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政管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截至2012年底,青岛市有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3个,其中国家一、二级馆各12、1个;有区级以上文化(艺术)馆13个,全部为国家一级馆,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有在册博物馆25个,其中国家一、二、三级馆各2、2、3个,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前列。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均免费开放。十二区市均成为“省级文化先进县”,其中7个为“国家文化先进县”,数量居全省首位。有图书出版社3家,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家,书刊批发经营单位21家,出版物零售单位683家,音像、电子出版物零售单位31家,电子出版物批发单位21家,综合性文化市场1个;有报业集团1家,全国公开发行资质报纸期刊62家,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71家,中央、省资质驻青报刊记者站42家,报刊出版单位15家,注册记者1082人。2012年,全市核验登记印刷企业经营单位1299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46家、外商投资印刷企业39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784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430家。全市新增城市影院7家、银幕55块;截至年底,全市有城市影院32家、银幕206块、座席28684个。推进县级城市影院改造建设,在山东省内率先实现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
2012年,青岛市成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举办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培训班,编发《创建简报》33期,有5期被《文化部简报》采用,《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对青岛市的创建工作进行专题和专版报道;完成“大地情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进京展演和“‘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青岛市的创建工作获文化部督查组肯定,在25项评价指标中有优秀24项、良好1项。“放飞希望”青岛儿童剧组赴新疆演出和青海省文化干部赴青岛培训被评为2012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示范项目。青岛市“艺润心田——文化志愿者在行动”被评为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优秀项目。《中国文化报》以“风从青岛来”为题,对青岛市群众文艺进京展演进行报道,中央电视台网络频道对青岛市赴新疆演出进行专题报道。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全市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馆增加到47处,各免费开放场馆借出书刊260多万册、开展艺术培训300多期、举办各类展览300多个,累计服务市民600多万人次,服务人次同比(下同)增长15%,保障了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组织开展重大节庆系列文化活动,举办“欢乐青岛广场周周演”和“群星荟岛城”第四届群众文艺创作汇演。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万多场,参众800多万人次。以“爱读书、爱生活、爱青岛”为主题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参众超过100万人次。市政府下发《关于建设“千万平米社会事业公共设施文化项目”的推进方案》,计划5年内启动文化设施建设项目1139个,总建筑面积119.6万平方米,总投资83.6亿元。开展文化中心项目在北岸新城重新选址工作;完成文化中心项目初步概念规划设计方案;继续完善文化中心内容规模方案。年内,青岛迎宾馆、青岛博物馆开放教育部分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山东省青年文明号”称号。
文艺精品创作与演出
年内,全市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300多项。其中,电影《十五岁的笑脸》获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广播剧《红飘带》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厂花》获中国电视“金鹰奖”;动漫电视剧《秦汉英雄传》等3部作品入选国家动漫精品工程;方言话剧《劈柴院传奇》等6部作品入选山东省第十届文艺精品工程;舞剧《东厢记》等2部作品获山东省舞台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引进话剧《四世同堂》、芭蕾舞剧《天鹅湖》等国内外演出111场。完成舞剧《东厢记》、话剧《那年夏天爱上那片海》、京剧《齐王田横》等参与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简称十艺节)的三大剧目。
群星爱乐合唱团、七彩风合唱团、广场舞《豪情鞭鼓俏秧歌》入选全国“群星奖”决赛,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5件作品在“2012年群星璀璨·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中获奖,占全省获奖数量的1/4,其中市群众艺术馆李国柱的《守望》和王迪的《心祈香巴拉》获美术类金奖,是山东省唯一获金奖的美术类作品。完成十艺节“群星奖”舞蹈门类作品复赛的赛事组织承办工作,来自全国35个省级单位112支队伍参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栏目分别进行报道。
城乡文化活动
加强基层文化服务,开展“文化走基层”系列活动。全年全市举办文化讲座1380场,“送戏下乡(基层)”3000多场,240多支放映队免费为农村群众放映《建党伟业》等优秀故事片和科技片230多部70477场。投入900多万元,为全市2000处农家书屋增添图书期刊50多万册。举办青岛市首届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员技术比武竞赛活动。全市有3名农家书屋管理员获全国优秀管理员称号,平度市同和街道艾家疃村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张之德作为全国唯一代表在全国农家书屋工作表彰大会上发言。
向外来务工人员赠送电影优惠卡7500张、8折购书卡1.2万张。加快城乡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的推进,为全市1709户边远山区、海岛居民安装卫星电视。新建和改造街道(镇)和社区(村)文化站(室)1120处,新增公共文化设施20多万平方米。年内,胶州市的市民文化中心和会展中心主体工程完工,李沧区、崂山区的市民文化中心施工得到推进,黄岛区、城阳区完成市民文化中心前期规划设计,胶南市、即墨市、平度市的市民文化中心进入前期规划阶段。截至12月初,开工建设的市民文化中心项目1123个,总投入13.648亿元,完成建设面积34.2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改建综合文化站(室)1073个,配备了图书、电脑、投影仪等文体活动器材。为保障市民文化权益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音乐之岛”、“影视之城”文化品牌建设
年内,青岛市举办首届李德伦全国指挥比赛,是国内首次以中国音乐家命名的专业艺术比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比赛颁奖音乐会予以报道。举办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是该赛事自2006年以来第三次在青举办;青岛市获由文化部颁发的优秀组织奖;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对比赛颁奖晚会予以报道。举办2012年青岛音乐节和青岛国际音乐大师班,其间举行了20余场高雅音乐会(详见第409页)。举办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2012年第六届新西兰电影展”青岛展映活动。全年累计放映电影31.028万场,观众476.3万人次,票房收入1.529亿元,分别增长61.84%、36.09%和30.99%;全年票房收入占全省的28%,创历史最好水平。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市场管理
年内,完成市级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青岛演艺集团等五大国有文化传媒集团挂牌成立;各区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基本完成。青岛市被评为全国、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市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被文化部表彰为“在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单位”。年内,市文广新局主要领导通过“网络问政”、“民生在线”、“行风在线”听取市民意见、接待群众来访、研究解决群众诉求事项,收到市民代表意见建议61条,全部按期办复。全年受理市民诉求事项284件,全部及时办结;受理、办结文化审批事项470件,“非常满意”率100%;对全市320余家新办或变更的娱乐场所通过《青岛晚报》进行审批前公示,听取市民意见,接受社会监督;核验登记印刷企业经营单位1457家、发行单位735家。优化网吧市场结构,加快推动连锁化,截至年底,全市网吧连锁率从42%增至95%,比年初增长53个百分点,完成山东省文化厅下达的网吧连锁任务,提前3年完成文化部关于“十二五”期间网吧整合与提升工作目标。
文化遗产保护
启动青岛德国建筑群、齐长城等8个文物保护项目。组织科研机构开展青岛地区早期文化遗址的区域考古调查工作,确认了青岛地区的旧石器遗址,将青岛地区人类历史前推至旧石器时代。年内,“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青岛成为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及山东省唯一拥有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城市。完成文物遗产普查试点工作。全市236个国有单位参与试点工作,调查登记备选文物33大类24120余件套;《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对青岛市试点工作进行专题采访调研和宣传报道;国家文物局普查评估专家组专程到青调研评估,对青岛市普查试点工作给予肯定。市文物局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博物馆,组织开展青岛沿海水下文物重点调查工作面积近3000平方米,物理探测面积近24平方千米,发现遗存线索6处,调查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公布了青岛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劈柴院市井民俗等12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市市级名录由49项增加到61项;筛选推荐23个项目申报第三批省级名录。为青岛市孙膑拳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申报专项工作经费209万元。参加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全市组织22个优秀项目参展,累计30多万人次参观青岛市设计的富于胶东民俗风情的展位和展品。组织“齐鲁文脉跨越千年行走青岛非遗探寻之旅”活动,20多家国内媒体参与启动仪式并进行系列报道。“胶州秧歌传承保护工作”入选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十大亮点。
文化创意产业
截至年底,全市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6个,总投资额156亿元,总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建成特色文化街区18条,总长度15千米,进驻商家6000余家。年内,出台《青岛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3个文件。市政府办公厅下发《青岛市“千万平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推进全市“千万平米”文化创意产业园工程建设,总规划占地面积3929.22公顷,建筑面积1030万平方米,投资额651.16亿元。全市在建文化创意产业项目141个,计划投资额1432.3亿元。其中,超过1亿元项目66个,超过10亿元项目15个。编制《2012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招商手册》。全年全市有融资和贷款需求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68项、投资总额679.04亿元、贷款需求57.28亿元、融资需求345.38亿元在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贸洽谈会上发布;截至年底,帮助1000多家文化企业落实银行贷款32.6亿元,增长12.9亿元。举办“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促成10家文化企业与有关商业银行达成贷款协议31亿元。组织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中国移动青岛分公司、中国联通青岛市分公司和青岛出版集团等企业联合成立青岛数字出版联盟,设立山东(青岛)数字出版基地。引进北京电影学院3D制作中心、中国数字化舞美科技应用产业基地等一批高科技文化项目。青岛市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市文广新局与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联合发布《关于推介2012年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项目的通知》,推动一批银行与文化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全年有关商业银行累计向文化企业贷款总额32.66亿元,比上年增加15.74亿元。在商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录》中,全市有3家企业(青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广电中视文化有限公司和青岛广电动画有限公司)和1个项目(青岛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多语种海外发行的《中国——新长征》)入选。市广电动画有限公司获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成为2012年山东省唯一获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
文化交流
全年全市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108项。其中,引进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等国外文艺活动91项;派出青岛交响乐团赴韩国演出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16项,包括为庆祝中韩建交20周年组织青岛交响乐团赴韩国交流演出、赴韩国参加第八届中韩版权研讨会等活动。组织完成文化部大型对台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在青岛”的文化参访、文化座谈和闭幕式联欢晚会。提升了青岛市的对外文化影响力。
(李革新 高程绪)
青岛市图书馆
概况 该馆前身是1924年建立的“胶澳商埠公立通俗图书馆”。截至2012年底,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在职职工10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2人、副高级13人、中级36人、初级36人。设12个管理部门、20个对外开放窗口,藏书200万册,与12个区(市)图书馆纳入总分馆体系,实现通借通还、书目资源及馆藏数字资源共享与合作,为市民获取文献信息提供便利服务。2004、2010年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07、2010年分别被文化部授予全国第十四、十五届群星奖“服务奖——项目奖”;获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山东省“读者喜爱的图书馆”、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基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等称号。
提高市民借阅证持有率和馆藏文献利用率 年内,增加读者1.88万人,持证读者达14.75万人;全年接待读者121.4万人次,流通书刊87.55万册次。订购中外文图书5.60万种13.67万册,征集地方文献资料1478种1667册,整理入藏中外文文献资料6.97万种11.61万册;挖掘、整理日、德文文献资料,日、德文文献资料达4494种4703册;整理古籍书目788种;配合国家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录入普查数据1047套1.48万件。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侵占青岛期间遗留的2万余册旧日文馆藏文献资料整理、分类,择优进行数字化版本处理并正式对社会开放,揭示了日本侵华历史及当时青岛的政治、经济、文化、民间民俗。
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 加强书报刊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满足读者对实时报刊信息的阅读需求。年内,续订《国研网教育版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考试学习资源数据库》,增订《文化产业数据库》、《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库》、《中科UMajor高等教育资源数据库》、《形式分析支持系统》和《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等文献资料数字化系统;新増电子触屏设备6台、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电脑16台。截至年底,有电子报刊50种类、电子期刊200种类。该馆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受到文化部、山东省文化厅的多次表彰。
群众文化 年内,配合全市开展的“文化宣传周”和重大节庆活动,举办“迎新春音乐演奏会”、读者利用图书馆比赛、正月十五灯谜竞猜活动、2012年青岛市读书朗诵大赛暨第七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青岛选拔赛、清明节主题活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优秀读者评选和文化沙龙、人员培训、影视欣赏、故事会、推介会、联谊会、成人阅读推广等活动144项,参众8万余人次。举办残疾人专题讲座、赠书、摄影展等活动10次,参与活动读者837人次。全年举办现场讲座47场、视频讲座28场、老年文学班讲座32场,参众5390人次。
未成年人教育 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文化需求,先后开展开办“少儿电子阅览室”、“小贝壳快乐营”文化系列活动、“小小莫扎特故事音乐会”、“牵手春天,爱心相传”——手拉手情系新市民儿童赠书活动、“超越梦想快乐飞翔”——“六一”广场庆祝活动、著名儿童教育家讲座等;面向幼儿群体新推出“小贝壳亲子读吧”活动174次,参众1万余人。2010年,“小小莫扎特故事音乐会”系列活动获文化部“群星奖——项目奖”;2012年,“‘书海拾贝·快乐引航’小贝壳快乐营”系列活动获“山东省服务名牌”称号。与山东路小学、敦化路小学等单位开展“学雷峰、读好书”活动,将少儿图书流动服务工作与学校图书室建设、“学校读书工程”开展相结合。规范“小贝壳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该活动创建新的公益性活动品牌。
“青岛文化大讲堂” 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经典筝曲三首讲评与赏析”、“古典诗词中的清明漫谈”、“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方式”、“电视剧的概况与创作”、“儿童经典诵读与《道德经》100”、“探寻历史人物真相的写作”、“科学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及未来趋势”、“中山路的历史变迁”等讲座活动。截至2012年底,举办讲座600余场、视频讲座200余场,听众15万余人。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局和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联合组织的市民最喜爱的文化活动评选中,被评为“青岛市民喜爱的文化活动”之一;2008年被市社科联评为“市十大文化品牌”之首;2011年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品牌。
文博展览 年内,举办迎新年四方区摄影家协会2011年获奖作品展暨姜山湿地采风摄影作品展,迎新春水彩画江西婺源采风作品展,“龙年说龙”——中华龙文化图片展,青岛市第三届聋人摄影作品展,“喜迎六一、情暖三地”——青岛香港台湾儿童画展,“写意金秋”——李云德、李允国画作联展,喜迎十八大摄影作品展等展览。
外语沙龙 开展“辞旧迎新,祝福接力”、“快乐圣诞——和圣诞老爷爷一起过圣诞节”、“我是生活智多星——我有小妙招”、“避免消费陷阱,做理智的消费者”、“雅思:用口语给你提分”、“我是图书小达人”、“庆六一——快乐向前冲,英语go go go”、“英语的世界,世界的英语”——外语沙龙“七一”特别活动、“献给老师的英文诗”、“歌唱祖国”、亚洲奥林匹克英语竞赛香港决赛权争夺赛暨第三届“亚美欧杯”小学生口语大赛颁奖典礼、“外国人在青岛”等外语沙龙系列文化活动。截至2012年底,该活动参众2万余人,成为提高读者外语水平和增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优秀服务品牌。
参与“全民读书月”活动 年内,配合“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和青岛市第八届“全民读书月”的开展,组织开展“开心读世界,阅读越快乐”——世界读书日大型广场活动、“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第四届图书馆知识技能比赛和“驿动书香”流动送书、读者荐书、专题书展等系列文化活动。在市第八届“全民读书月”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
文化服务 开展“文化信息进农村、军营”和“数字资源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活动。以图书流动车“驿动书香”服务品牌为载体,多方位开展“定时定点送图书上门”服务。截至年底,在市区已发展流动分馆和服务点36个,年流动服务200次以上,接待读者5万人次,借阅图书1万余册。“驿动书香”被青岛市总工会授予优秀服务品牌称号。年内,为全市1200个农村基层服务点刻录、配送电脑光盘12万余张,免费向城市各社区开通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数字资源。
图书馆学会工作 对会员单位进行业务辅导,举办中文连续出版物、interlib图书编目与管理、电子图书制作以及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培训班,组织会员单位参加青岛市公共图书馆业务技能比赛赛前培训。2010~2012年度,编发《青岛地区公共图书馆工作信息》18期。按时完成青岛地区公共图书馆数据统计工作。
(翟新宁 彭云)
文学艺术
青岛市文联工作概况
2012年,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围绕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创建文艺活动品牌、推进文艺人才发展,举办了“五月的风”大型文学艺术系列等活动近40项,11个文艺家协会创作文艺作品1万余件、发表1400余件,获省级以上奖励42项,其中在山东省第五届泰山文艺奖评选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3个。《青岛文学》被国家核心刊物选载作品45篇(次),获第八届山东省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
文艺活动
组织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的文艺活动,举办青岛市迎接党的十八大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等活动。组织召开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专题座谈会,举办“诗情寄春意,光芒耀千秋”诗歌朗诵会,倡导坚守历史使命、恪守社会责任的价值追求。以“百花扎根沃土,艺术奉献人民”为主题,组织开展第八届“五月的风”大型文学艺术系列活动,整合全市十大文艺家协会(不含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五市三区文联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展览展演、学术交流等六大板块32项文艺活动。组织举办新年合唱音乐会、新年书画笔会等文化迎新年活动。
文艺展览
年内,举办曾先国、宋文京、张伟、瞿为民等书画作品展,李学亮、孙其光等摄影作品展,仵延国、莫宏等曲艺专场演出。为85岁的老漫画家耿浩出版《耿浩漫画集》。组织举办《半岛诗选》首发仪式、“母亲河巡礼”摄影作品展、2012年青岛市舞蹈精品展演、青岛市获省级以上民间工艺奖及民间工艺大师作品联展等活动。市作家协会推荐2人入选省作协“文学鲁军新锐文丛”、4人成为省作协签约作家、3人参加省作协第八届高级研讨班和第九届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市书法家协会推荐74件作品参加全国侨联书画展及全省书法展评活动。市舞蹈家协会推荐当代舞《誓言》和独舞《天山之韵》参加2012年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市曲艺家协会组织青少年曲艺爱好者参加第十二届蒲公英优秀艺术新人选拔和第九届“星星火炬”艺术英才推选活动。市美术家协会推荐120名青年画家参加省美协组织的写生培训班。市影视家协会组织举办两期影视表演培训班,培训演员40人,全部参加了偶像电影《纯纯欲动》和励志电影《伴你高飞》的演出。
文艺创作
艾玛的小说《浮生记》获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李辉的小说《胜利的春天》、修祥明的小说《二月二》和高建刚的小说《民以食为天》分获全国首届郭澄清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大奖赛二、三等奖,林天佐的长篇小说《婚姻走过三千年》获山东省第十届“精品工程奖”。许晨的散文《青岛的记忆》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国内散文界最高奖)和全国海洋散文大赛一等奖,《慈爱与坚强》获全国“慈母杯”散文征文大赛三等奖。许晨、黄宝平的报告文学《这里充满阳光——山东省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大趋势》获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许晨的报告文学《真情大援川》获山东省第十届“精品工程奖”。中国画《太行烟云》入选“中原行——全国著名画家邀请展”,中国画作品《山涧有声》、《临壑澄心》参加“齐鲁颂——山东中国山水画晋京展”并获美术创作奖,中国画《红辣椒》入选“齐鲁画派晋京展”,美术作品《恒印》、《大基山》入选山东省“三个一百工程”百处名胜作品展,人物画《待》入选“同在蓝天下——为农民塑像”中国画主题创作展,《家园之二》入选“第五届国际美术双年展”。书法论文《康有为室名别号印章署款考略》入选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章草的书法作品《李白诗》入选“首届王羲之全国书法展”。泥塑《快乐农家》、电影《崂山传奇——王七学艺》同获山东省第五届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文艺研讨
青岛文学杂志社举办“《青岛文学》获山东省优秀期刊座谈会暨2012年新春茶话会”,组织编辑座谈《青岛文学》创刊52年来几代编辑的经历、耕耘与坚守。市作家协会召开“中短篇小说的重镇之路——青岛市作家协会中短篇小说创作研讨会”,《小说选刊》杂志社派专人专程参会。年内,成立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制订《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章程》,选举产生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和主席团。组织开展《青岛文艺评论文集》征稿活动。
文艺惠民
年内,市文联继续组织“送欢乐、下基层”活动,2012年春节前夕组织30余人次分赴莱西市、即墨市、城阳区、胶州市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创作书法作品200余件。组织开展“书法家进万家”活动,到地铁建设指挥部、青岛大剧院、崂山区中韩街道举办书画笔会。市曲艺家协会开展“曲艺进校园”活动,到青岛大学向美国学生讲授快板艺术,赴青岛科技大学等3所驻青高校进行曲艺专场演出。市作家协会举办“走进校园师生作家诗歌朗诵会”,加强文艺工作者与大众的联系,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动员文艺家投身慈善事业,为白血病患者募出书法作品200余件、募得善款8万元,向市慈善画院捐献美术作品100多件,彰显文艺工作者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参与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调研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制订,工作成果得到中国文联的肯定。
文艺采风与交流
市文联组织画家开展“江河对话·文化寻源”大型写生采风活动,以绘画形式再现长江、黄河的魅力。组织开展青岛女作家胶南采风、音乐家世园会采风、摄影家大沽河采风,以及青岛画院赴泰国、越南、柬埔寨采风等系列创作活动,积累创作素材。邀请北京东城区、苏州市、锡林郭勒盟等3个友好城区文联来青举办书画联展和交流笔会。与云南省,甘肃省天水市,山东省泰安市、枣庄市等地画院开展书画交流活动,与淄博市联办“30年后再相逢青岛—淄博摄影家作品联展”。组织舞蹈创作骨干赴上海、济南等地观摩舞蹈创作。
基层文联建设
加强青岛市基层文联建设。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南市所属镇(街道)均成立文联组织。截至12月,胶南市有23个镇(街道)文联、75个文艺家协会、6879名会员。城阳区有两个街道成立文联。崂山区中韩街道成立最基层文联组织——华都社区文联。平度市文联以文艺家协会为主线,设学会、俱乐部、创作基地(中心)等分支机构。镇(街道)、社区文联和协会分支机构的建设加强了全市各级文联组织与基层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的联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文联组织架构。年内,市文联组织各区(市)文联负责人赴云南昆明等地考察交流,促进合作。先后组织举办五市三区首届地方戏曲展演、青年歌手大赛、剪纸展和第六届书法联展等活动,推动各区市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协调发展。相继组织开展城阳区第五届青少年器乐大赛、“崂山人文讲坛”、“文化促和谐多彩‘文旅节’”、“书香即墨”、“文聚大众,艺联万家”、第七届新胶南·新农村小戏曲调演、2012年平度迎春艺术展、“翰墨情深——书画艺术进万家”等100余项活动,为基层群众创作字画春联等1000余幅,演出300余场3000余个曲目,观众累计近10万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市文联为辛安剪纸、胶州秧歌等8个“特色文艺之乡”和1个特色文艺示范基地命名授牌。
(刘静平)
文博工作
文物保护管理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2012年,青岛市推进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建设,在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加挂青岛市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青岛市文物局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博物馆组织开展青岛沿海水下文物重点调查工作,潜水探摸搜索面积近3000平方米、物理探测面积近24平方千米,发现遗存线索6处,调查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小鱼山文化名人街保护 年内,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入选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青岛市继八大关街区于2009年入选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后再次获选,青岛成为全国省会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唯一拥有两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城市。
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管理 全市有即墨故城保护规划、青岛德国建筑群保护规划、八大关重点建筑维修、齐长城维修展示等8个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市文物局指导市北区推进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建设,开展中山路区域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工作,配合地铁建设工程组织实施重点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完成天主教堂修缮等6项文物保护工程、山东省青岛疗养院老干部活动中心等7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设工程的审核工作。
考古勘探
年内,市文物局开展即墨故城遗址、琅琊古城遗址的考古勘探工作,为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提供重要基础资料;配合城阳区夏庄街道旧村改造、大唐集团风电场等大型建设工程,组织开展文物调查和考古勘探工作。
文物普查
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后续工作 市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今古和声——青岛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辑录》一书,获2012年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指导各区市公布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和一批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展览在市博物馆展出。
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 年初,青岛市获批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唯一地市级城市,按照要求成立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市有236个国有单位参与试点工作,调查备选文物32大类,登录文物24120余件套。截至年底,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全面完成。
博物馆城建设
年内,市文物局围绕博物馆城建设,邀请专家对汉画像砖博物馆、金石博物馆的藏品进行鉴定,指导筹建胶州九兴艺术博物馆、崂山钢琴博物馆。开展博物馆服务品牌活动,以市属的4个博物馆为主,开展“国韵学堂”、“博雅大客厅”、“与建筑对话”、“民俗文化讲堂”、“天游园公益讲座”等活动,受到市民欢迎。
获得荣誉
年内,市文物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档案管理工作连续6年保持档案管理“山东省一级达标先进单位”和“青岛市优秀单位”称号。
(市文物局)
青岛市博物馆
陈列展览 2012年,该馆推出展览27个,接待观众36.5万人次。其中,推出中国文联主办的“迎接党的十八大——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青岛书画展”,文化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艺无涯——陈大羽百年艺术展”并接受陈大羽捐赠作品10幅,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图片展”,青岛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榜样——雷锋事迹大型原创摄影作品展”等展览,均取得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加强馆际合作,推出“广州博物馆藏清代广州外销瓷器展”、“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铜镜展”,该馆的馆藏特色木版年画到广州、广西等地巡展。
系列教育活动与宣传 年内,创新社会教育工作方式,全年举办教育活动88场次,获“青岛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青岛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依托馆藏资源,结合重要节假日策划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社会教育活动,推出“新春送福传国韵,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学国韵——国韵学堂”公益国学讲座、“庆端午、书国魂”书法作品展、“心手相牵度中秋”城乡文明共建、“‘关爱老人,文博助力’走进老年公寓”等系列活动。开展“千古探秘校园行——关爱新市民子女”活动,组织志愿者宣讲团到多所中小学校开展宣传活动,得到共青团青岛市委的肯定和支持。开展第三届“文博夏令营”,开办博文绘画班,与青岛无棣四路小学的新市民子女结对成立市博物馆小书画家活动站,开展公益书画培训活动。全年各级媒体刊登播出该馆的宣传报道350余篇(次)。配合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摄制组,完成对该馆精选的近20件馆藏文物的摄录工作,截至年底,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播放16期,对该馆起到很好宣传效果。
文物保护与收藏 年内,推进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遵循“合力、高效、安全、科学、扎实”工作方针,采取“定岗、定责、定量、定时”的工作方法,完成17类藏品4994件(套)、17553件文物的普查。推进“本土名家作品收藏工程”,年内接收李经泽、陈大羽、逄绍森等名家捐赠85件。其中,李经泽代表李氏家族再次捐赠的家藏文物12件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同类物品存世量极为稀少。
文物商店藏品迁移工作 根据要求,青岛文物商店近9万件藏品迁移该馆内收藏保存,该项工作进入藏品清点、包装、搬运、入库等阶段,未发生文物损坏。
馆藏丛书出版 年内,完成《青岛市博物馆馆藏丛书》(共6册)出版工作。
(市博物馆)
青岛海产博物馆
概况 该博物馆是中国首座水族馆和以海洋生物展出为特色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海洋教育发源地之一、全国海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救助网络成员单位和青岛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国家级4A旅游景区。截至2012年底,有以海洋生物馆、淡水生物馆、海兽表演馆、梦幻水母宫和青岛海底世界为主体的集科普、旅游功能于一体的景区集群。2012年,该馆在海洋科普教育、饲养学术研究、标本制作及收藏等方面居国内前列。继续保持青岛市精神文明单位、青岛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称号,被国家海洋局授予“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称号,被评为青岛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秀单位。
海洋生物饲养与繁殖研究 年内,参加南非开普敦国际水族馆大会(IAC)第八届会员大会,了解国际水族业高端科技动态、最新管理理念和尖端科研方向;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开展“提高水族动物抗病力的营养学途径研究”、“绿鳍马面鲀和松江鲈鱼人工繁育及作为观赏动物开发研究”、“斑海豹血常规生理值的检测研究”等课题研究;从营养和增强免疫力角度入手,对淡水鱼类进行饵料调整,解决饵料单一造成的免疫力下降、肝脏疾病、寄生虫等技术难题,降低了人工饲养环境下鱼类发病率。
水母繁殖饲养 加快水螅类水母采集实验和繁殖研究,水母凝胶标本制作研究取得明显进展。建立水母采集工作规程、水母繁殖工作规程;对部分水母和水螅体不同温度、水流、光照、密度、附着基等条件下的分裂、生长状况进行实验,获得丰富的科研数据;先后赴汇泉湾、八大峡、唐岛湾、红岛、城阳、威海等地采集水母活体14种5945只。
海兽驯化繁殖 4月,为了解野生斑海豹群落生存状态、促进海洋生态平衡、提供科研数据,该馆在莱州湾举行以“保护海洋生态,珍爱地球家园”为主题的人工繁殖斑海豹放生活动,将在该馆出生的斑海豹“渤跃”、“海纳”放归大海,是山东省首次;7月,1只南美海狮成功繁殖幼仔,该馆海狮繁殖取得突破。
海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助 围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环境,多次参与江豚等野生动物救治及渔政部门执法活动,接收市民赠送的大鲵、拟鳄龟、蓝鲨等珍稀水生物并及时救治。野生海洋生物疾病预防救治和医疗保障、饲养管理建档及动物种群发展计划等工作取得进展。
标本制作 年内,完成维修大型标本10件、中型标本4件,制作特大型标本1件(瘤齿喙鲸)、大型标本4件、中型标本3件,清理皮张5件,剥制大中小标本10件,清理大型鲸鱼骨骼一套。4月,在中国首届动物标本制作大赛暨动物标本展中,该馆选送标本作品——尖齿锯鳐获三等奖。
安全工作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巡视巡查,定期对馆内各区进行拉网式全面检查、整改,做好馆内各区域消防器材日常状态检查及更新,确保游客、场馆安全。加强安保队伍建设,开展春、秋季业务培训及体能、操作、战技等强化训练;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消防意识和抢险、逃生及处置能力。
海洋科普 发挥“海洋科普大篷车”的流动、灵活和便利性,全年开展基层科普活动30余场次,科普教育范围辐射市内四区、崂山区、黄岛区及胶南市、即墨市、莱西市,受众超过1.2万人次;参与青岛市“大学生三下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开展“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海洋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纪念活动;承办“青岛水族馆杯”第七届西海岸大学生科技节活动;开展“2012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承办2012年山东省科普车暑期科普放映青岛区活动,在延安路社区、东海东路社区和儿童公园、海琴广场、奥帆中心广场开展科普专题放映12场次。该馆与青岛市文登路小学签约,该馆成为该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家岛小学开展“科普大篷车进小学”活动,举行“海洋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及“海洋科普示范学校”共建仪式;参加以“可持续发展,助蓝色跨越”为主题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场宣传活动;8月,该馆被国家海洋局列为“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并举行挂牌仪式。
志愿者管理 利用该馆作为中国科普志愿者青岛海洋科技馆工作站的平台,加大在编志愿人员培训力度。全年新招募志愿者172人;截至年底,该馆注册科普志愿者526人。年内,组织志愿者服务2100余人次。
青岛水族馆建馆80周年庆祝活动 5月8日是青岛水族馆纪念日,该馆举行建馆8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其间举办公益性社会活动:4月26日,在莱州湾蓬莱海域举办“保护海洋生态,珍爱地球家园”斑海豹野外放生活动;5月9日,主办“海洋科普和保护——水族馆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责任”学术论坛,中国、欧洲、加拿大、日本等地水族界学者、专家、管理高层80余人参加;举行“庆祝青岛水族馆建馆80周年”系列专题文化宣传活动,征集关于水族馆80年来的珍贵历史照片108幅、各类题材文章近200篇,摄制专题片《青岛水族馆》6集,出版青岛水族馆80周年馆史册——《青岛水族馆》。
青岛海底世界经营与管理工作 针对市场环境制订应对策略,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增加摆渡车辆,推行导游会员制、市民年卡制,增加表演项目及加强豫、皖、冀等省外旅游推介等方式增加客源,全年接待观众22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4%,经营收入实现增长。
(青岛海产博物馆)
档案工作
档案资源建设
2012年,青岛市档案馆贯彻国家档案局第九号令(《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组织各级档案馆修订档案接收办法,完成接收档案范围细则的编制工作,将各类有保存价值的专业档案依法纳入进馆范围。国家档案局转发《青岛市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细则》作为全国档案系统的范本。市知识产权局、市就业服务中心等17家单位完成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和备案审批工作,市直机关及所属二级单位、市直企业审批率100%。各级档案馆接收机关文书档案、专门档案、破产企业档案等取得进展,市档案馆接收市民政局移交的退职老职工、招用残疾职工、涉外婚姻等专门档案和市发展改革委移交的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尤其是蓝色经济发展的档案;城阳区档案馆接收1994年区划以来全区重大节庆会展活动档案;市北区档案馆启动历史档案抢救工程;青岛港集团开展“120年·海港特别记忆”档案史料征集活动;市档案局及市南区、崂山区档案局继续开展“城市记忆”工程。截至年底,全市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215.3万卷(件、册)。其中,市档案馆111.5万卷(件、册),区(市)档案馆103.8万卷(件、册)。
档案馆新馆建设
年内,市委常委会议听取市档案馆新馆建设情况汇报并通过决议,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按照相对集中原则,通盘规划建设新档案馆、科技馆、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尽快启动市档案馆新馆立项、选址和规划,并开工建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专门作出批示。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列为全市“千万平方米”社会事业公共设施文化项目,完成“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与初步规划选址;崂山、黄岛、城阳、平度、莱西等区市档案馆建设分别列入当地市民文化中心等综合项目,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崂山区档案馆主体工程封顶。
档案信息化建设
全市各级机关全部应用电子文件归档系统,提高归档率和完整率,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得到完善。市档案局推进承担的电子档案接收示范性试点工作,电子档案元数据管理、接收数据检测和系统研发设计等研究获国家档案局肯定,在全国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启动会议上介绍典型经验。创新数字档案馆建设思路,市档案局调研制订《青岛市智慧档案馆建设方案》,确定智慧档案馆建设目标及项目内容。各区市全面开展数字档案馆评估工作,提高了整体建设水平。推进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工作。市检察院筹划建设全市检察系统档案信息网,对社会提供相关档案信息服务;青啤公司、青建集团推进档案管理系统如何与OA系统无缝衔接;海尔集团开展音像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在线查阅利用;青岛泰能燃气集团依托档案管理系统,对所属企业实施跨地域的动态监管;市中心血站运用“条形码”技术实现献血者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
档案规范化建设和安全管理
全市各级档案馆开展“基础业务建设年”活动,加强档案规范化建设,推行档案精细化管理;各级机关通过加强专门档案管理和调研,明确归属流向,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各级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通过开展“档案资源建设年”活动,完善各门类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市市政公用局、市城乡建设委、市人防办、市政集团、国信集团、房产置业集团、交运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履行监督指导职责。推进农村、社区档案工作,胶州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崂山区全面完成社区档案示范区建设三年规划,139个社区全部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各区市探索“镇村档案信息一体化”、“村改居”居民信息档案、农村新型社区等档案管理新模式,城阳区上马街道、红岛经济区河套街道、即墨市店集镇和市南区中山路街道中山路社区等分别创建为青岛市档案管理示范街道(镇)、示范社区。
全市各级档案馆实行档案异地异质备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存储,增强档案安全防范能力。市档案局在全国率先开展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课题研究,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获2012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完成国家档案局科技立项项目“数字档案两地三中心安全备份策略”和“新型载体长久可用技术与方法”两个课题的研究,为完善数据安全体系和保障全市各类新型载体数据的可读可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档案服务
年内,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围绕中心工作,编发资政参考资料,建立资政服务档案信息数据库等为领导和各部门服务。市档案馆编印系统反映历史上红岛规划等内容的《档案信息专报》,配合市委重大接待及时提供中央领导、重要台商等有关档案资料,得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的肯定性批示。加强重大活动和重点项目建设档案监督管理,市档案局出台《关于加强重大活动档案工作的意见》,为规范全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提供依据;与相关区市档案局配合全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及时制订档案管理意见,全程拍摄重要活动。各级档案馆优化档案和政府信息查阅服务工作,加快民生档案数据库建设,拓展民生档案信息农村、社区共享平台,方便群众利用,市档案局在全国民生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部署,市档案局与市社会管理综治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社会管理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19个单位创建全市第一批“社会管理档案工作示范点”,促进档案工作与改善和服务民生工作的结合;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批示要求总结推广青岛市的经验,《中国档案报》进行专题报道。围绕宣传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市档案局承办“青岛制造之路”大型展览,接待参观者近1万人次。围绕纪念中国收回青岛90周年、东部开发20周年等纪念活动,市档案局举办“风雨归程”等两个展览,编辑出版《中国收回青岛档案文献汇编》等3部史料汇编,推出《青岛日报》专版,与青岛电视台等单位合作拍摄了《青岛制造》等两部电视专题片,推出系列宣传活动;市北、李沧、城阳、平度等区市开辟报纸专栏,编辑出版画册和历史文化图书;崂山区举办纪念青岛高科园成立20周年大型展览。全市13个综合档案馆举办以“档案——守护您的人生”为主题的青岛市第二届“档案馆日”活动,“知青档案与就工就业档案专题目录数据库”和“1950~1955年《青岛日报》目录数据库”正式启用,得到社会关注和群众参与。
市档案局全年接待利用者6101人次,提供档案资料6096卷(件)、数字化文件阅览7.32万件;提供热线服务3750人次,通过网络答复在线咨询和预约查档111人次,开展馆际联动远程查阅服务和档案文件代查服务。市档案局文档服务中心被授予“青岛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和“青岛市基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称号,“便民档案利用平台”获2012年度全市机关特色创新鼓励奖。
(赵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