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2018-03-02

  

2012年,青岛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食安青岛”整治行动为主线,以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为保障,以提升食品安全检测能力为支撑,打击违法行为,细化监管措施,完善监管体系,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进展和成效。“食安青岛”系列活动入选2012年度青岛市“十大民生事件”。年底,全市开展的“三民活动”对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显示,该项指标比上年(下同)增长6.4个百分点。

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领导机构建设

年内,青岛市成立市长任主任、5位副市长任副主任、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市长任执行主任的新一届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由12个增至27个,将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中级法院、市监察局、市教育局等部门纳入食品安全委员会,统筹指导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完善市政府负总责、各级政府属地化管理、部门相互配合、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

食品安全社会化监管体系建设

全市建立食品安全监控点6684个、监管站178个、联合执法队12支,在163个街道(镇)、95%以上的村(社区)建立基层监管队伍,有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9972人,构建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网络化监管责任体系。

制度与保障体系建设

针对重点监测对象,落实不定期抽查、定期巡检和“三上墙”(食品抽检结果、举报电话、科普知识)制度。在全市开展“百万学生食品安全行动”,明文禁止中小学食堂对外承包或托管,组织对学校进行突击检查,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出台《青岛市食用油监督管理办法》、《青岛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开展“‘食安青岛’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

采取严格的准入制度、严密的监管制度、严厉的处罚制度、严肃的问责制度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整顿和规范食品消费市场秩序,提升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年内,查处违法违规经营业户3000余家,取缔黑作坊700余个,受理群众举报1200余起,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7000余起,立案侦办食品安全犯罪案件9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40余人,案件侦办数量增长5倍。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提高食品检验手段,将该项工作纳入2012年“市办实事”内容。年内,完成定性定量检测7.2万批次、快速检测122万批次,发布消费预警300余条,检出并销毁不合格食品27吨,对7100余头病害猪实施无害化处理;食品抽检整体合格率95.99%,为2010~2012年最高水平。

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

推进“智能食安”电子化综合监管系统建设,拟建成以食品经营者为基础信息单元(包含基础信息管理、综合检测、应急联动、地理信息辅助、综合办公、食品溯源管理等功能的六大系统),为形成市、区(市)、部门一体化的食品安全综合性监管格局提供信息技术保障。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体制机制

修订出台《青岛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下发《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全年组织开展各类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20余次。建立37人的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员队伍,全年发布舆情专报30期,下发核查通知37期,处置各类食品安全事件260余起。

食品安全教育培训与宣传

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

年内,市食安办采取专题培训与以会代训相结合、业务培训与案例指导相结合等方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全年组织市、区(市)、镇(街道)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班5期、基层协管员和信息员业务培训班400余期、媒体培训班10期,参训人员3万余人次。

做好新闻媒体宣传工作

年内,市食安办与全市主流媒体共同开设“食安青岛”专栏,全年曝光不法企业300余次,制作食品犯罪案例警示片和食品安全专题宣传片60余部;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1200余篇,组织新闻发布、集中采访、“食品安全走基层”等活动80余次。设立媒体专项奖励基金,聘请媒体记者担任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将食品安全举报电话整合到“12345”政务服务热线,在全市各类媒体开展“多一双眼睛、多一份安康”宣传活动;开展“恋上一座城、我们共担当——问计食安”系列活动,开通“问计食安”专题网站,在全市范围张贴宣传海报15万份。

(市食安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