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
2018-04-03

  

2012年青岛口岸海关主要业务数据

项目

单位

数量

进出口货运量

万吨

15353.8

进口

万吨

12008.2

出口

万吨

3345.6

进出口商品总值

亿美元

1489.3

进口

亿美元

776.9

出口

亿美元

712.3

进出口报关单

2359695

进口

508227

出口

1851468

入库税款

万元

8450510

关税

万元

694979

进口环节税

万元

7755532

监管

通关监管 2012年,青岛海关进出口货物查验率5.3%,查获率16.6%;出口通关无纸化比例42%以上;分类通关进、出口自动径放比例54%和74%。开展监管场所达标复验专项检查,撤销监管场所1家,责令限期整改2家。完善监管场所进出转存物流作业日常核查机制,制订下发核查操作指引,加强对监管场所日常作业的实际监管。

开展快件运营人和场所资质审核,取消6家不符合资质的快件代理报关权限。加强快件风险分析,在全国海关系统率先进行快件底层数据库分析,查验发现快件“拆分票”、低报价格等线索。加强对高风险特征快件风险布控,加载预定式布控指令7条,涉及快件企业4家,布控查获率24%。加强运输工具监管,登临检查比例27.01%,查出进境船舶未向海关申报滞期费8882万元;查获进出境运输工具案件违法375起,同比(下同)增长55.6%。完善舱单核销监控机制,保持关区舱单核销率99.9%以上。建立“四单”(舱单、报关单、载货清单、提单)核查机制,核查进出境舱单40.65万票,核查率14%,通过舱单核查发现走私线索232起。在全国海关系统率先完成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任务,关区有30506家企业办理通关无纸协议签约手续,占关区申报出口企业的62.26%;有12610家企业采用通关作业无纸化方式通关,占关区申报出口企业的25.73%;出口通关作业无纸化单量19.7万票,占同期关区出口单量的14.34%,比例居国内海关系统首位,提前完成海关总署确定的通关无纸化单量5%的任务。

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适用范围,区域通关货运量3704万吨,增长68.9%;货值74.2亿美元,增长34.7%。支持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中韩陆海联运甩挂运输物流模式,中韩甩挂运输货物219票、477车次,货运量1374吨、货值6242万美元。办理直通进出口货物29.4万标准箱,货运量364.73万吨,分别增长292.36%和139.34%。创新试行陆空联运转关模式,将转关时间从7天左右缩短至1天,节省物流成本70%。办理陆空联运业务355票,货运量33.6吨,货值3.2亿美元。

年内,青岛海关在青岛口岸监管进出口货物15353.8万吨,进出口报关单236万份,进出口商品总值1489.3亿美元。

加工贸易与保税监管 开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和工作措施”关级课题研究,分析山东加工贸易存在问题及成因,形成《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课题研究报告》。自主开展“电子账册料号级核销”课题研究,分析电子账册数据监管、理论核销、核查难度大等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完成《青岛海关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电子账册料号级核销课题研究报告》。开展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加工贸易国际品牌等多项业务调研,完善加工贸易边角料、残次品等特殊保税货物管理方式,优化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外发加工管理,制订《加工贸易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受灾保税货物监管操作指引》等操作细则,规范统一关区执法尺度。推进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制订集中内销操作指引,将“内销集中征税”范围扩大到B类及以上企业。创新铜精矿、船舶、飞机制造业加工贸易管理方式,开展加工贸易特殊商品监管政策研究,制订《青岛海关加工贸易内销“集中申报”操作指引》、《加工贸易特殊商品管理操作指引》。

开展青岛保税港区先行先试业务调研落实,完成11项涉及海关的保税港区先行先试方案。牵头组织对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二期建设情况的现场调研指导;5月,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二期封关区域正式开关运营。规范保税仓库运作,审批设立保税仓库14家、注销4家;提高保税仓库设立“门槛”,保税仓库的视频监控设施与海关联网,投入运营的保税仓库视频监控覆盖率100%。

年内,青岛海关监管加工贸易企业7108家,备案加工贸易合同50429份,居国内海关系统首位;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企业225家,居国内海关系统第三位;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827.3亿美元,内销征税23.4亿元;监管保税仓库出入库货值285亿美元;监管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142家,居国内海关系统首位。

税收征管与查缉走私

税收征管 青岛海关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主动走访主要纳税企业、行业协会,梳理关区税收增量和存量,提升预测和掌控能力。通过旬发布、月分析,自10月中旬起每天发布税收日进度,跟踪监测税收进度。应用HL2008系统发现异常数据2.8万条,核查问题7654个,完善规章制度8项,补征税款1.09亿元,催缴入库税款3.38亿元。报关单证审计复核发现问题334个,补征税款1600多万元。开展保证金清转、特殊监管区域货物出区、加工贸易内销、口岸未清关货物清理工作,年末清转保证金62亿元,占全国海关系统保证金转税总额的22%。关区电子支付税单比例94%,居国内海关系统首位。征管质量在海关总署抽样考核中居第五位,其中减免税、价格、征管、原产地等4个单项均居国内海关系统首位。青岛海关是首个在国内发行《海关审价》(专刊)的直属海关。

完善重大税收风险和高税收风险的监控分析机制,关区前30位进出口税源商品价格监控覆盖率70%。开展关区公式定价、特殊监管区域专项价格核查,确保各项《操作指引》落实到位。建立重点税源商品归类月监控机制,与现场海关构建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关区重大归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大额归类补税商品(补税额超过10万元的)差错项数下降40%。年内,青岛海关在青岛口岸征收税款入库845亿元。

查缉走私 落实海关总署关于开展“国门之盾”行动的部署,以“国门之盾”行动统筹打私工作,结合关区实际,确立打击伪瞒报走私、海上走私、资源性产品走私、“水客”走私(客带货走私,下同)等10个重点开展打击。通过信息比较、统筹归纳、证据倒查和区域信息交流等方式,侦办走私铁合金大案1起,案值1.2亿元,涉税2000万元;查获全国最大数量资源性产品走私出口木炭案,涉案木炭4900吨,案值2900余万元。侦办低报价格走私人造板材案1起,案值1.8亿元,涉税1100万元;连续立案侦破低报价格走私盐渍牛皮案9起,案值1.17亿元,涉税966.31万元。侦办“三二六”走私保税花生系列案,立案17起,案值1.3亿元,涉税3100万元。查获海上走私成品油案件27起,涉案成品油19346吨,案值2.54亿元,涉税5818.94万元。其中,“七二一”走私成品油案涉案轻质柴油12022吨,案值1.29亿元,涉税2716万元。侦办邮递快件渠道进境毒品走私案6起,查扣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等3.74千克;侦办进口走私易制毒化学品案4起,涉案易制毒化学品2165千克。打击出口骗退税,查获1起案值11.97亿元的影响退税违规大案,涉及多退税款9577万元。加强中韩海运航线“水客”治理,查获“水客”走私违规案件158起,涉案物品5.7万件。其中,人身夹藏案件92起,涉案物品3.9万件。查获超量携带物品5476起,退运物品89.5万件,“水客”人数比治理前下降28.5%。

海关统计、法制建设与风险管理

海关统计 年内,青岛海关加强进出口统计监测预警、决策辅助作用,有4篇监测预警信息获中央领导批示。加强统计分析,辅助政府科学决策,发挥海关统计数据及时完整、信息真实准确的优势,及时做出快速反应和动态预警,向海关总署报送统计信息809篇,增长38%,被《海关要情》采用85篇;向山东省政府上报883篇,增长26%。其中,被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办公厅45篇,采用2篇;被省政府《每日要情》采用18篇;向青岛市报送重要情况反映45篇,增长61%,采用11篇。发挥统计监督职能,加强对分类通关改革成效的监测评估,发布执法评估报告115篇,海关总署采用30篇次。

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审核报关单440余万票,贸易统计数据记录750万条,业务统计数据9.5万条;纠错7万余条,纠正报关单差错金额10.2亿美元;编发《统计监督信息》86篇,上报海关总署50余篇,补税40万元。青岛海关统计工作质量连续11年居全国海关系统一等等次。

法制建设 加强法律辅助决策机制,出台《青岛海关重大事项法律论证管理办法》,审查重大行政行为93项,审核备案行政违法案件265起。加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举办青岛海关与世界轴承协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座谈会,全年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85次,增长10.1%,青岛海关办理的有关案件连续6年入选海关总署十佳案例。发挥复议诉讼定纷止争作用,全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8起,答复海关总署受理案件1起,审结案件42起;办理诉讼案件6起,一审海关胜诉3起。发布情况交流、操作指引、指导评估等职能管理信息56期,制发法制工作各类呈报、报告、通报、通知、函等90余次,确保关区法制工作有序开展。

风险管理 优化关区风险防控机制,推动业务风险联合研判,将所有风险处置纳入研判范围,提出研判防控建议3354条,办结1911条。推进重点商品联防联控,完成涵盖关区70%税收的63项商品风险防控档案,设置防控措施379条。完善两级异动监测机制,建立涵盖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特殊监管区域等3个领域40项指标的异动监测体系。优化参数管理机制提高报关单分类效能,用25%的高风险报关单查获79%的风险。开展重点敏感商品分析,防范资源性、大宗商品伪报风险。优化参数管理支持分类通关,加工一级参数7万余条,占国内海关系统的70%;加载一级风险参数6.8万条,增长79倍,处置有效报关单量贡献度7.31%,增长6个百分点。

优化服务、队伍建设与对外交流

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1月15日,青岛海关与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青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加强关检合作机制,共同促进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6月,出台《青岛海关采取措施支持山东省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9月,报送的《青岛海关关于山东省外贸发展与主要省市对比分析情况的报告》得到山东省领导的好评。

支持青岛经济战略调整,提前介入董家口港规划建设,指导港务部门配备相应监管设施,支持边申请开放、边建设和试运行,力促尽早产生效益、发挥效能。支持地方临时口岸开放业务,为乳山等10个临时开放口岸办理延期手续20次。支持已开放外贸码头泊位建设,青岛、日照等新增码头泊位对外启用验收。成立“支持港口发展课题组”,支持协助青岛保税港区申请汽车整车进口业务并获国务院批准。在青岛前湾港、烟台保税港推行先试先行便利化措施,支持企业通过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扩大产品进口,推进保税港区集拼、分拨、中转、配送等业务,促进保税港区功能拓展与整合。筹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三废”(废塑料、废五金、废纸)集中查验场地。为亚洲沙滩运动会做好通关服务保障,确保赛事期间1042名人员和货值61.2万美元赛事物资快速通关。为青岛市建设海洋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潜基地等一批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提供“零待时”通关、全天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8月,启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至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之间启运港退税试点,有448票、近3000标准箱出口货物在黄岛海关办结放行并办理出口退税手续。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协助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筛选确认跨境人民币结算企业1000余家。11月,青岛海关“12360”服务热线率先实现与国内海关系统“12360”统一服务热线互联互通。年内,青岛海关取消监管手续费等5项收费,为企业减负增效。

队伍建设 年内,青岛海关被中共山东省委直属机关工委评定入选十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点”;在海关系统创建“老牟团队”先进典型,被《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宣传报道;连续9年获山东省文明单位称号。优化干部调整配备,评选海关专家9人。为提升业务水平,组织各类培训41期,参训2000人(次);举办“青岛海关大讲堂”和“青关论坛”,加强海关学术理论研究。

年内,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将济南海关调整为海关总署直属海关的批复》(中编办复字〔2012〕79号),济南海关不再隶属于青岛海关。

对外合作 开展与长春海关对口支援合作,落实民生支援资金200万元。与26个直属海关签署区域通关合作备忘录。3月28日,香港海关关长张云正一行走访青岛海关。推动与韩国仁川海关关际合作,4月12日青岛海关、韩国仁川海关在青召开2012年度关际合作工作会议;6月26日,韩国仁川海关代表团到青岛海关考察。青岛海关与山东海事局签订合作备忘录。

(赵猛)

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业务概况

2012年,该局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42.97万批、277.11亿美元,同比(下同)分别增长9.73%和1.73%,创历史新高;检验检疫出入境船舶2478艘次、人员18.51万人次,分别增长3.64%、下降21.69%;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8.01万份,货值29.85亿美元;出境不合格率0.04%,入境不合格率7.51%。在进出境检验检疫总批次、出境检验检疫批次和货值、出境检验检疫不合格批次、进出口工业品和农副产品批次、进出境动植物及产品批次、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批次和货值、签发证书量、签发出入境通关单量、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量、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数量、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数量等14个方面均居山东省分支局首位。

业务能力建设

“抓质量”工作模式研究与修订落实《质量发展纲要》 开展“检验检疫抓质量机制构建与实施”课题研究,提出“抓质量”工作模式,有关成果得到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协同青岛市质监局参与修订《青岛市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建设质量强市的意见》,开展“落实《质量发展纲要》提振安全消费信心”主题宣传,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推进检验检疫秩序整顿,抓好“两个专项”治理活动 开展“内查外排”,发现风险点279个,立案查处34起,罚款金额100余万元,责令停产停业8家,暂扣或注销备案/许可证书30家,相关稽查工作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组织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采用“三查”(处内工作质量自查、工作质量综合督查、企业外部风险排查)、“六比对”(报检单据与联网核查软件相比对、报检信息与企业备案信息相比对、企业端口数据与检验检疫局统计数据相比对、企业提供资料与政府网站信息相比对、企业自评内容与现场印证核查相比对、产地证系统与报检业务系统信息相比对)方法,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排查和整治。通过检验检疫秩序整顿,破解邮寄物检疫工作难题,在进驻邮政部门开展邮检工作方面取得新突破。

加快业务模式改革创新,“抓质量”的措施更加有效、更具针对性 推进示范区建设,即墨出口纺织服装服饰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验收,莱西市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做好电子监管和集中审单工作,在山东省系统内首批试点集中审单并运行。构筑出口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出口欧盟花生通报率下降12.12%。探索出口仿真饰品监管模式,相关工作经验得到国家质检总局检验司领导肯定。参与建设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青岛评议基地,提升企业按照国外技术标准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开展法制稽查和宣传工作,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升 加强行政处罚,对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青岛某公司实施强制执行,成为山东省检验检疫系统首例以“催告”形式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的案件。组织参加国家质检总局开展的《商检法》颁布10周年征文活动,提交论文数量居全省检验检疫系统首位。

防范能力建设

口岸把关 加强疫情截获工作。在全国首次从进口货物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花生矮化病毒,从进口木材中截获的两种虎天牛均为全国首次检出;在全国首次从出境集装箱中检出舞毒蛾卵块,促成国家质检总局发出警示通报。加强不合格检出工作,在全国首次从日本进口鱼配合饲料中检出氟超标,在韩国进口奶酪中检出霉菌超标和在进口废物原料中检出医疗废弃物均促成总局发出警示通报。该局检出进口废物原料环保不合格批次和木质包装重大疫情截获率均居全省检验检疫系统首位。

安全管理 加强保密安全管理,开展保密自查,全年未发生失、泄密事件。加强应急安全管理,制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开展专业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加强车辆安全管理,连续13年保持安全行车无事故。

服务能力建设

服务地方发展 制订公布《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服务青岛市外经贸助推蓝色经济发展的18项措施》,为青岛市建设全国蓝色经济领军城市提供服务。完成“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2011/2012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站赛、环球极限帆船赛以及中韩“黄海杯”国际帆船交流活动的保障工作,多次被评为突出贡献单位。开展“重点项目优质服务工程”活动,做好地铁建设等地方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出台促进青岛出口加工区发展的12条优惠措施,推动其转型升级。

创新外贸服务模式 开展“春风行动”,组成“促发展”宣讲团举办培训讲座7场,500余家企业近700人次参加培训。制订《促外贸稳增长“暖企行动”工作方案》和《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10项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减负增效。不断提升大宗散装货物短重检出率,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800万美元。优化行政许可流程,“两证”(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办理时间缩短1/3,国外注册办理缩短1/2以上。

发挥技术特长优势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发挥政策信息优势,主动向海尔、海信、青啤、双星、雀巢等数十家大型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咨询和国外信息通报。指导食品企业通过马来西亚、日本和韩国官方的检查,得到外方高度评价。指导企业就一批出口食品不合格问题向加拿大官方申诉,促成对方改判合格。

基础能力建设

推进体系建设与绩效管理 开展“如何围绕有效、管用,做到体系持续改进工作”大讨论,结合“内查外排”促进体系持续改进。作为全省迎检第一站,通过体系外部审核,获五星级认证证书。作为全省绩效管理工作试点单位,研究绩效考核新思路、评价机制和指标框架,探索建立“到岗到人”考核新机制。

提升基础工作水平 开展以“走基层、转作风、送帮扶、促提升”为主题,以“党组走基层”和“处室领导走一线”为内容的“双走”调研活动,切实解决一线遇到的难题。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26个科级领导岗位。科研立项连续多年保持山东省分(支)局首位,分获国家质检总局、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立项3、15项。政务信息工作继续居全国质检系统直报点前列。开展“四个窗口”(微笑窗口、贴心窗口、阳光窗口、质量窗口)建设,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检验检疫文明服务示范窗口。

加强机构设施建设 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即墨办事处机构设置获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复同意并正式挂牌成立,相关办公设施的建设已纳入即墨市新区整体规划。开展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胶州办事处的筹备工作,办公楼已装修完毕并正式入驻,实验楼开工建设。协助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做好技术中心的整合迁址,相关工作得到推进。

(青检宣)

黄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业务概况

2012年,该局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119474批、货值584.1亿美元,同比(下同)分别增长11.43%和4.33%。其中,出境66570批、货值44.53亿美元,分别增长12.2%、下降3.07%;入境52904批、货值539.57亿美元,分别增长10.47%、4.99%。检验检疫出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34943批、货值73.07亿美元,分别增长14.82%、18.50%。检验出入境食品及化妆品11877批、货值7.71亿美元,分别增长16.58%、7.08%。对1248个出境报检批次的102229件木质包装实施检疫监管。检疫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8176艘次,下降2.63%,其中入境4033艘次、出境4143艘次。查验进出境交通人员183223人次,增长2.83%。对船舶生活垃圾、泔水实施卫生除害处理3788艘次;实施卫生检查并签发免予卫生控制措施证书323份。出境集装箱检疫2752531标准箱,出境集装箱适载鉴定649319标准箱。实施重量鉴定1717批,其中水尺计重1132批、容量计重585批。年内,该局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复查,被评为青岛市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局团委被共青团青岛市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

检验检疫监管

“两个专项行动”(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 年内,该局按照《山东检验检疫系统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内查外排、内外并举”工作机制,及时制定落实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围绕产品、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抓好督查督办工作,规范执法行为。通过开展“两个专项”行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把关能力。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 加强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机制建立、有效运行工作,先后投资300余万元,扎实推进口岸核心能力建设,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首批口岸核心能力建设验收。在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中发现新型蜚蠊——黑胸大蠊,为山东口岸首次检出;处置船员传染病染疑嫌疑突发事件7例,查处伪造健康证事件1起;检出携带疫情及有毒有害物质等不合格集装箱74302箱,均按规定进行处理。

动植物检验检疫 检出携带有害生物及不合格产品3920批次,均依法按规定进行处理,其中退运或销毁12批次;入境棉花检出问题1995批次,按规定进行处理,帮助企业完成对外索赔2645万美元;在巴基斯坦进口的红鱼粉中检出禁用药孔雀石绿,国家质检总局据此发布警示通报。

食品检验 监督出口食品检出问题及不合格产品11批次,进口食品检出问题及不合格产品752批次,均按规定进行处理,其中退运、销毁29批次。

轻工及机电产品检验 检出进口不合格产品114批次,其中重大问题5批次,国家质检总局、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据此发布警示通报;不合格产品均按规定进行处理,其中退运、销毁或者索赔不合格产品32批次,货值近93万美元。

大宗商品检验 矿产品问题检出率46.77%,法定重量鉴定检出短重率超过5‰的进口货物252批次,国家质检总局据此先后发布警示通报12份,检出问题货物均按规定进行处理。其中,在全国质检系统内首次检出以铜精矿名义违规进口固体废物1批次并退运;在山东口岸首次检出韩国进口车用润滑油低温泵送黏度不合格1批次并退运。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支持重点项目 在董家口港区、西海岸新区造船基地、中德生态园等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时跟进,各业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口岸监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出台帮扶措施 梳理历年来出台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措施,继续有效执行30条帮扶措施,相继出台53项细化措施,加强日常督查督办工作,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严格执行减免收费政策 及时研究部署第四季度减免收费政策,开展收费项目梳理排查,通过门户网站、公告栏等加强政策宣传。第四季度免收检验检疫费用7633.88万元。

促进保税港区通关便利化 落实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支持青岛保税港区发展先行先试工作措施,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实现快验快放,创建葡萄酒交易中心,促进保税仓储物流业快速发展。支持和帮助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成为山东省唯一获批开展汽车整车进口业务的开放口岸。

认证认可工作 年内,完成新增食品企业备案4家,对外推荐注册企业4家,完成14家水产品输美企业的HACCP换证和14家企业的质量许可考核,签发3C免办证明594份。

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 该局作为全省检验检疫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试点单位,按照要求制订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开展清权确权、查找廉政风险、评定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等工作,组织全局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制订“廉政风险五表一图”,查找廉政风险点总计612个,绘制权力运行图81张,实现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人员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权力运行关键环节上的重点监控和防范。

行风建设 通过市“行风在线”、“阳光政务热线”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推进民主评议和行风建设工作;联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纠风办、质监局、国税局和地税局等单位,组织开展协作单位间的行风互查互评互学活动,主动征求口岸社会监督。

(郭悦)

青岛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概况

2012年,该局检疫查验出入境航班15641架次,同比(下同)增长21.57%,占全省业务量的66.58%;查验出入境旅客1810010人次,增长13.36%。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6077批,货值8529万美元;检疫查验出入境集装箱37471箱;检疫进境木质包装15148批次。办理入境伴侣动物检疫手续251批次。从入境旅客中检出有发热等传染病症状旅客76例,比上年同期增长25.5%;检出旅客核辐射超标26例。从入境旅客携带物查出违禁物品2760批次,增长31.55%;检出包括水果炭疽病、腐烂病等在内的有害生物121批次、49种次,增长10%。对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服务行业监督893余人次,对机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抽检样品进行快速检测667次,办理卫生许可证行政许可65份,实施入境航班卫生除害处理7623架次。

年内,该局继续保持国家级青年文明号、青岛口岸文明示范窗口、青岛市廉政文化示范点等称号,连续10年被评为青岛市共建文明口岸先进单位,连续3年在口岸通关环境测评中获第一名;获2012年度质检系统全国口岸卫生检疫为民服务示范岗先进集体、全国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全国进境种苗检疫监管示范口岸和创先争优先进典型,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发送调查问卷,对全省检验检疫系统23个分支局进行外部顾客满意度调查,该局获第一名。

严格有效把关与提升工作质量

专项行动 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按照国家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要求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工作部署,该局对外部风险、检验检疫业务管理风险和内部管理及队伍风险进行彻底排查。建立并不断完善“内查外排、内外并举”质量调查处理改进机制和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强化诚信体系建设,牢固树立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全年排查企业481次,排查风险隐患30个,整改问题30个,查处案件46个,查处货值10.56万美元;排查业务管理风险问题63个,采取治理措施65个,制订完善规章制度7个,开展道德教育活动12次。

通过口岸核心能力验收 该局通过实现“设施配备科学化、联防联控制度化、人员培训日常化”,提高口岸核心能力,于9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

“进境种苗检疫监管 该局作为国家进境种苗检疫指定口岸,开展进境种苗的检验检疫工作,全年对进境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实施检验检疫288批次、货值1211万美元,分别增长60%、76%。其中在全省口岸首次从来自智利的一批西葫芦种子中检出黄瓜花叶病毒和西瓜花叶病毒2号;多次从食品、化妆品中检出不合格产品,引起国家质检总局关注并专门下发警示通报两次,对不合格产品均进行销毁或退运处理,严防流入中国。

科研立项 为应对业务量大的工作压力,该局不断强化技术支撑,通过研发出“空港口岸远程多维查验系统”投入试运行,提高工作效率,进出境航班申报时间缩短为原先的1/6;强化申报监管,检疫部门只需登陆客户端,就可对申报信息进行管理;增强信息查询的实时性和可追溯性,实现与航空公司的数据共享与同步。12月,该课题通过科技专家委员会的鉴定,获最高评价,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优质高效服务

年内,推进“窗口标准化”建设工作,对报检大厅进行全面改造。完善背景墙、标识设置,规范环境布局,在公共区域配备台椅、座椅、书报架、便民架、手机充电装置等,硬件设施更加完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9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并获窗口标准化建设示范窗口称号。先后出台“一站式服务”和“提前申报、即来即办”等多项举措,缩短口岸滞留时间,节约企业成本;指导企业提高优惠关税政策利用率,全年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9822份,总签证金额24404万美元。其中,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2254份,签证金额6079万美元。全年查验进出口金伯利毛坯钻石728批次、货值30413万美元。

协助有关航空公司做好新增9个航班、3条航线的开通工作。加强对航空配餐企业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3个重点环节的管理,实现对航空食品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创新工作思路与改进工作效能

搭建口岸检验检疫监管和信息化“两个平台”。创建集中查验新模式,提升检验检疫执法把关有效性和服务企业便利化水平。截至年底,木质包装放行速度由工作日7~8个缩短到1~2个,实现口岸“零待时”。全年为企业缩短时间累计超过7000天。疫病疫情检出1922批次,首次在进境木质包装快件中发现双棘长蠹虫。研发出空港口岸旅检现场电子监管系统,进出境航班信息申报时间缩短为原先的1/6。增强信息查询的实时性和可追溯性,实现与各航空公司的数据共享与同步并扩大覆盖面。及时获得航班到达前的信息、具体乘客的有关咨询,对遇有疫病疫情等突发状况,可通过系统提前知悉。

(王雪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