、无线市话(CWS)、移动通信系统GSM和CDMA、以软交换为主导的语音和数据新一代网络产品、增值业务产品、以研发和技术为主导的网络设计、规划及工程方向发展,使全市通信交换设备生产规模开始缩减。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通信交换设备制造企业5个,从业人员93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7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8人),工业总产值4.4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43亿元,利润总额2743.2万元。全年共生产数字程控交换机302.2万线。规模较大的企业有4个,分别是青岛惠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莱科达微电子有限公司、青岛菱电科王电子有限公司、青岛亿华金属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98亿元、6480万元、5382万元、2175万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4个,工业总产值1.74亿元,出口交货值5034万元,利税总额1789万元。

第三节  通信终端设备

80年代前后,青岛市开始生产对讲机、电话单机、军用电台等产品。到1995年,全市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企业共有4个,分别是青岛崂山邮电通信设备厂、青岛佳声通讯电子有限公司、青岛银斯达通讯设备公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技术公司。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69万元,共生产电话机46127部、对讲机8500部、传真机1252部、卫星导航定位接收设备700部。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全市共有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企业8个,从业人员408人,工业总产值2257.3万元,出口交货值312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253万元,利润总额231万元。全年共生产电话机1.5万部,传真机2722部,无线电发送与接收设备1.4万部。2005年,全市无规模以上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企业。

2003年,青岛市最大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生产企业——青岛乐金浪潮数字通信有限公司在城阳丹山工业园成立

第四节  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

1999年,青岛海尔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同年9月研制生产出首部H6988型手机。2000年,海信集团成立移动通信研究所,正式涉足移动通信产业。2001年5月,青岛海信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开发出国内第一款C2101型CDMA彩屏手机。2002年,韩资企业青岛结帝金属有限公司落户城阳区,开始生产手机配件等电子产品。2003年,韩国LG电子和中国浪潮集团合资3000万美元,在城阳丹山工业园成立青岛乐金浪潮数字通信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制造数字移动电话(GSM)和相关产品,以及第三代移动电话、LG智能手机等,采用CKD设备生产线,设计产量240万部/年。据青岛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青岛市共有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企业5个,从业人员75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5人),工业总产值10.18亿元,出口交货值9.7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14亿元,利润总额2462.1万元。全年共生产手机3846.48万部,小灵通34万部。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个,分别是青岛乐金浪潮数字通信有限公司和青岛结帝金属有限公司,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9.73亿元、3417万元。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该类企业2个,工业总产值3.44亿元,出口交货值2231万元,利税总额23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