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主要指标
2012年,青岛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818.3亿元和8632.8亿元,比年初(下同)分别增加917.1亿元和1134.9亿元。证券机构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量1.02万亿元,期货经营机构代理成交额43440.4亿元,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60.3亿元。全年引进金融机构17家,总数达到178家。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增速在全市各行业中居首位。
金融业对地方经济贡献度增强
全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91.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36%,增长0.54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0.95%,增长0.85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7.4和7.5个百分点。全市金融业实现地方财力65.4亿元,同比增长45.0%。全市纳税企业前50强中,金融机构有19家;纳税额占比30.8%,增长2.5个百分点;全市纳税企业前100强中,金融机构有24家,纳税额占比27.4%,增长2个百分点。
保障实体经济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全年全市直接融资规模140.2亿元,是上年的1.8倍。有3家企业实现上市、6家企业上报境内外首发申请材料、5家企业实现再融资,全年上市融资18.7亿元;有15家企业进入青岛证监局辅导程序、8家企业启动境外上市工作、50多家企业与券商等中介机构签订协议并启动上市工作。实施债务融资,有4家企业发行企业债券52亿元,7家企业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等69.5亿元。
重点项目信贷保障
截至年底,全市重点项目贷款余额214.7亿元,同比多增89.6亿元。年内发放110.2亿元,其中工业重点项目新增29.3亿元、服务业重点项目新增47.2亿元、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新增16.9亿元。开展“市区两级银企对接周”活动,挖掘融资需求项目1080个,资金需求额2550亿元,其中对接项目501个、协议资金额1024亿元。
增加薄弱领域信贷
截至年底,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49.4亿元,增加221亿元,同比增长19.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5个百分点。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956.4亿元,增加337.3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农户贷款余额246.2亿元,增加46.5亿元,同比增长23.3%。五市各项贷款余额1291亿元,增加258.1亿元,同比多增39.7亿元,同比增长25%。
支持外向型经济
截至年底,全市外汇贷款余额109.2亿美元,增加22.3亿美元,同比多增7.7亿美元。受银监会新规影响,贸易融资增长明显,全市贸易融资余额940.6亿元,增加357.7亿元,同比多增195.6亿元,增长61.4%,增速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速46.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799.5亿元,业务总规模居全省各地市和全国第二批试点的4个计划单列市首位。
金融业运行
信贷投放
截至年底,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632.8亿元,新增贷款1134.9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5.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在计划单列市中,贷款增速居第二位。
银行资产规模持续增加
截至年底,全市银行机构资产总额13243.1亿元,增加1792.9亿元,同比增长15.7%;负债总额1.28万亿元,增加1674.3亿元,同比增长15.1%。
保险、证券期货业运行
全年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60.3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高于大连、低于宁波,保费规模和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居第十位。全年全市期货经营机构代理成交额4.34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受行业大环境影响,全市证券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1.02万亿元,同比下降8.5%。
基础工作
“千万平米”金融中心建设
年内,“千万平米”金融中心开工面积132.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4.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金家岭金融新区空间规划基本完成,软课题研究通过专家组评审;崂山区成立青岛全球财富中心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区土地收储整理、开发建设和金融企业投资等工作;证大大拇指广场项目商业部分投入使用;招商银行大厦、市民文化中心等21个项目主体封顶或进入外装修阶段;推进永新国际金融中心、民营科技大厦等4个项目;鳌山湾财富管理园区的中信证券培训中心竣工营业;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学院一期土地手续办结,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机构培育
全年金融机构到账外资同比增长3.1倍,德意志银行青岛分行、韩国釜山银行青岛分行、日本兴亚财产保险(中国)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等落户青岛市,外资金融机构总数24家。青岛农村商业银行重组后开业,当年实现地方财力5.2亿元,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青岛银行的威海分行和淄博分行批准筹建;青岛海协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完成重组;中路交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取得进展;浦发银行青岛分行开设威海分行、光大银行青岛分行开设东营分行、民生银行青岛分行开设威海分行,均相继开业。
地方准金融机构建设
截至年底,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32.6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6倍,增加12.6亿元。发放贷款5405笔68.3亿元。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额189.4亿元。其中,融资性担保业务在保余额167.3亿元,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占比85.7%。
金融合作
市政府与中国保监会签署保险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在创建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全国保险业科学发展试验基地等方面得到中国保监会支持;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合作,推进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浦发硅谷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人保集团、平安集团、太平集团等方面的合作并初步达成协议。
金融改革
利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契机,推动全国首个韩元结算中心发展。作为全国首批7个试点省、市之一,深化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截至年底,全市有7家私人银行、8家财富管理中心、多家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和基金管理公司、12家中资银行开展财富管理相关业务,私人银行客户数5000多人,管理资产415.6亿元。落实省县域金融创新试点县政策,重点支持即墨市开展金融创新。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11月1日,《青岛市金融发展促进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实施,青岛市成为国内继上海、深圳之后第三个出台地方性金融法规的城市。对金融监管单位和金融机构实施奖励,全年兑现市级奖励资金3423万元,奖励机构62家。完善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和企业上市领导小组体制。金融稳定工作取得成效,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重点金融案件得到及时处置。
(市金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