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21 年,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青岛高新区”)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高新技术研发高地和产业发展创新高地,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330 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 1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80 亿元,增长 10%;固定资产投资 160 亿元,增长 12%;外贸进出口额 150 亿元,增长 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30.5 亿元,增长 7.3%,税收占比 84.2%。
青岛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 (青岛高新区管委供图)
加强科技创新 2021 年,青岛高新区获批全国首批、省内首个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揭榜挂帅”制等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获科学技术奖励 16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2 项、省级一等奖 2 项、市级一等奖 2 项;1 万家注册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 420 家,居全省首位。新获批筹建中国北方 唯一的国家级石墨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获批“青岛易邦高等级病原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为全省首家由企业承建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获批“山东省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 研究中心”;入选“青岛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先行示范区”。全市首批 2 家标杆孵化器(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海创汇孵化平台)均在青岛高新区。2021 年新认定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 5 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5 家。93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中心,占比达 72%。全年支持企业创新资金 1.7 亿元,增长 70%;有高新技术企业 404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52 家;科技研发投入突破 17 亿元, 增长 56%;专利拥有量 2200 件,增长55%。科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腾科 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市仅有的 2 家企业入选“全国硬科技企业之星 TOP100”, 4 家企业入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全年举办各类“双创”(大众创业、大众创新)活动 380 余场,服务创客 2.5万人次。新引进院士 2 人,全职引进“国家级人才”1 人,新增省部级高端人才10 人、市级优秀人才 8 人,连续 3 年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壮大实体经济 2021 年,青岛高新区坚持“实体立区、产业强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医药、“人工智能 + 高端装备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比改革前提升 10.3 个百分点,达到 63.2%,高于全市 29 个百分点;“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同)经济营业收入增长 23.7%,“四新”经济投资增长 99.5%;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 38.9%; 高技术投资增长 55.6%。9 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 家 企业获批省级“瞪羚企业”。全年举办智能视听大会等各类招商推介活动 30余场,新引进优质项目 228 个,总投资额 328.6 亿元;新开工项目 55 个,增长29.7%;新竣工项目 46 个,增长 58.6%。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青岛慧拓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榜单,8 家企业入选青岛新经济高成长企业 50 强,“人工智能 + 高端装备”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入选青岛市首 批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等 4 家企业入选2021 年青岛市“工业赋能”场景示范认定项目名单。出台《青岛高新区加快推 进企业上市工作意见》及实施细则,全年累计兑现上市补助资金3000 余万元。“高测股份”登陆科创板,“科捷智能”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审核,“盘古润滑”“科捷智能”已过会,10 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18 家企业入选青岛市高企上市培育库,13 家企业获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库研发投入奖励。
优化营商环境 2021 年,青岛高新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出“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等创新性举措,实现 518 项服务“一门办理”、506 项审批事项“一窗受理”,青岛盘古润滑技术有限公司等 4 个项目“建成即使用”。完成国家和省、市、县四级共 394 项行政权力事项委托赋权,其中国家级 1 项、省级 22 项、市级 65 项、县级 306 项。成立青岛市国家高新区管理专题委员会,对青岛高新区的体制机制和领导班 子进行调整和加强,通过推行领导交叉 任职,深化与城阳区的融合发展,形成优势叠加、相互赋能的发展态势。
提升城市品质 2021 年,青岛高新区聚焦产业需要、发展需要、人才需要,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配套。山东省 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高新学校竣工验收, 中欧国际城初中、实验小学西校区完成 主体封顶,3 所幼儿园启用。打通 13条道路;华中路贯通,日通行量达到 1.1 万车次。金茂览秀城主体封顶,康复大 学附属医院主体封顶。与 11 家高新区联合发起《国家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 行动宣言》,有祥茂河、澜湾艺术公园等 水系景观 600 万平方米,道路绿化 230 万平方米。有全市规模最大的产权型人才公寓 1.49 万套,年内配售 1304 套、出租 1300 余套。人才流入实现快速增长,户籍人口连续三年增速在 50% 以上,2021 年达到 67%。
(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