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2012年,青岛市专利申请量27009件,同比(下同)增长36.30%;专利授权量12689件,增长38.69%。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青岛市发明专利申请12087件,增长127.2%,增幅连续两年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年度申请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的排名从上年第七位提至第四位;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青岛市发明专利1526件,增长34.4%;通过PCT途径向国外申请专利166件,居副省级城市第六位。截至年底,全市历年累计专利申请119508件、授权60963件;全年全市国内有效发明专利4603件,增长45.1%,每百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23件。
知识产权维权保护
年内,全市专利管理机关同步开展“护航执法专项行动”,针对商品流通领域,以家电、食品、药品、农产品、工业设计产品等为重点开展查处,打击假冒专利、重复侵权等违法行为,全年开展日常检查300多次,登记专利标记500多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59起;接受专利纠纷咨询100余起,立案受理专利侵权案件20起并全部结案。依法秉公处理境内、外当事人纠纷,尊重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受理投诉咨询电话450多个,其中举报投诉案件19起、维权援助电话12起;指导20多家企业开展专利权保护工作,帮助青岛市某重点企业处置被国外同行发起的23项关键专利的恶意诉讼,维持了专利权有效,保护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主要工作举措
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年内,青岛市加大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力度,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专利工作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程”、“蓝色硅谷知识产权优势区培育工程”等十大专利工程,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该指导意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转发,在全国推广青岛市知识产权工作经验和措施。在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评定中,青岛市以优异成绩入选;6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青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称号。
强化政策措施激励发明专利创造
市政府建立发明专利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对各区市发明专利工作的督查,将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引进大项目中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等知识产权指标列入各区市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并强化知识产权激励政策,提高专利专项资金规模,年内市级专利专项资金达到1600万元,增长60%;资助发明专利申请2220项118万元、发明专利授权912项456万元、2011年申请量过100件单位34家6226项286万元、获国外授权专利19项38万元,资助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11万元。各区市政府先后出台专利资助奖励办法,加大对区市专利工作的投入力度。
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将企业作为知识产权工作的主体,通过执行、落实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发展全市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年内,制订《青岛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蓝色经济为重点,在全市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海尔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冰箱成功搭载“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为中国航天医学研究提供技术保障,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冰箱技术的国家。海尔集团的外观设计专利“冰箱(三门)”获第十四届中国外观设计专利金奖,属青岛市首次获此奖项;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项外观设计专利获优秀奖。全市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清零行动”,选派第四批31名知识产权特派员进驻相关企业,市、区(市)两级专利管理机关在全市开展企业专利工作培训,提高企业专利工作意识和水平。全年全市2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发明专利“清零”目标。
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业发展
出台促进专利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全市有资质的专利代理机构,在代理发明专利申请、为孵化器和蓝色经济及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服务、向国外申请发明专利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代理机构给予奖励,最高可获奖励20万元。加强专利代理机构建设,新培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资质认定的专利事务所2家;截至年底,全市有资质的专利代理机构达到10家,执业代理人增加到60余人。为解决全市专利代理人才匮乏问题,市政府出资100余万元委托青岛大学举办专利代理人考试考前培训班,参训100余人,考试通过48人,超过以往5年考试通过总人数。
承办知识产权业务培训
年内,承办商务部举办的援外知识产权研修班4期;协助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塞尔维亚官员研修班、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秋季)培训班,邀请专家为43个国家119名司处级官员授课。
(张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