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区
2023-12-17

一、地理位置与人口

崂山区地处青岛市东南隅,东、南濒黄海,西邻市南区、市北区,西北邻李沧区,北接城阳区和即墨区。东北西南斜长36.6千米,东西宽27.7千米,陆域面积395.76平方千米。2023年末,常住人口51.37万人。

◎崂山区依山傍海,自然人文禀赋得天独厚。

二、沿革区划

清末,崂山境域均属即墨县。1898年3月,德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白沙河以南、砖塔岭以西的崂山地区划入租借地。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崂山地区被日军侵占。1922年12月,中国收回青岛主权,设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崂山地区属之。1929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将胶澳商埠政区改为青岛特别市,崂山地区属之。1938年1月,崂山地区再次被日军侵占。1945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崂山地区属青岛市。

1949年6月,崂山地区解放,设崂山行政办事处,属南海专区。1950年5月,改属胶州专区。1951年4月,划归青岛市。1953年6月,改为青岛市崂山郊区。1961年10月,设立崂山县。1988年11月,撤县设立青岛市崂山区。1994年4月,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做重大调整,设立新的崂山区。

2023年,崂山区辖金家岭街道、中韩街道、沙子口街道、王哥庄街道、北宅街道,共5个街道、167个村(社区)

三、自然环境

地貌 境域东部崂山峰峦突起,向西逐渐降低,形成了自东而西的山区、丘陵、平原3个不同的地貌类型区。东部山地切割剥蚀地貌类型区,地貌起伏大,切割深,局部岩石裸露,沟壑纵横,域内花岗岩节理垂直发育,海蚀洞穴,多层分布,峰峦突兀,组成了奇特的自然地理风貌。中部丘陵平原剥蚀堆积地貌类型区,丘陵起伏,多东西横亘,中间形成白沙河、张村河等东西向河道,河下游多冲积层,分布着沿河平地、丘陵、河谷、盆地等。西部平原冲洪地貌类型区,地势低平。

山脉 崂山山脉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以崂顶为中心,形成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等4条支脉,崂山的余脉沿东海岸向北至即墨区的东部,向西抵胶州湾畔,西南方向的余脉则延伸到青岛市区,形成市区的10余个山头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河流 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8条,以巨峰延伸的各大山脊为分水岭,沿山谷呈放射状扩展分布。其中,向西流入胶州湾的有白沙河、石门河、五龙河、张村河等4条;向东流入黄海的有土寨河、石人河、王哥庄西山河、王哥庄河、晓望河、雕龙嘴河、泉心河、石头河等8条;向南流入黄海的有南九水河、西登瀛河、小河东河、大河东河(包括凉水河)、流清河、八水河等6条。这些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季节性河流,源短、流急,多直流入海。白沙河是崂山山区最长的河,发源于巨峰之阴的天乙泉。流向为北折而西,域内流经北宅街道的北九水、卧龙、孙家、大崂、乌衣巷、凉泉等社区,入崂山水库,再入城阳区的夏庄、流亭等社区,然后流入胶州湾。

海域 域内海岸线北起江家土寨后小北河口,南至崂山头折而西至麦岛山根,长95.71千米,海域面积288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且多曲折,近海山崖岬角之间构成多处海湾,有崂山湾、太清湾、流清湾、沙子口湾、南姜前湾(鹁鸽窝)、石老人湾、大江口湾、麦岛湾等较大海湾13处,最大者为东部的崂山湾。崂山区东、南沿海分布着兔子岛、马儿岛、狮子岛、女儿岛、长门岩、潮连岛、老公岛、大福岛、驼篓岛、小福岛、处处乱、小公岛、大公岛、小屿、赤岛、麦岛16个岛屿,大多距陆地较近,地貌姿态各异,自然景观异彩纷呈。崂山东、南沿海岩礁散落,较著名的有莹子、基准岩、孤岩、大岛岩、珠岩、常埋岩、五顶礁7处。

四、区域特色

崂山区自然人文禀赋得天独厚,是青岛市旅游资源聚集区和旅游业发展的主阵地。拥有1个国家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崂山风景区是青岛市唯一的5A级景区,位于辖区东部,是驰名中外的道教文化圣地,素有“神仙宅窟”“海上名山第一”之美誉。位于北部的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是全国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饶的物产,崂山著名地理标志产品有崂山茶、崂山绿茶、北宅樱桃、王哥庄西施舌等。崂山区是高端新兴产业的核心集聚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拥有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崂山风景名胜区、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和金家岭金融区4个国家级的政策性区域。崂山区是极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区。有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及众多国家级科研院所和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培育了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海尔、中国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中国高端电缆第一品牌——汉缆等一批自主创新企业;拥有卡奥斯、特来电等“独角兽”企业7家,拥有上市公司13家;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崂山区还是青岛市大型功能设施的主要承载区。青岛大剧院、青岛体育中心、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青岛规划展览馆、青岛博物馆、青大附院等都坐落于此。

五、经济概况

2023年,崂山区实现生产总值1150.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3.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69.62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0.3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5.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05亿元,进出口总额1096.9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73亿元,增长4.6%。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9.7%。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67亿元,增长5.0%。有茶园面积1324公顷,茶叶产量1556.12吨;樱桃种植面积549公顷,产量2991.17吨;蔬菜播种面积326公顷,产量10344.89吨;水产品产量32883吨。全部工业增加值215.52亿元,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4.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3.3%,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86.6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4%。制造业增长1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1%。分重点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2.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6%。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企业115家,全年资质上建筑业总产值71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