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
2018-04-06

经济和社会发展

概况

2012年5月,根据《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青岛红岛经济区管理体制的通知》(青委〔2012〕146号文件)精神,该区所辖红岛街道、河套街道及域内青岛出口加工区由青岛红岛经济区工委、管委(筹)管辖;区划调整后,该区面积372平方千米,辖6个街道、40.2万人。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726.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1.2%。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3.04亿元、435.32亿元、388.22亿元,分别增长2.2%、10.7%、12.2%,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调整为0.4∶59.9∶39.7。实现财税总收入(不含海关税)100亿元,增长14.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3亿元,增长20.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4亿元,增长0.6%。截至年底,该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71.6亿元,比年初增加35.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283.7亿元,比年初增加29.4亿元。金融贷款余额486.7亿元,比年初增加35.0亿元。

经济发展

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68亿元,增长4.7%;粮食总产量1.89万吨;肉类总产量0.54万吨;蛋类总产量0.95万吨;奶类总产量1.3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2.54万吨;蔬菜总产量7.87万吨;水果总产量1.39万吨。完成造林面积189.3公顷,森林覆盖率37%,增长0.5个百分点。

工业 完成工业增加值421.39亿元,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71.19亿元,增长14.3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4.59亿元,增长10.1%。其中,轻工业产值508.5亿元,重工业产值1076.09亿元,分别增长18%、6.7%,轻、重工业的比例为32.1∶6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8.83亿元,增长6%。利税总额74.01亿元,利润总额52.63亿元,分别下降8.4%、7.4%。产品产销率97.6%。

国内贸易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91亿元,增长18.7%。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17.42亿元,增长15.9%;零售业零售额105.75亿元,增长21.1%;住宿业零售额2.05亿元,下降3.2%;餐饮业零售额20.69亿元,增长12.3%。

招商引资 年内,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50个;合同利用外资8.1亿美元,增长48.6%;到账外资6.3亿美元,增长29.5%。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895个,合同利用外资10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7.7亿美元。大项目资金到位拉动作用明显。新批准总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大项目40个,合同外资6.6亿美元。截至年底,该区累计批准总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大项目328个,合同外资50.9亿美元。新注册内资项目374个,计划总投资305.1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39.3亿元,增长10%。新引进投资超过1亿元内资大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228亿元,与上年持平;实际利用内资34.5亿元,增长25%。其中,国内500强大项目8个,民营100强大项目3个。新注册青岛市以外投资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186个;实际利用内资109.5亿元,增长32.6%。

对外贸易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0.3亿美元,下降11.2%。其中,出口额66.9亿美元,下降6.3%;进口额33.4亿美元,下降19.6%。一般贸易出口额24.9亿美元,增长11.2%;加工贸易出口额41.9亿美元,下降14.2%。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3.71亿元,增长21.7%。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5.5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69.02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57.17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89.17亿元。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1.5∶46.5∶52.0。年内,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463个,新开工项目371个,竣工项目375个。

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8.68亿元,增长4.4%;房屋施工面积673.2万平方米,增长10.5%;竣工面积234.5万平方米,增长57.7%;商品房销售面积126.1万平方米,增长0.5%;商品房销售额95.5亿元,下降3.4%。

交通运输业 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557152万吨千米,增长12.48%;客运周转量88703万人千米,增长6.69%。新审批运输企业19家,新增货运车辆960辆7200吨。该区有货运车辆1.4万辆7.4万吨位,客运车辆597辆4064座位;有大型货运交易市场6处,各类运输企业211家。淘汰技术性能不达标、达不到环保要求的车辆1180辆。新增维修企业105家,其中二类8家、三类97家。

旅游业 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10万人次,增长14.4%;实现旅游收入10.3亿元,增长26.4%。节会活动丰富多彩,登山休闲、果品采摘、购物游乐、美食文化等旅游业态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年底,该区城市建成区面积89平方千米,城市化水平达到74.5%;污水管线620千米,污水集中收集率、处理率均87%;供热面积830万平方米;累计发展天然气用户15万个。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4%。

城市规划 开展全区总体规划修编,实施发展规划专题研究,完善崂山西麓空间布局规划。编制新型社区布局和社区服务中心布点规划,将该区195个农村社区调整优化为40个居住组团。

旧村改造 累计完成62个社区的旧村改造,拆迁民房360万平方米、企业用房17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楼634万平方米,4.3万余户社区居民搬入新居。开建保障性住房5292套。

环境质量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浓度监测结果分别为:二氧化硫年均值0.050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8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39毫克/立方米。区域环境噪声值昼间52.5分贝(A),城市交通道路噪声64.0分贝(A)。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级别天数34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2.9% ,增长3.0个百分点。审批建设项目566个,验收项目398个,环保“三同时”合格执行率100%。完成区政府ISO14001管理体系监督审核,有17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

社会各项事业

科技 截至年底,该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该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5.2%。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10家;3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创新型企业,1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创新型企业(试点),7家企业被认定为青岛市创新型企业。72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计划(国家31项、省1项、市40项),获科技扶持资金3545万元。获各级鉴定成果20余项。其中,1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成果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8项成果获青岛市科学技术奖。专利申请370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28件;专利授权117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2件。

教育 全年新增市级规范化学校2所、省级规范化学校6所、市级示范幼儿园8所。截至年底,普通中小学有省级规范化学校42所,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58所,分别占学校总数的65.6%和90.6%;省示范幼儿园16所,市级以上示范幼儿园56所,分别占幼儿园总数的14.5%和50.5%。有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182所(含民办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及附设中职班),在校人数88142人,教职工人数7186人。其中,普通中学17所(包括高中5所、初中12所),在校生23139人,教职工2328人;职业学校5所(含民办学校及附设中职班),在校生10324人,教职工848人;小学48所,在校生35700人,教职工1996人;幼儿园110所,在园幼儿18493人,教职工193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15人,教职工3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生271人,教职工51人。

文化、体育 全年配送社区文艺演出600场、公益电影2000场、实用图书4万册;举办公益性高雅艺术惠民演出12场。登记并录入数据库各类国有可移动文物439件套,其中新发现文物37件套。新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3个,入选青岛市第四批非遗名录项目4个。新增文化经营单位49家。承办2012年全国跳绳精英赛、第二十三届“庄则栋杯”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开幕式。全年累计投资3500万元建成5处带有300米或400米跑道田径场的综合性市民运动公园,全部免费对市民开放,为61个社区配套健身设施。该区运动员在全国赛艇锦标赛获5项冠军。

卫生 该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07978人,参合率100%。截至年底,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室)728处。其中,医院、卫生院19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卫生监督所1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街道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工作站8处,其余为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室等。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28人,其中医生1629人、护士1714人。有医疗床位2598张。

人口 截至年底,有户籍人口403624人,比上年末增加3063人,增长0.8%,年平均人口402093人;年出生4432人,人口出生率11.02‰;死亡2676人,人口死亡率6.66‰;净增175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6‰;符合政策生育率97.97%。

居民生活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85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421元,增长9.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7%。农民人均纯收入14702元,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80元,增长13.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7.1%。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2282元,增长14.9%。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4.51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2.85平方米。全年安置城乡就业28624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658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17%;完成该区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2160人,就业率96.3%,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率100%。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3.7万人,9万人领取养老金,参保率99%以上,养老金社会发放率100%;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0279人,比上年末净增8348人。全年投入城乡低保金2500万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每人每月48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每人每年3300元;慈善救助810万元,临时救助170万元,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和重大疾病救助1595万元,困难群众危房修缮救助120万元;启动物价联动机制4次,发放物价补贴88.5万元,惠及城乡低保对象4641人。

街道概况

城阳街道

位于该区中北部,是该区党政机关驻地;面积52.5平方千米;辖34个农村社区、9个城市居委会、12.9万人。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247亿元,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75亿元,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15405元,增长11%;到账外资1.43亿美元,市外实收资本14.2亿元。获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全国乡镇出口创汇管理先进单位、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齐鲁乡镇之星、山东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山东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山东省旅游强乡镇、青岛市经济发展先进街道等市级以上称号30余项。

党工委书记纪尚恩,主任吕恒良。

流亭街道

位于该区南部;面积59平方千米;辖27个社区居委会、2.4万户、6.9万人。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181亿元、财税总收入2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3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6.3亿元、外贸出口额16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40元;到账外资1.0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5.6亿元。获全国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先进乡镇、省敬老模范单位、山东省五好商会、山东省百个星级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示范岗、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管理示范街道等称号。

党工委书记刘哲广,主任纪伟尚。

夏庄街道

位于该区东南部;面积84平方千米;辖50个社区(村)、2.55万户、11万人。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118.36亿元、财税总收入9.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出口额12.5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9元;到账外资1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0.78亿元。获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先进单位、省产业化发展百强镇、市生态文明乡镇等市级以上称号17项。

党工委书记纪瑞礼,主任杨建军。

惜福镇街道

位于该区东部;面积53.9平方千米;辖32个社区居委会(包括1个城市社区居委会)、1.49万户、4.53万人。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42.01亿元、税收5.0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6亿元,出口创汇2.5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77元;实际到账外资658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7.8亿元。获省绿化模范街道、2012年好客山东休闲汇——最佳休闲乡镇、青岛市绿化模范街道、青岛市护林防火先进单位、青岛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先进街道、青岛市创业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党工委书记杨相贤,主任万思鹏。

棘洪滩街道

位于该区西北部;面积70.6平方千米;辖28个社区居委会、1.66万户、4.5万人。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145.3亿元、财税收入25.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16亿元、外贸出口额7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120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6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区前列。保持国家卫生镇、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绿化模范镇等称号,入选青岛市2012年经济发展“十强”街道。

党工委书记梁双,主任刘青梅。

上马街道

位于该区西部;面积47.8平方千米;辖25个社区居委会、1.6万户、4.35万人。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35.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881万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外贸出口2.3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71元;合同利用外资8600万美元,到账外资760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7亿元。全年引进内外资产业项目21个,其中外资超过1000万美元大项目6个、内资超过1亿元大项目4个。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乡镇、青岛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党工委书记于延涛,主任徐奎旺。

(曾范军 贾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