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标
外贸进出口货运量与总值
2012年,青岛海港口岸外贸进出口货运量28502.33万吨,同比(下同)增长7.99%。其中,进口21273.17万吨,增长9.84%;出口7229.17万吨,增长2.88%。海港货物吞吐量40690.06万吨,增长9.29%。外贸进出口货运量与港口吞吐量比值达到70.05%。集装箱吞吐量1450.27万标准箱,增长11.39%。空港口岸货邮量17.20万吨,增长3.22%。口岸外贸进出口总值1491.8亿美元,下降0.38%。其中,进口总值777.1亿美元,增长1.28%;出口总值714.7亿美元,下降2.12%。青岛市进出口总值583.2亿美元,占青岛口岸年度总值的39.1%。
出入境人员与交通工具
年内,海港口岸出入境旅客129157人次,下降26.91%。空港口岸出入境人员1835130人次,增长13.51%。出入境飞机数量15638架次,增长13.35%;中外客流量12601152人次,增长7.55%。机场飞机起降总量115383架次,增长9.59%。
口岸开放
空港口岸
2012年,空港口岸新增和加密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8条,实现直飞欧美洲际航线“零”的突破,也是全市历史上开通国际航线最多的一年。3月1日,南方航空公司执飞的广州—青岛—洛杉矶首条直飞美国货运航线首航;3月19日,韩国釜山航空公司执飞的青岛—韩国釜山国际航线首航,是该航空公司加盟青岛民航市场开通的首条航线;3月27日,省内首条通往欧洲的客运航线——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执飞的青岛—沈阳—法兰克福航线首航;4月19日,东方航空公司新增青岛—武汉—新加坡客运航线;6月30日,韩国济州航空公司加盟青岛民航市场开通青岛—仁川航线;7月8日,韩亚航空公司新开洛杉矶—青岛—仁川货运航线;9月3日,山东航空公司新增青岛—东京航线;12月31日,东方航空公司开通青岛—浦东—洛杉矶国际客运航线。青岛市政府口岸办公室先后与德国汉莎航空、韩国釜山航空和济州航空、东方航空等航空公司商讨谈判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事宜,协调海关、边防等查验单位为新开航线提供便捷通关保障。
海港口岸
4月27日,《海关总署关于印发国家口岸发展规划(2011~2015)的通知》(署岸函〔2012〕186号),将董家口港口岸开放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12月5日,山东省政府组织青岛海关、山东边防总队、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以及山东省港航局等单位组织验收组,对青岛港口岸开放范围内的青岛前湾港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101~104号和U4号及U5号等6个集装箱泊位、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油港分公司液体化工码头88~92号液体化工泊位进行对外启用验收;12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青岛港口岸部分新建泊位对外启用的批复》(鲁政字〔2012〕285号),批准上述11个新建涉外泊位对外启用,创造青岛口岸开放史上当年新建11个泊位同时对外开放的记录。截至年底,青岛海港口岸有对外开放码头泊位81个,涉及集装箱、客货、成品油、矿石、煤炭、粮食、液体化工、修造船、散杂货等港口业务。1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同意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等为汽车口岸整车进口口岸的复函》(国办函〔2012〕89号),同意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为汽车政策进口口岸。
口岸建设
新建集装箱泊位监管设施建设
2012年,青岛前湾港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101~104号和U4号、U5号等6个集装箱泊位口岸查验配套设施符合监管要求。围绕海关监管加强设施建设,建设查验平台800平方米、查验仓库500平方米、查验场地4万平方米、废物原料联合查验场地3万平方米(检验检疫共同使用)、查验办公用房840平方米、H986机检库756平方米、办公楼490平方米;建设视频监控64路,分布在泊位前沿、堆场、闸口、查验场地、围网等,所有视频信号接入海关查验现场监控室,通过视频专线将视频信号传输至黄岛海关监控中心。加强检验检疫监管设施建设,建设查验平台800平方米、查验仓库500平方米、查验办公用房840平方米、查验场地2.5万平方米、熏蒸场地3.7万平方米;建设视频监控29路,分布在泊位码头前沿、查验平台、查验仓库、熏蒸场地等,配备视频监控台、电视墙,通过视频专线将视频信号传输至黄岛检验检疫监控中心。加强边检监管设施建设,建设视频19路,分布在泊位码头前沿、堆场、边检现场执勤办公室、码头闸口等,视频信号接入边检视频服务器,在边检现场办公室配有监控台,配置15画面电视墙,通过视频专线将视频信号传输至黄岛边防检查站。加强海事监管设施建设,配置11路视频监控,视频信号接入前湾海事处监控中心,提供现场执法查验办公用房50平方米及相应办公设施,配备围油栏等溢油应急设施。
新建液体化工泊位监管设施建设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油港分公司液体化工码头88~92号等5个液体化工泊位口岸查验配套设施符合监管要求。在码头泊位、库区、泵房、装车线及门岗等关键区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103路,配备控制矩阵、流媒体服务器、硬盘录像机等设备,建设中央监控室两个,设置监控台、电视墙。推进海关监管设施配套,将16座海关监管罐和8座保税攸关油品雷达液位、温度、压力等信号引入海关监管系统,实现海关远程监管;25路码头、装车线及罐区等视频监控信号引入海关监控系统,安装油气液体化工品物流监控系统。推进检验检疫监管设施配套,配备2路视频监控,视频信号接入检验检疫视频服务器,通过视频专线传输至检验检疫视频监控中心。推进边检监管设施配套,建设码头闸口现场监控室,把油码头7路视频信号传至“边防110”监控中心,3处闸口具备监控室与指挥中心音频通话功能,现场办公室配置监控台。完善海事监管设施,配置5路视频监控,视频信号接入黄岛海事处监控中心。
口岸“大通关建设”与保障
口岸“大通关建设”
2012年5月19日,青岛口岸大通关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各查验单位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加强对青岛口岸大通关工作的组织领导。5月28日,该领导小组推出以“便捷、高效、顺畅”为主要内容的口岸大通关的10件实事,包括扩大口岸开放、深化通关改革、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等具体举措。针对严峻的外向型经济形势,出台相关措施和政策,青岛口岸全面推行“口岸服务零待时”,将国际航行船舶在港等待联检的非生产性时间变为“零”,节省进出口企业运营成本。各查验部门坚持把关与服务并举、监管与促进发展统一,持续推进查验机制创新,相继推出一系列保障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海关系统推行“出口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通关单联网核查、纸面通关单不流转”、“进口货物大口岸管理模式”、“全天24小时预约通关”、“一年365天,人轮货不停”、“青岛前湾保税港区1号闸口进口货物出闸全天24小时运转”、“全面实施分类通关”等举措;边检系统推出“网上报检”,“预约办证”,“边检易(E)服务”,《登轮许可证》、《搭靠外轮许可证》和《船员登陆证》预约办理,“晚点航班零待时通关”,“迟到免排通道”等举措,在通关现场举办“中国边检服务品牌集中推介活动”,青岛机场边防女子旅检科被公安部记集体二等功;检验检疫系统推出“电子报检”、“分类审单”、“无纸通关”、“延时服务”和“全天24小时预约报检”等举措,自主研发并推广“检验检疫内部转单及企业查询电子管理系统”、“检验检疫全程多控系统”等业务管理系统;海事系统推出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八项措施,推行集装箱危险货物远程开箱管理。
重大活动通关保障
1月11日,青岛口岸为日本籍“富士丸”号邮轮470名旅客提供通关保障,是青岛口岸年内迎来的首条国际邮轮。2月22~26日,2011/2012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站赛在青举行,青岛口岸完成参赛的7个国家(地区)的10条参赛帆船、297人次入出境船员及参赛物资通关保障。4月17~20日,2012年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青岛站“双星杯”比赛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青岛口岸完成参赛的12个国家、130名参赛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及参赛物资器材通关保障。4月22~27日,“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青举行,青岛口岸完成俄罗斯参演舰艇和人员通关保障。5月24日,青岛口岸完成德国“汉萨蒂克”号邮轮口岸通关保障,为276游客及船员提供便捷通关保障。6月16~22日,青岛口岸完成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通关保障任务,为4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运动员、媒体记者和技术官员提供便捷通关保障。7月2日,青岛口岸为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奥帆中心出境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提供通关保障。7月14日,青岛口岸采取锚地检查检验通关模式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母船“向阳红09”号船提供保障。8月18日~9月2日,2012年第四届青岛国际帆船周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青岛口岸为来自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工作人员等1500多人和21条外籍船舶提供通关保障。12月25日,为执行中国大洋26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科考船赴锚地登轮联检,为35名科考队员、30名船员办理入境通关手续。
口岸合作与服务
口岸跨区域合作
2012年,市政府口岸办牵头组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查验部门支持”,港口、机场、铁路、物流等企业参加,寻求“点对点”项目合作口岸跨区域战略合作。4月24~27日,青岛口岸代表团赴成都举办青岛—成都两地口岸跨区域合作推介座谈会,与成都市政府口岸办签署两地口岸跨区域合作协调,青岛国际机场集团公司与四川航空公司就开通日韩中转联程航班事宜达成合作意向。5月15~19日,青岛口岸代表团赴河南郑州、焦作、洛阳开展口岸跨区域战略合作,举办合作推介座谈会3场,青岛与河南两地口岸在共建内陆“无水港”、共同开发建设洛阳丰湾集装箱站、开行胶州至洛阳铁路“五定班列”(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下同)、开通中转联程航班、解决口岸通关效率等达成合作意向。6月25~29日,青岛口岸代表团赴陕西西安、榆林开展口岸跨区域合作;与西安口岸签署合作协议,两地5家物流企业签署西安地区经青岛口岸出口东南亚、美欧50多万吨新鲜水果的合作协议,青岛港集团和西安出口加工区达成为落户西安的三星电子企业经青岛口岸海铁联运设备和元件1万多个标准箱的意向;与两地口岸达成共同开发西安—青岛—日韩、榆林—青岛—日韩、青岛—西安、榆林—中西部地区中转联程航线的意向。8月27日~9月2日,青岛口岸代表团赴新疆开展口岸跨区域合作,分别与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喀什的口岸委员会签订关于促进口岸物流发展的合作协议,双方就区域通关优惠政策、开通中转联程航班、开通铁路“五定班列”、共同开发建设喀什内陆无水港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7月9日,海关总署印发《关于亚欧大陆桥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业务有关问题的批复》,同意青岛港口岸经二连浩特的亚欧大陆桥国际集装箱过境业务,是青岛市实施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任务“争取国家支持青岛口岸发展国际过境集装箱运输”的重大进展。7月12日,青岛至乌兹别克斯坦通用汽车项目专列在青岛口岸正式启运,是青岛口岸开展新亚欧大陆桥海铁联运以来最大的运输项目。12月28日,青岛至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国际集装箱联运“五定班列”首列正式启运,实现青岛打造“陆路口岸”历史性进展,构建起新亚欧大陆桥东方重要枢纽。
口岸综合管理与服务
2月24日,市政府口岸办和市政府纠风办联合制订《关于加强青岛口岸行风建设的意见》;3月1日,青岛口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制订《关于共建“和谐口岸”的实施意见》,印发青岛口岸系统实施。市政府口岸办组织开展口岸“大走访”活动,主动走访物流、码头、航空、航运等口岸企业,详细解答口岸相关政策和规定,帮助企业解决码头开放、新航线开通、出入境通关中遇到的亟需解决的问题。3月8日、5月17日,市政府口岸办分别组织相关口岸查验单位在青岛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即墨扬帆造船厂接卸20.5万吨散杂货轮进口主机问题,为企业一次节省费用600万元。9月27日,市政府口岸办组织口岸相关查验单位在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海西重机公司装运出口桥吊通关服务,为企业节约通关时间45天、经费105万元。11月下旬,市政府口岸办组织口岸相关查验、即墨市政府和汉缆公司及船(货)代等单位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专题解决青岛汉缆公司海缆出口装运通关相关问题,确保青岛汉缆公司出口印度尼西亚的800吨电缆尽快交付。
口岸共建和行风建设
年内,市政府口岸办组织开展“让口岸更和谐、让服务更文明”为主题的共建“和谐口岸”活动和以“强化服务正行风、规范执法树形象”为主题的口岸行风建设活动。各口岸单位围绕改善通关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组织开展行风评议和创建文明口岸、争做文明窗口、学赶先进等一系列活动,持续优化口岸环境。组织口岸社会监督活动,加强口岸行风政风建设。市政府口岸办聘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以及来自政府机关、新闻媒体、行业协会、港口、机场、铁路、外贸企业、港航物流、货运代理企业中关心口岸工作、熟悉口岸事务的50人担任口岸通关环境社会监督员,采取明察暗访、社会测评、听取建议、反馈信息、通报情况等监督机制手段,督促做好口岸通关环境建设。6月中旬至7月中旬,组织开展口岸通关环境建设社会监督测评活动,对10家口岸查验单位在“服务水平、通关改革、履行承诺、政务公开、廉洁自律、协作配合”等六方面工作情况进行打分测评,测评中满意率95%,比上年同期增长8%。年内,青岛水运口岸被国家口岸办评为“全国管理运行先进口岸”。
(汤庆远)
打击走私综合治理
加强打私工作领导
2012年初,青岛市制发《2012年青岛市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要点》;调整充实市打私领导小组成员,各区市建立健全领导和工作机构,落实反走私责任制;海关、公安、工商、烟草、边防、海警等职能单位层层签订反走私责任状,明确目标要求并加强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协调、配合“国门之盾”打私专项行动
市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制发《关于支持配合青岛海关开展“国门之盾”专项行动的通知》;研究制订《2012年全市缉私罚没收入专项经费分配方案》,先后向青岛海关缉私局划拨办案经费100万元,配发摄像机、照相机等办案器材;对海关缉私部门执法办案、业务培训、会议筹办等方面给予配合、支持。落实“国门之盾”打私专项行动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武警青岛市支队组织实施辖区走私隐患清剿行动,累计检查重点部位、单位和场所3861处(次),消除各类隐患886处,将117处重点场所、12处重点码头列为重点管控对象;对辖区183处码头、停泊点进行走私隐患风险评估并包干到所、责任到人。山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联合海关缉私部门开展海上巡查行动2次,提供海上走私动态信息5条,将污油水收购船、锚地交通船、锚地作业渔船等纳入监控范围,确保反走私工作不留死角。
完善打击卷烟走私协作机制
联合印发《青岛市打击道路交通和物流环节涉烟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制订《青岛市社区烟草市场秩序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召开全市打击涉烟犯罪工作会议;市打私办联合青岛海关缉私局对各区市贯彻落实《青岛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联合打击卷烟走贩私行为工作意见〉的通知》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联合烟草、综合治理等部门在胶南市举行公开销毁假冒伪劣卷烟现场会,销毁假冒走私卷烟总案值1600多万元、2642万支。
开展反走私专项行动和联合行动
年内,青岛地区海关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50起,案值6.52亿元,涉税6087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31人;立案调查行政案件2252起,案值20.2亿元,涉税4400万元,实现罚没收入5952万元;查获海上走私案件6起,侦办非涉税案件11起。市烟草专卖局查获涉烟违法案件4343起,其中查获1万元以上大要案434起(含5万元以上大要案71起);查获违法卷烟3636万支,其中假烟2071万支、走私烟287万支、非法渠道烟1278万支,总案值2473万元。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先后组织开展春节、中秋、国庆期间打私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打击废旧物品走私、野生动物走私专项行动和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打私执法人员400余人次、车辆200多台次,检查有关经营场所600余处次。市公安局多次组织刑警、交警联合上路盘查,设卡堵截;使用缉毒犬在机场、码头对旅客行李和货物进行缉毒检查,支持配合烟草专卖部门开展缉查工作,破获各类走贩私案件3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2人,缴获赃款赃物折款600余万元。市边防支队检查各类船舶1.1万艘次,查办边防行政案件424起、处罚517人。海警二支队累计组织舰艇巡逻78航次,航时905小时,航程2870余海里,出动警力2780余人次,车辆590余台次,检查船舶280余艘,船员570人次。
提高沿海地区反走私群防群治与科技反走私能力
年内,市边防支队巡逻检查辖区岛屿2800余处次、船舶2.2万余艘次、人员8万余人次,清查排查岛屿150余处次、检查人员1.62万人次;整合规范船舶管理站17处,组建治保组织118个,充实群防人员402人;在灵山岛、斋堂岛、竹岔岛、沐官岛等重点区域安装电子监控设备41套。
反走私宣传与培训
加强对“市打私网”的维护更新,全年市打私办发布各类信息、图片200余篇(幅),编写打私工作简报10期,撰写《如何做好内地县级市反走私的几点体会》、《关于海警部队打私工作的几点思考》等调研报告19篇;市边防支队开展各种形式打私防范宣传520余次,教育辖区渔船民群众12万余人次,签署“三反”(反偷渡、反走私、反贩毒)责任状9400份;9月,海警二支队组织开展为期1个月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宣传活动,发放传单1300余份,走访船舶67艘、渔船民222人、企事业单位21个。
市打私办督导区市打私办选定1~2家企业作为基层联系点,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和“送法上门”活动;完善宣传培训制度。年初,市打私办联合市商务局制订《2012年青岛市进出口企业宣传培训方案》,全年组织举办进出口企业业务培训班9期,区市打私办牵头举办进出口企业培训班12期,全市培训企业2158家2800余人次;建立培训经费补贴制度,先后向市商务局、部分区市打私办划拨专项经费用于企业培训补贴。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市打私办联合青岛海关缉私局、市商务局采取听取汇报和审核文件资料等方式,对各区市打私办进行集中专项检查考核,促进进出口企业宣传培训工作的开展。
(市打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