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市
2018-04-03

经济和社会发展

概况

2012年11月,青岛市行政区划调整,原胶南市撤销,与原青岛市黄岛区合并设立新的青岛市黄岛区。(以下均为原胶南市情况)

2012年,该市面积1822平方千米,辖23个镇(街道、经济区等)、户籍人口84.33万人。实现生产总值725.71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3.1%(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2.31亿元、422.65亿元、250.75亿元,分别增长3.3%、14.4%、12.8%。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调整为7.21∶58.24∶34.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05亿元,增长33.7%。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18.45亿元,增长18.6%;地税税收收入31.14亿元,增长32.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7.42亿元,增长24.1%。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6.68亿元,比年初增加58.25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212.04亿元,比年初增加37.81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8.84亿元,比年初增加60.54亿元。

经济发展

农业 粮食播种面积5.86万公顷,增长1.3%。粮食总产量34.08万吨,增长10.4%。实有耕地5.23万公顷,下降0.1%。实现农业总产值91.1亿元,增长6.9%;农业增加值52.31亿元,增长3.3%。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1.4%、0.2%、16.4%和48.8%。完成造林面积2000公顷,增长20%,其中荒山造林133.33公顷。森林覆盖率47.8%,增长1个百分点。完成中幼林抚育3333.33公顷,增长6%。肉、蛋、奶总产量12.32万吨,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完成水产品总产量31.06万吨,增长1.58%。其中,捕捞产量6.56万吨,下降0.91%;养殖产量24.49万吨,增长2.22%。实现水产品总产值47.3亿元。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3.69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6%。海、淡水养殖面积10754.2公顷。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6.6万千瓦,增长3%;有农用拖拉机4.77万台。

工业 完成工业总产值1854亿元,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751亿元。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7家,年内新增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691.5亿元和1589亿元,分别增长22.0%和20.4%;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458.3亿元,增长12.6%,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7.1%,增长0.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7亿元,增长22.8%。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51.5亿元,增长17.8%。竣工房屋面积112.5万平方米(含竣工住宅面积90.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06万平方米,增长33.8%;完成销售额77.5亿元,下降53.5%。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 年内,该市新增道路运输企业67家、道路货运车辆1081辆。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280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7866万人千米,均增长9%;完成货运量5731万吨,货物周转量234738万吨千米,分别增长11%和10%。村与村之间通汽车率100%。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906万元,增长0.042%;订销报纸1520万份,增长0.041%。实现电信业务总量49014万元,增长15.09%。有互联网用户167715个,增长47.31%。市话交换机总容量23.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6.79万个;移动电话用户79.32万个,其中新增11.6万个;每100户农村居民有移动电话100部。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2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0.6亿元,分别增长20%和20.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6万人次,旅游创汇4400万美元,旅游商品收入13.2亿元。

国内贸易及个体私营经济 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3.32亿元,增长15.2%。其中,实现批发贸易业零售额22.52亿元、零售贸易业149.47亿元、住宿业0.85亿元、餐饮业20.48亿元,分别增长17.9%、14.0%、-0.2%和22.3%。新增个体工商户5482户,累计30641户。新增私营企业1889家,累计9567家;新增注册资金44.23亿元,累计212.8亿元。其中,新增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不含1000万元)的私营企业99家,累计482家;新增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私营企业159家,累计676家。

对外经济 新批办外资企业46家,合同外资额6.66亿美元(含增资),到账外资额4.21亿美元。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1个,到账外资2.27亿美元,占全部到账外资的53.9%。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直接经贸关系,有自营进出口企业755家。实现进出口总额37.1亿美元,增长8.3%。其中,进口额9.89亿美元,增长12.6%;出口额27.21亿美元,增长6.8%。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该市建成区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40.3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4.12万人),城市化率60.5%。完成城镇建设投资2.91亿元,新建、扩建道路面积4.01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5.03公顷,新增公共建筑面积3.93万平方米,新增生产性建筑3.89万平方米,新增住宅面积7.33万平方米。小城镇建成区面积新增4.32平方千米,达到32.31平方千米,年内小城镇人口达到50.21万人。自来水覆盖率100%。新增绿化面积29万平方米,累计绿化覆盖面积2584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469万平方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9分贝(A),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8分贝(A)。全年审批建设项目373个,9家企业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居山东省县级市第三位、青岛所辖五市首位。

社会各项事业

科技、教育 全年评价(鉴定)科技成果25项。其中,3项达国际先进,3项达国内先进,8项达国内领先,11项达到国内先进;农业领域1项,工业领域21项,医疗、卫生领域3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6项(技术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4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累计有高新技术企业34家。有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青岛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专利申请量607件,增长4.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18件,增长17.8%。专利授权量470件,增长80.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2件,增长59.4%。有17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获资金支持705万元;5个项目列入“星火计划”,1个项目申报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扶持项目,3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8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有18个项目列入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获资金支持590万元。

有学校111所(国办学校102所),教职工9383人,在校生11.21万人。其中,高中7所,在校生1.5万人,增加1327人;初中25所,在校生2.63万人,减少1731人;小学68所,在校生5.37万人,增加553人;中等职业学校10所(含民办中等学历职业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1698人,减少3013人。学龄儿童、初中入学率均100%。

文化、卫生和体育 有各类文化机构28处。其中,市级文化机构1处,镇综合文化站23处,影剧院1处,文化馆1处,博物馆1处,图书馆1处。另有镇、街道图书室23处,“农家书屋”961处。推出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170次,各类艺术团体(含各镇庄户剧团)演出2000场次。在地市级以上发表、参展、参演作品373件。有线电视用户33万个;全年自办广播节目2370小时、电视节目163.2小时。

有卫生机构(含诊所)913处。其中,医院3处,卫生院16处,卫生防疫机构2处(含卫生监督所1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处,急救中心1处,健康教育1处,其他卫生机构2处,社区服务中心7处,诊所269处,村卫生室609处。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543人(含乡村医生1036人),其中医生3037人(含乡村医生1033人)。有医疗床位233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各1145张、957张。

有体育场馆3个,全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420次,向青岛市以上体育部门输送体育后备人才46人;获各类奖项金牌47枚,其中国家级4枚、省级17枚、青岛市级26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万元,分别增长12.5%和13.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6万元,增长9.6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04元,增长13.38%。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19万元,增长14.1%。每100户城镇居民家庭高档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分别为:汽车36辆,电脑89台,彩色电视机111台,电冰箱106台,洗衣机95台,空调器85架;每100户农村居民家庭高档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分别为:电脑56台,汽车17辆,电视机130台,电冰箱105台,洗衣机94台。新增城乡就业4.5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1.5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8万人。截至年底,该市城镇登记失业率1.10%,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81.06%。养老保险参加统筹人数净增1.28万人,累计17.55万人,参加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74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4.69万人,退休人员2.05万人。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96万人参加该保险并享受医保待遇。

镇、街道等概况

山东省胶南经济开发区

管委主任路玉军,党工委书记李学聚。

(详见第252页)

青岛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

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赵钧荣。

(详见第252页)

山东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

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苏银璋。

(详见第252页)

张家楼镇

位于该市西南部;面积134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5千米;辖63个行政村、4.5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8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91元。获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绿化模范镇、山东省十佳文化特色镇、青岛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党委书记杨亦武,镇长张金宝。

琅琊镇

位于该市西南沿海;面积82平方千米,海岸线长50千米;辖5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3.6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7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69元。获2012年度山东省生态文明镇、省级文明镇等称号。

党委书记徐志向,镇长刘同瑞。

藏南镇

位于该区西南部;面积105平方千米;辖43个行政村、3.02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万元。青岛藏马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该镇,是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点。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扶贫开发先进集体、青岛市安保维稳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林权改革先进集体等称号。

党委书记李春荣,镇长冯兆强。

泊里镇

位于该市西南部;总面积15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40千米;辖101个行政村、8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25元,分别增长39%和19.6%。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位于该镇南部沿海。属国家环境优美镇、山东省中心示范镇,被青岛市委、市政府确定为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获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绿化模范镇和山东省“乡村文明行动”示范镇等称号。

党委书记密德生,镇长丁逸群。

大场镇

位于该市西南部;面积127平方千米;辖87个行政村、5.8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700.78万元,增长29.74%;完成工商税收1727.2万元,增长36.21%;农民人均纯收入1.28万元,增长15%。到账外资400万美元,增长46.52%;完成内资注册资本4550万元,内资固定资产投入2.6亿元。投资3639.09万元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配套维护和完善,投资2255.89万元对农村人居、生态环境进行整治。

党委书记杨志刚,镇长龚云明。

海青镇

位于该市西南部;面积100平方千米;辖64个行政村、4.3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025.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万元。获青岛市经济发展先进镇、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青岛市平安建设示范镇等称号。

党委书记刘元玉,镇长唐恩志。

理务关经济区

位于该市西部;面积65平方千米;辖33个行政村、1.96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84.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获青岛市反邪教先进集体、胶南市三资清查先进单位、胶南市人口普查先进集体等称号。

党工委书记逄树林,管委主任陈进梅。

大村镇

位于该市西南部;面积151平方千米;辖82个行政村、4.16万人。2012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768万元、工商税收111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8.76亿元、工业税收2.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75元。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山东省食用菌行业先进镇。

党委书记逄树林,镇长殷宝勇。

六汪镇

位于该市西北部;面积122平方千米;辖43个行政村、3.1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973万元、工商税收23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万元。获山东省文明镇、青岛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等称号。

党委书记毕吉锋,镇长刘伟志。

宝山镇

位于该市西北部;面积121平方千米;辖44个行政村、3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6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80元。是风河、洋河的发源地。该镇以丘陵地形为主,土地资源、淡水资源、古树名木等资源丰富。年内,种植蓝莓1066.67公顷,建成风力发电机座38个。获省级文明村镇、青岛市烟叶生产先进镇等称号。

党委书记刘润兴,镇长李金国。

王台镇

位于该市北部;面积85平方千米;辖5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4.8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万元。是青岛市重点中心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省级文明镇、全国纺织机械名镇。2012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获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称号。

党委书记陈根培,镇长董宏耀。

珠海街道

位于该市城区中南部;面积44平方千米;辖37个村(其中包括13个城市居委会)、6.7万人。2012年,完成税收2.3亿元、财政收入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万元。获全国综合发展千强镇(街道)、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五个好”街道工委、青岛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党工委书记周佳春,主任董克军。

珠山街道

位于该市城区西部;面积20.4平方千米;辖14个城市居委会和4个成建制转非居委会及12个行政村、6.4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1亿元,增长33%;实现工商税收1.6亿元。

党工委书记刘昕,主任刘树钱。

隐珠街道

位于该市城区东部;面积50平方千米;辖31个村(居委会)、3.5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4亿元、工商税收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万元。是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绿色小康镇、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街道。获山东省文明镇、青岛市经济发展先进街道、青岛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秀单位、青岛市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旅游强镇、青岛市“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街道、青岛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街道、青岛市计生协会工作先进街道、青岛市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党工委书记王本剑,主任崔坤山。

滨海街道

位于该市城区东南部;面积9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30千米;辖37个行政村(居委会)、3.4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亿元、税收收入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万元。获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乡村文明行动”示范街道、“健康山东·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安全生产先进街道、青岛市拥军优属先进单位、青岛市卫生模范镇、青岛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安全社区等称号。

党工委书记王波,主任刘吉彩。

铁山街道

位于该市城区西部;面积101平方千米;辖43个行政村、2.3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341万元,增长38%;工商税收4003万元,增长3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8万元,增长14.7%。获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无邪教乡镇等称号。

党工委书记徐贞建,主任史桂龙。

灵山卫街道

位于该市城区东部;面积36平方千米;辖29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6.2万人。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完成税收收入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万元。获山东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先进街道、青岛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生态文明街道建设先进单位、青岛市“创建文明城·迎办世园会·大干200天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优秀单位、青岛市维护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党工委书记刘玮,主任王少冰。

胶河经济区

位于该市西北部;面积62平方千米;辖32个行政村、2.2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3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万元。

党工委书记王鹏,主任史新兰。

黄山经济区

位于该市城区北部;面积76平方千米;辖37个行政村、2.12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6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万元。

党工委书记李海涛,主任董西波。

积米崖港区

位于该市东部,辖积米崖港和灵山岛;陆地面积1.87平方千米,海岛面积7.66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0.5万人。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5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48元。

党工委书记魏鲁华,主任徐强。

(程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