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
概况
2012年,该市面积1568.83平方千米;辖8个镇、3个街道、1各省级经济开发区,户籍人口735360人。实现生产总值(GDP)529.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2.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2.5亿元、259.43亿元、217.95亿元,分别增长3.2%、14.3%、13.5%。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0.53∶49.63∶39.84调整为9.91∶48.96∶41.13。
截至年底,该市有工商注册个体户24134家、私营企业4819家,分别增加616、502家。
经济发展
农业 年内,完成种植业增加值28.69亿元,增长3.75%。粮食播种面积98620公顷,增长0.33%。粮食总产量70.35万吨,增长5.08%。其中,小麦32.82万吨,增长2.15%;玉米37.10万吨,增长8.01%。粮食亩(1亩=0.0667公顷,下同)产476千克。花生总产量9.29万吨,增长4.74%;亩产达到326千克。蔬菜(含菜用瓜)103.27万吨,下降2.35%。水果22.44万吨,增长2.98%。
完成畜牧业增加值21.09亿元,增长3.14%。大牲畜年末存栏10.91万头,比年初下降8.16%。其中,奶牛8.5万头,比年初增长0.47%。生猪年末存栏41.62万头,比年初增长3.02%。家禽出栏8763万只,增长1.67%。肉类总产量19.52万吨,下降1.01%。禽蛋总产量3.38万吨,下降5.19%。奶类总产量24.53万吨,增长0.2%。完成林业增加值0.17亿元,增长6.26%;完成造林面积1960公顷,实有林地面积44434公顷,森林覆盖率34.4%,提高0.5个百分点。完成渔业增加值0.89亿元,增长2.69%;水产品总产量11174吨,增长1.03%。截至年底,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7.8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42120辆。
工业与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6.4亿元,增长15.7%;总产值928.36亿元,增长25.2%;主营业务收入895.70亿元,增长23.1%;实现利税71.36亿元,增长16.2%;利润56.58亿元,增长1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0.7%,增长1.4个百分点。受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投资拉动,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6.91亿元,增长11.6%。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72亿元,增长22.2%。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7.45亿元,下降21.8%。商品房施工、新开工、竣工、销售(包括预售)面积分别为159.4万平方米、31.98万平方米、41.66万平方米、37.37万平方米,分别下降17.5%、57.1%、34.7%、41.6%。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年完成增加值40.16亿元,增长8.5%。完成客货运周转量416093.7万吨千米,增长10.65%。其中,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52707万人千米,增长6.04%;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410823万吨千米,增长10.71%。市区有营运公交汽车126辆,运营线路网长度281.25千米。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57.94万元,增长6.5%;国内函件397.82万件,增长4.43%;国际函件287件,增长1.06%;代理出口汇票5.21万张,下降12.46%;代理特快专递5.22万件,增长18.91%。程控交换机总容量21万门;861个村均开通程控电话,有固定电话用户数11万个,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农村用户9万部;移动电话用户66.58万个(以上内容不包括电信数据)。年末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6.01万个,比年初减少0.17万户。
国内贸易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2亿元,增长15.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57.86亿元,增长13.8%;住宿和餐饮业24.34亿元,增长22.98%。
对外经济与国内招商 实现进出口总额27.77亿美元,增长15.4%。其中,出口19.63亿美元,增长7.5%。全年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6个,其中超过1000万美元外资大项目5个;外资到账3.06亿美元,增长31.9%。实际利用内资126亿元;全年投资5000万元以上在建内资项目128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内资项目104个。
财政和金融 实现财政总收入34.86亿元,增长17.7%。其中,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9.5亿元,增长21.9%;地方税收收入18.83亿元,增长77.6%。财政总支出42.14亿元,增长11.7%。其中,地方财政支出31.59亿元,增长20.6%。截至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本外币)余额227.03亿元,比年初增长17.47%。其中,储蓄存款171.38亿元,比年初增长23.08%。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136.26亿元,比年初增长21.57%。其中,个人贷款49.73亿元,比年初增长15.70%;涉农贷款77.35亿元,比年初增长22.46%。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年内,该市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47项,城市的承载能力和龙头带动作用提高。新硬化道路18万平方米,铺设雨污管道4.01千米,铺装人行道板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14基,园林绿地面积13公顷。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达到58.9%,增长1.5个百分点。该市主城区建成面积31.38平方千米,城镇化进程加快。实际用电量169605万千瓦时,增长6.38%。其中,工业用电量115645万千瓦时,增长6.10%。供水总量3373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591万立方米,日人均生活用水142.17升。实际供热面积369.91万平方米,其中住户面积344.2万平方米。城市天然气总户数33708个,用气总量4535万立方米;液化气总户数50100个,用气总量5500吨。城市道路长度493千米,道路面积774万平方米,路灯17247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为45.41%、95.26%、100%。
社会各项事业
科技、教育 年内,该市实施青岛市级以上科技计划30项,增长20%。其中,国家科技发展计划17项。取得科技成果23项,增长10%;6项成果获省、青岛市科技进步奖。截至年底,有普通中学36所,在校生39352人。其中,高中2所,在校生12061人;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5834人;小学98所,在校生35835人。教育投入加大,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63126名中小学生免除杂费以及补助公用经费5446万元。
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内,编辑出版《成功启示录》(20万字)、反腐吕剧《断桥惊梦》连环画(59幅图片、0.435万字)、《阅读到悦读》(7.3万字)。该市编创人员及业余作者在地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化艺术作品56件,其中32件获奖。
全年投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880万元。投资368万元,完成沽河街道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截至年底,有医疗卫生机构715处(含诊所、卫生室)、医疗床位4129张,每1000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5.5张;有专业卫生人员406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736人;医院病床使用率71.8%,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121.5万人次。争取青岛市财政增加该市新农合的转移支付,全市人均筹资标准增至300元;农民参合人数605320人,参合率、发证率均100%;累计为70228人次发放住院补助1.63亿元,平均住院结报比例75.01%。
全年向青岛市级以上体校和体育专业队伍输送体育人才59人;该市运动员参加青岛市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奖牌89枚,其中金牌29枚、银牌33枚、铜牌27枚。
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内,出生7266人,死亡757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42‰。农民人均纯收入13623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7504.76元,增长13.01%;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8.72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94元,增长12.5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235元,增长9.0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4平方米。社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739元,增长15.5%。7月,城镇居民、农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360元、每人每年2604元增至每人每月420元、每人每年3000元。
镇、街道等概况
水集街道
位于该市城区中部偏东;面积146.42平方千米;辖57个行政村和19个居委会、125954人,是该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86.9亿元,增长2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92亿元,增长30.7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56.2亿元,增长2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增长22%;外资到账5600万美元,增长250%;外贸进出口额5.29亿美元,增长14.4%;实际利用内资13亿元,增长6.25%;农民人均纯收入14747.9元,增长14.11%。先后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街道、山东省先进体育活动站点、山东省幸福进家活动先进乡镇、青岛市维护稳定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40多个称号。
党工委书记臧志勇,主任姚军。
望城街道
位于该市城区南部;面积70.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986.67公顷);辖39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15319户43708人。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35.1亿元,增长2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02亿元、22.83亿元、9.67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6072万元,增长31%,完成量占全年总目标的102%。农民人均纯收入1.42万元,增长13%。完成工业生产总产值56亿元。有工业企业3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家。年内,引进项目18个(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个)。其中,内资项目15个,外资项目3个。引进外资2136万美元、内资9.6亿元。
党工委书记刘术林,主任张代利(12月离职)、于胜(12月任职)。
沽河街道
位于该市城区西部;面积167.3平方千米;辖99个行政村、7.6万人。2012年12月,撤销原沽河街道与孙受镇,设立新的沽河街道。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6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53.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1.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外资到账333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6.86亿元,外贸进出口额26827万美元;原沽河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12841元,原孙受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3525元。
党工委书记张洪才,主任张俊武。
姜山镇
位于该市南端;面积217.2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13万公顷);辖9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8.3万人、流动人口1.9万人。2012年5月,撤销原姜山镇与李权庄镇,设立新的姜山镇。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84.73亿元,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2.37亿元,增长26.1%;实际利用内资52.6亿元,增长114%;外资到账6033.3万美元,增长30%;外贸进出口额11.67亿美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78.6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14737元,增长14.1%。年内,青岛市、莱西市把“姜山新城”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把姜山镇规划为次中心城市,规划面积70平方千米。先后获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生态经济20强镇、青岛市十佳小城镇、青岛市经济发展20强镇等青岛市及以上称号60多项。
党委书记张言伟(6月离职)、张维振(6月任职),镇长徐兆华。
夏格庄镇
位于该市南部;面积108.30平方千米;辖54个行政村、3.3万人。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20.4亿元,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4282万元,增长26.1%;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增长21.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3.8亿元,增长31.5%;外资到账1215.3万美元,增长37.2%;实际利用内资10.6亿元,增长57%;外贸进出口额3008万美元,增长41.2%;农民人均纯收入13980元,增长13%。先后获山东省环境优美镇、山东省工业抽样调查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生态文明镇、青岛市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镇、青岛市村镇规划先进单位等称号。
党委书记张瑞忠(12月离职)、于同荀(12月任职),镇长彦培成。
店埠镇
位于该市南部;面积107.5平方千米;辖66个行政村、57205人。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35.9亿元,增长13.1%;地方财政收入5187万元,增长54.1%;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增长23%;外资到账1689万美元,占计划的237.8%;实际利用内资25.7亿元,增长162.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4亿元,增长34.3%;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1元,增长16.7%。2012年,获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科普村村通百强乡镇”、青岛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公务员考核工作示范点、青岛市“双学双比”活动先进集体等称号20多个;该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被评为“齐鲁先锋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店埠胡萝卜”被命名为山东省“省级特产”农产品,“东庄头”(蔬菜)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党委书记徐一冰,镇长李春雷。
院上镇
位于该市西南部;面积81.96平方千米;辖56个行政村、41420人。2012年12月,撤销原院上镇与武备镇,设立新的院上镇。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23.18亿元,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4018万元,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14.938亿元,增长29.9%;外资到账853.7万美元,增长5.8%;外贸出口额3560万美元,增长26.2%;实际利用内资9.5亿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1.26万元,增长8%;城镇化率36.8%,增长2.1%。
党委书记江世军(12月离职)、张笑(12月任职),镇长任永升(12月离职)、吴海波(12月任职)。
日庄镇
位于该市西北部;面积99.6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733公顷);辖87个行政村、1.62万户、4.8万人。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26.8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6545万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增长26%;实际利用内资15.1亿元,增长38.5%;外资到账1200万美元,增长38%;外贸出口额10760万美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0元,增长19%。
党委书记张笑(12月离职)、王仁江(12月任职),镇长李超涛。
南墅镇
位于该市西北部;面积159.36平方千米;辖75个行政村、13146户、4.9万人。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32.1亿元,增长11.7%;地方财政收入7610万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25.2亿元,增长22.41%;外资到账1230万美元,增长42.41%;农民人均纯收入12015元,增长13.6%。先后获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青岛市森林防火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创业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党委书记张平,镇长李日海
马连庄镇
位于该市北部;面积143.4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总面积7295公顷);辖77个行政村、16684户、47512人。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19.57亿元(现价),增长13.58%;地方财政收入3635万元,增长27.01%;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6元,增长13.10%。
党委书记隋庆九,镇长于建波(6月离职)、苏泓源(6月任职)。
河头店镇
位于该市东北部;面积116.15平方千米;辖70个行政村、1.4万户、4.38万人。2012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3.4亿元,增长34%;财政收入5194万元,增长26.2%;固定资产投资22.27亿元,增长28%;外资到账1210万美元,增长32.1%;外贸进出口总额1587万美元,增长75.5%;实际利用内资17.24亿元,增长149.9%;农民人均纯收入12237元,增长14%。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省文明乡镇、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平安青岛建设先进单位、青岛市“五个好”党委等称号近30项,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是青岛市重点建设小城镇。
党委书记唐惟庆(6月离职)、于建波(6月任职),镇长隋九辉(12月离职)、张代利(12月任职)
山东省莱西经济开发区
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左永胜。
(详见第253页)
(孙秀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