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
2018-04-0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概况

2012年,青岛市城建项目、房地产、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075亿元,同比增长2.7%;建筑业、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实现税收收入177.4亿元,约占全市地税收入的38.3%。

副市长王建祥(前排右二)视察青岛胶州湾隧道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接线工程(李明光摄影)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年内,青岛胶州湾大桥接线海尔路立交、黑龙江路立交、重庆路立交实现通车,四流中路立交4条匝道实现通车,跨线桥完成主体工程;新冠高架路、长沙路跨铁路高架桥等项目开工建设;福州北路过街天桥投入使用;重庆路改造工程完成西半幅总量的50%。

“两改”工作、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

年内,全市“两改”(旧城、旧村改造)项目回迁21个,超额完成原定18个的年度目标;新开工25个,完成年度任务。全市新建农村住房2.72万套,超额完成原定2.5万套的年度目标;改造农村危房4067户,提前完成任务。

停车场建设

年内,建成书城停车楼,结合浮山整治建设3处停车场,完成海伦广场人防停车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香港西路人防停车场和保儿小学、康居公寓小学、劲松七路等处的大型公共停车场。

中山路改造

年内,组建青岛市中山路改造指挥部,成立6个工作部;成立专门的融资平台,推进房屋征收工作,中山路改造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主城区危旧房改造

年内,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主城区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启动20个片区改造工作,其中7个片区已实施房屋征收工作。

过城河道整治

年内,海泊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和李村河、张村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完成年度目标。

城市管理

年内,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日巡查、周抽查、月联查、季调查的常态化城市管理考核机制。修订完善《青岛市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责任区达标制度”活动。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建筑创建

年内,完成既有125万平方米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完成200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设备的安装;10个项目获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年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岛市农村垃圾处理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各市编制农村垃圾处理专项规划。开工建设工厂化垃圾分类处理场3个、垃圾中转站4个及一批垃圾处理设备。

城镇化建设

年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开展绿色低碳生态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组织全市开展和谐城乡建设行动。

园林绿化

(详见第266页)

(闫丽)

建筑业与勘察设计业

建筑业

概况 2012年,青岛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0.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7.6%;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60亿元,增长9.8%;实缴税金54.1亿元,增长18.5%,占地税收入的10.8%。完成招标投标项目3875个,增长5.07%;工程造价806.10亿元,增长43.34%。其中,国有资产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各2833、1042个,分别增长6.67%、0.97%;工程造价分别为506.76亿元、299.34亿元,分别增长56.99%、24.95%。截至年底,全市有建筑业施工企业1190家。其中,总承包企业350家,占总数的(下同)29.4%;专业承包企业446家,占37.5%;劳务企业394家,占33.1%。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为骨干、劳务企业为依托的建筑业行业组织结构更为合理。

建筑市场管理 年内,扶持26家企业升级、57家企业资质增项,淘汰小、劣、差企业67家,为210余家企业办理外出施工手续及外出备案。市城乡建设委与700多家重点建筑业企业及区市、单位建立联系服务制度,征求意见和建议268条,解决问题186件;制订下发《关于规范工程建设相关企业入区、市管理的通知》,取消企业入区市缴纳保证金制度,为300余家企业返还或解冻保证金近4亿元。减少、压缩审批事项和审批时限,平均提速31.3%。创新建立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820家企业充实质量管理机构,新增质量安全管理人员1800余人。市城乡建设委举办全市建筑业电线电缆及配电设备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等活动,搭建企业发展平台。

工程质量管理 推进质量标准化管理,对质量存在不确定性的实体和材料、商砼企业、检测机构进行“飞行抽检”,加强监督与检测联动,全市建筑工程主体验收和竣工验收一次验收通过率100%。实行质量投诉处理网上曝光、销号制度,增强企业防范质量投诉问题发生的强烈意识,质量投诉结案率100%。建立“明白册”和“明白卡”制度,落实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完成《住宅工程外窗水密性现场检测技术规程》起草工作并申报山东省地方标准。建立保温材料实验室等3个专业实验室,完成24个检测项目和108个检测参数的计量认证扩项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 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和“安全月”、“安全周”及打非治违“三大活动”,严格“模式化”管理,强化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加强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起重机械等重大隐患源管控,市内四区46个深基坑、6200台塔机、1770台施工升降机得到有效监管。规范设置建筑物安全密目网和安全平网,合理架设使用外挑式安全平网,全市在建工程均实现“全封闭”施工。开展建筑工地围挡墙、脚手架及密目网、大门标牌、扬尘污染等“四项整治”和绿化管理,改善建筑工地环境。组织开展全市建筑工程安全应急预案拉动演练,成功应对强台风等自然灾害。

勘察设计业

截至2012年底,全市有勘察设计单位211家。全行业完成合同额110.09亿元,增长56.1%。其中,工程勘察完成合同额4.34亿元,下降10.4%;工程设计项目完成合同额28.23亿元,增长1.3%;其他项目(包括工程总承包、工程技术管理等)完成合同额77.52亿元,增长105%。勘察设计单位实交税额5.29亿元,增长54.0%。

(闫丽)

城市基础建设重点项目选介

新冠高架路工程

该工程是青岛市“三纵四横”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南端自上海路与胶宁高架路三期工程相接,平行胶济铁路西侧,沿现状冠县路、新疆路、渤海路向北高架,分别跨过普集路、铁路货场后接入昌乐河右岸,向北主线分为两幅分别沿昌乐河两岸高架,经昌乐河立交接入杭鞍高架路,是联系市区南北快速路网、向北疏解交通、缓解市区拥堵的关键路径。该工程全长约3.5千米,沿线设置4对匝道,分别为小港二路匝道、渤海路匝道、昌乐路匝道、杭州支路匝道。主线标准双向6车道、宽25米,地面辅路以陵县支路为界,以南采用双向6车道,以北采用双向4车道。桥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结构体系。沿线按规划统一布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给水、再生水、雨水、污水等10余种管线。项目概算总投资约35.77亿元。其中,拆迁投资约23.89亿元,工程投资约7.91亿元。工程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房屋征收工作基本完成,桥梁桩基等下部结构完成约31%,计划2013年完成60%桥梁工程、2014年实现通车。

重庆路改造工程

重庆路是青岛市贯穿市北、李沧、城阳3区重要的交通干道,是主城区路网“中轴线”和重要的对外联系通道。该工程南起雁山立交桥,北至流亭立交桥,全长约18.3千米,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南北向道路的交通压力,加强胶州湾东岸、北岸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工程建设主要包括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热力、通信、景观绿化、道路照明、亮化及交通设施等。其中,道路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桥梁工程包含青岛胶州湾大桥接线南北两端落地桥、大村河桥,新建重庆花园、沧口汽车站、汽车北站等处3座人行天桥工程,新建DN1000/1200自来水管道约46.8千米,DN400/800自来水管道约30.4千米。道路西侧新建35千伏电力管廊13.3千米,道路东侧新建220千伏电力管廊14.2千米;通信、燃气、雨污水、热力等其他管线约115千米。市财政概算总投资约39.15亿元。工程于2012年8月开工建设,已完成西侧自来水管道约25千米、电力管廊约6千米,计划于2013年实现主线通车。

青岛胶州湾大桥(北桥位)主城区端接线工程

青岛胶州湾大桥(北桥位)主城区端接线工程属青岛胶州湾大桥的东延段,是贯穿青岛市主城区北部重要的东西向快速交通干道和“三纵四横”快速路网中的重要“一横”。工程西起青岛胶州湾大桥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立交城建界(距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约1.1千米),东至海尔路立交,全长7.6千米。沿线设置匝道4座,分别为四流中路、重庆路、黑龙江路及海尔路立交桥;匝道3对,分别为周口路东西两侧及株洲路匝道。工程主要包括高架桥、立交、地面道路、排水、照明、景观以及其他附属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52.5亿元。工程于2009年12月16日开工建设,2011年6月底实现主线通车,截至2012年底,除四流中路跨线桥正在施工外,其余桥梁工程基本结束,计划于2013年上半年完成四流中路跨线桥及地面附属道路工程。

海泊河流域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该工程包括海泊河下游(威海路至入海口,长3.6千米)、杭州路河下游(海岸路至海泊河,长0.8千米)、湖岛河下游(兴隆路至入海口,长0.7千米),被列入2012年市政府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之一。工程包括截污、清淤、防洪、道路、绿化景观等,概算总投资约4.3亿元。针对各条河道沿线穿越铁路、工厂企业,市政桥梁和各类管线设施纵横交错,以及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等问题,经过现场调研论证,确定“以人为本、自然生态、可持续”整治理念。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为根本,以营造大绿量生态滨河景观为着力点,弱化城市交通设施、工厂企业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截至2012年底,完成河道清淤、河底铺砌、护岸修复,累计栽植各类乔木1.22万株,栽植地被4.5万平方米、草坪3.5万平方米,完成透水地坪、人行道约5.5千米,完成铁港桥辅路翻建改造、河道沿线3.4千米电力线下地和桥梁美化、拆违等附属工程,挡潮闸工程建设按期启动并完成桩基工程约80%。该工程计划于2013年底完工。

(闫丽)

城市地铁工程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2012年11月24日,市委、市政府对地铁建设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将青岛市地铁公司重组为青岛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列为市直企业。青岛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与地铁集团一套机构、两块牌子,指挥部办公室(地铁集团)综合行使指挥部交办的指挥协调、监督考核、组织房屋征收与补偿、审核线网规划与站点布局、引导扶持地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及相关产业培育等工作,承担投融资、招投标、规划建设、资源开发与运营等市场职能及企业主体责任。由市政府国资委代表市政府履行地铁集团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完成近期建设规划的国家评审 6月,《青岛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通过中咨公司组织的专家评估,该建设规划包括地铁1、4、6号线,建设规模为109千米。

《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获市政府批复 “一环四线,三城三网,网间互联”为基本理念,展开规划编制,11月获市政府批复。根据该规划,远景年轨道线网由市区轨道交通和轨道交通快线组成,全长814.5千米。其中,市区轨道交通线路由10条线路组成,全长353.7千米;轨道交通快线由9条线路组成,全长460.8千米。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取得进展 年内,地铁3号线贯通10个区间,完成总量的75%,超额完成年度建设目标。8月,地铁2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11月2日,举行2号线开工仪式;截至年底,有20个工点完成围挡,环城南路站开挖建设,实现年内开工建设目标。7月,蓝色硅谷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市发展改革委批复;10月,完成BT项目招标工作;12月,参建单位进场施工。

推进运营公司前期筹备工作 完成地铁3号线运营管理模式、组织架构等方案制订工作,编制完成蓝色硅谷线运营筹备等方案。陆续完成4批委培招生工作,委培学生655人,招聘2012届大学生20人。先后组织3批次学生赴广州轨道交通培训学院、上海申通地铁培训中心培训。

资源开发 形成地铁工程3号线的广告、通讯、商业策划方案,策划成果纳入车站设计。形成2号线资源开发策划工作建议。按要求完成蓝色硅谷线广告、商业资源设置并纳入招标文件中,为全线的资源开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宣传工作 全年组织记者集中采访18次,其中分赴各参建单位生产一线采访15次;发布新闻通稿40次。编排话剧《向幸福奔跑》,拍摄电视片《开往幸福的地铁》,创办《地铁时代》杂志,搭建地铁建设文化平台。2012年春节除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青岛市地铁工地坚守岗位的一线建设者进行现场直播。

(王慧珺)

引黄济青工程

输水运行

2012年,引黄济青工程向青岛市市区供水9765万立方米,向黄岛区供水3202万立方米。截至12月31日,棘洪滩水库水位12.25米,库存水量1.299亿立方米。全年山东省胶东调水局青岛分局辖段开展春、夏、冬三季引水,安全引水运行88天,累计引水1.47亿立方米。

水质保护

水质保护工作以“防治结合,加强监测”为管理基点,对输水明渠增设警戒线,预防水环境污染。加强治理原水,增加棘洪滩水库内源营养物质的输出,遏止水库水质富营养化,全年向棘洪滩水库投放鱼苗70万尾。加强跟踪监测,青岛市环境监测站每月监测棘洪滩水库总氮、总磷等33项水质理化指标,在线实时监测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叶绿素A、PH值、电导率、溶解氧、浊度等7项水质理化指标;青岛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每月平行监测棘洪滩水库氨氮等22项水质理化指标,同时监测入库源水水质;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棘洪滩水库水质实验室每月监测水库浮游藻类。投资58万元,在棘洪滩水库管理处建成山东省胶东调水工程水质监测中心实验室,现有检测能力涵盖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目、补充项目等32项指标,进入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准备工作阶段。

年底,青岛市环境监测站出具棘洪滩水库水质监测报告,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采用内梅罗指数法的水质评价模式,得出的水质评价结果:棘洪滩水库水质始终保持为Ⅱ(良好)级以上;始终处于中营养型状态。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通过对藻类总数和藻类种群结构及优势种类的综合分析,评价棘洪滩水库水质目前处于中营养型。

工程岁修、大修与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岁修、大修工程26项,投资372万元,主要包括棘洪滩泵站1、7号机组大修和泵站前池清淤、棘洪滩水库大坝坝坡横向排水沟浆砌石7千米修复工程等,亭口泵站2号机组大修、液压启闭机及闸门大修等,联合沟、昌平河闸门大修,助水河所滑坡断面修复,平度段输水河衬砌大修等,小新河管理所共用段清淤等,胶州段22座生产桥、管理所站闸前后和倒虹吸上下游增设防护栏杆等。加强工程日常管理,定期对渠道、伴渠路、泵站、闸站等建筑物养护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对泵站所有机电设备进行细化管理,及时维修保养,确保所有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待运行状态。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施工程管理检查考核。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定期开展工程安全检查。

工程配套建设

棘洪滩水库至黄岛区引水复线工程主要包括红石崖净水厂、37千米输水管线和提水泵站。截至年底,红石崖水厂土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输水管线铺设20千米,提水泵站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计划2013年3月建成通水。实现青岛中禹管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生产规格DN1600、DN1200和DN1400的PCCP管材计9700米。完成棘洪滩水库第二水厂一期工程结算审核和竣工决算审计工作。

《山东省胶东调水条例》正式实施

5月1日,《山东省胶东调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青岛分局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条例》的实施。根据《条例》规定,成立山东省胶东调水局青岛分局水政监察大队和3个管理处水政监察中队,配备专职水政监察人员15人、联防队员13人;按照《山东省胶东调水水政监察工作规则》要求,开展日常巡查和重点巡查,发现违法案件及时查处,截至年底,处理和制止较大的违法事件20起。

(常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