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辖域总面积约108平方千米,包括核心区和3个片区。其中,核心区位于胶州,面积约61.1平方千米;3个片区的陆港片区面积约15.4平方千米、空港保税区面积约3.6平方千米、机场南片区面积约27.9平方千米。
◎上合示范区核心区
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201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9月20日,国务院批复《总体方案》。
2021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宣布,“中方将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助力本组织多边经贸合作发展”,再次赋予上合示范区新的国之重任。2022年7月,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域联动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依托全域范围、全市资源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高标准建设好上合示范区”。
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位于胶州湾北岸,地处青岛市“海、陆、空、铁”交通枢纽15分钟经济圈内,拥有海陆空铁综合交通网络中心的区位优势,距离空港——青岛胶东国际机场15千米、海港——青岛前湾港15千米、铁路港——上合多式联运中心15千米。
上合示范区加快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建设。至2022年7月,拥有国际班列线路17条,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达40亿元,与上合组织国家双向投资额达2268万美元。在国际物流方面,依托4F级胶东国际机场203条定期航线、145个国内国际航点通达全球,27条国际国内铁路班列线路横贯欧亚,链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22个国家的51个城市,构建起东接日韩、北接蒙俄、南连东盟、西接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在现代贸易方面,创新搭建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开展经贸活动的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首创上合贸易指数、“信用上合”、“上合·银保通”、“上合·汇保通”等40余项富有上合特色的创新成果,加快建设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功举办2021上合博览会、“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等上合组织国家特色商品电商直播活动,帮助上合特色商品走进中国市场。在双向投资合作方面,依托“云聚上合·共谋发展”“友城合作·共创未来”,锚定“上合+RCEP+工业互联网+一带一路”主攻方向,打造以上合组织国家为主要合作方向的产业集群。在商旅文交流发展方面,深入推进教育合作、文明对话、竞技体育等各方面交流合作。创新“需求+培训+实践”教育培训合作模式,成功举办2022“上合之夏”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青年联欢周、上合组织国家媒体智库论坛、各国使节共植友谊林等人文交流活动,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民心相融相通,上合示范区在上合组织国家的“朋友圈”越来越广、知名度越来越高。
要素资源更加集聚 2022年,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简称“上合示范区”)树立平台思维,建强合作载体,加速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互动耦合,加快将上合示范区打造成为面向和辐射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综合性开放平台。中国—上合组织经贸学院正式挂牌并成立学院理事会,累计开展跨境进口基础班——哈萨克斯坦专班等培训班次112个,培训9400余人。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建成投用,是全国唯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综合展览中心、全国首个上合主题商业综合体、全国首个上合国家文化体验基地,项目亮相第五届进博会“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国家展区。全国首创的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营,为企业提供“贸易+通关+物流+金融”为一体的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服务,获海关总署支持挂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运营,入驻贸易主体61家。上合国际枢纽港入选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行动方案,成功获联合国批准国际港口代码“CNJZH”,总投资额802亿元的智慧公路港等30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位于上合示范区的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上合示范区管委供图)
经贸成效更加凸显 2022年,上合示范区围绕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需求,持续深化制度创新,为国际双多边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提供场景、模式和范例。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案例56项,相关工作经验连续2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改革工作简报》刊发。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上合经贸示范区新疆分园,构建鲁疆东西双枢纽联动发展格局,30条国内国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的54个城市。全年开行中欧班列775列,比上年(下同)增长24.8%,居山东省首位。聚焦对俄罗斯合作重点领域,在全国首开中俄双向冷链班列、自俄煤炭进口专列和大豆进口专列。签发全国首份对韩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下同)原产地证书、全省首份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原产地声明,获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现易货贸易首单突破,跨境电商贸易额翻两番、占青岛市60%以上。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60亿元,增长38.3%;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130亿元,占青岛市18%以上。
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2022年,上合示范区写入撒马尔罕峰会宣言,“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上合组织国家友好城市论坛等国家重大外事成果落户上合示范区,“上合之夏”系列活动升格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部长会议重点事项。组建中国首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地方经贸代表团,首次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举办经贸交流活动43场,签署合作协议8份。累计举办国际交流活动350余场,有160余名上合组织国家驻华使节访问上合示范区。与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等39个园区、机构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际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特色产业,总投资额130亿元的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额45亿美元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石油炼化项目加快推进。引进上合国际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等总投资额758亿元的项目24个,累计引进总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的示范引领项目70余个。
产业生态更加完备 2022年,上合示范区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的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引进培育上合跨境贸易服务中心等贸易平台10家,累计集聚各类贸易主体2000余家。青岛上合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获评AAA主体信用评级。举办2022年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合示范区专场,发布“6+6”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和29条奖补政策;创新开展“上合·汇保通”业务,为企业提供零成本汇率避险服务;与中诚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达成共建100亿元上合双循环产业发展基金的合作意向;试点总额度达2.5亿美元的2只“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基金”获批,总规模30亿元的山东省首只海洋人才发展基金正式落户。揭牌成立上合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完成首笔人民币跨境结算。加快打造“上合‘法智谷’”涉外法律服务品牌,引进国内外法律机构30余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000余人次。高标准建设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22所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贯通“产学研用”融合创新链条,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上合示范区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