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体育
2018-04-05

  

卫生事业概况

2012年,青岛市卫生系统以深化医改为中心,以实现“病有良医”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创建防治结合型公立医院试点工作列为“市直单位业务职能目标(奋斗目标)”,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创建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等7项工作列为“市直单位业务职能目标(工作目标)”,各项目标全面完成。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青视察期间,就青岛市发挥公立医院优势、推动防治结合工作的开展给予充分肯定;防治结合型医疗机构试点工作被卫生部确定为卫生部领导医改联系内容。全市农村慢病防控体系初步建立,黄岛区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评审,胶南市、崂山区通过省级验收。黄岛区和李沧区成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市南区、崂山区、城阳区通过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评审。五市中胶州市被重新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其他市被重新命名为山东省卫生城市。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做好除害防病工作,创建健康示范单位87个,190余个镇、村、单位被评为省市级卫生先进。

截至年底,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2606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79个,卫生院10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5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892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8处,卫生监督机构13处,门诊部56个,急救中心2个,采供血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0个,健康教育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48个。有医疗床位47254张。有卫生技术人员54488人(不含村卫生室),增长15%。医疗机构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7万台,总价值约41.8亿元。全年完成门(急)诊服务4350万人次,同比(下同)增长8.9%;完成住院服务113万人次,增长11.3%。卫生资源总量和卫生投入明显增加。全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前列,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分别降至8.46/10万、3.2‰,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8岁(男77.84,女83.98)。

医改工作

新农合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年内,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增至312元,筹资水平居全省前列;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75%;重大疾病保障病种住院费用报销比例79.6%;实行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将儿童白血病等22类重大疾病纳入救助范围;全年为农村居民报销医疗费用、发放医疗救助金14.6亿元,增长30.5%。

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规划内的村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提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量,全市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5%,为群众减少药费支出2.3亿元。基层药房经营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得到卫生部肯定。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 一批新建社区卫生中心和村卫生室投入使用,健全基层服务网络。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社区卫生中心5个。开展人员培训和对口帮扶,推行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住院量增长5.8%和18.6%。

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年度任务 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重点人群规范化管理率增长40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人数比上年增长近3倍。完成农村无害化改厕2万座,扩大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新增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和中老年人养生保健指导等公共卫生项目,40多万名群众受益。

公立医院改革 出台全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启动8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取消以药补医为切入点,综合推进补偿机制等6项改革。推进二级以上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与医疗信息系统建设 吸收5亿元内外资在青举办医疗机构。实施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信息系统建成并启用;医院信息系统投入使用,11家市级医院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2012年11月13日,副市长栾新(右三)到莱西市视察社区卫生工作。(莱西市政府供稿)

公共卫生

疾病预防控制 年内,全市未发生重大疫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05.2/10万人,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发病率最低;聚集性病例下降42.9%。覆盖全市的174家规范化门诊免费向全市适龄儿童接种12种一类疫苗142万剂次,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二类疫苗接种27.7剂次,全部实行政府集中招标或跟标采购。对全市6岁以下儿童、大中专院校学生及35岁以下流动人群开展查漏补种活动。强化免疫13008人,查漏补种7997人。开展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10种疾病监测并调查病例4000余例,采集各类标本1168份。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工作,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截至10月20日收到个案报告587例,48小时内报告率98.96%,全年未发生责任接种事故。开展“预防接种规范年”活动,完成18个“温馨数字门诊”接种门诊建设,在四方、市北、李沧等3个区开展“妈妈课堂”试点活动。

卫生监督 完成山东省、青岛市专项整治和重点工作任务14项,获省卫生厅督导组的肯定。采取日常监督与集中监管相结合、热情服务与严格处罚相结合的措施,保障卫生执法工作。各相关单位禁烟标识、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证、消毒记录等持有率100%,完成第四轮全国文明城市专项指标测评。先后开展“迎两节(中秋、国庆)、保健康”公共卫生执法等综合执法整治行动3个、打击非法行医“蓝盾行动”等专项执法整治行动7个,对医疗机构、供水单位、公共场所单位、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学校等进行监督检查,加强督导落实传染病防控等工作,严肃查处非法行医等行为。截至年底,出动卫生执法人员800余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单位1603户次,立案处罚295件,罚款38.4万余元;取缔无证行医26家,没收违法所得6540元、医疗器械300余件;与3363家医疗机构签订依法执业承诺书。区市联动开展“蓝盾行动”,立案查处医疗机构76家。开展新农合管理现状调研,拟订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检查标准,莱西市卫生监督所成立新农合稽查科,立案查处违规套取新农合基金行为的定点医疗机构8家,撤销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1家;市卫生局联合市公安局建立打击非法行医联席会制度,联合市城管执法局开展推拿按摩服务机构专项整治,联合市食安办、市工商局等加强餐饮具消毒服务机构管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等出台“青岛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2020年),联合市委高校工委开展高校卫生综合量化分级管理,提升卫生监督效果。

医政管理

医疗质量和服务 展等级医院复核评价与评审,加强医疗机构准入监管,定期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评估。新增国家和省级重点专科、专业39个,引进市、局级高层次卫生人才28人,招聘博士、硕士生545人,选派赴国内外培训的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和卫生管理人员676人。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有7家机构与17家国内外一流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建立协作关系,新增合作项目10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项目签约。为方便群众就医,推行“先诊疗后付费”、预约诊疗、优质护理、电子叫号、一卡通等便民惠民服务模式。开展公立医院“医院开放日”等活动,主动为群众解决难事近2000件。推行个性化保健与巡诊小组相结合的多样化服务模式。

采供血工作 加强无偿献血工作宣传和普及,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意见》,明确各部门职责。市精神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发文,在全国率先设立“公务员献血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等机关干部带头献血。借助单采血小板联谊会等方式,加强与特殊献血者的交流;建立高校校友会应急献血队伍;联合交警开展应急供血演练。规范临床用血管理,组织医院分管领导到先进医院考察交流,培训全市输血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临床一线业务骨干;组织医院进行输血科(血库)评审,抽查急症用血病历。与荷兰皇家血液基金会签订协议,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市中心血站由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改为全额拨款。

中医药工作 年内,3家中医医院通过三甲评审,青岛市成为全省拥有三甲中医医院最多的城市。新增5个国家级、10个省级重点专科及1个全国中医药防治基地和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分别增加1个、4个和9个。即墨市和黄岛区通过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评审验收。崂山区率先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感冒首选中药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体质量化辨识与调养指导服务,获卫生部有关领导的肯定。宣传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开展“养生保健宣传月”、中医药文化节、膏方节等一系列活动,开展治未病服务7万余人次,推动全社会关注中医、认识中医、接受中医。

社会卫生 优化卫生许可流程,审批效率提速60%。创新卫生监督工作机制,形成卫生监督机构与居委会、街道协同实施三级网格化监管模式,得到卫生部推广;加强对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卫生监督管理,规范全市医疗市场秩序。

工程建设

年内,开工建设卫生设施项目45万平方米,完成40万平方米,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市妇女儿童医院二期项目得到推进,完成市市立医院二期工程项目选址与建设方案、北部医疗中心建设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全市新增医疗床位5020张,增长12.6%。

科技教育

市市立医院心脏中心、口腔科和普外科通过山东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成为山东省卫生厅认可的重点专业。组织开展新一周期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的申报评审工作,确定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等29个重点学科、市市立医院呼吸内科等67个特色专科,选派重点学科(特色专科)的16名专业技术骨干出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资助总金额48万元,加强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组织市卫生局属各单位申报市科技局立项课题88项,获科研立项55项、市厅级资助金415.5万元。市市立医院、市海慈医疗集团、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科研资助金218万元。市级医疗卫生单位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获市科技进步奖68项,其中二等奖27项、三等奖41项;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三等奖5项。

党建与行风建设

加强党建工作和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开展创先争优、创建党建品牌等活动,新创建2个国家级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开展防止领导干部利益冲突试点工作,健全惩防体系。拓宽行风评价渠道,完善行风评价体系,加强行风稽查力度,卫生行业综合测评满意度93.4%。

(李俊玺)

  

群众体育

概况 2012年,青岛市全民健身活动突出“运动青岛、健康城市”主题,塑造“山海本色”健身品牌。根据全市新区划对全市全民健身组织进行调整充实,全市有体育辅导站4364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4255人(含国家级43人、一级396人、二级2736人、三级11373人)、健身路径5340条(含学校1744条)、市级注册健身气功站(点)186处。市政府下发《青岛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青政办发〔2012〕24号),推动了足球、羽毛球、帆船等特色项目“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举办全市性大型健身活动30多项、区(市)和社区级活动1300多项,参众300余万人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48.1%。青岛市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2年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胶南市被评为“全国社会体育沙滩休闲球类运动城市”。

主要活动 1月1日,举行“迎青年奥运会元旦万人健康跑”暨“‘交通银行杯’《青岛晚报》创刊20周年市民健康跑”和越野比赛,全市1万余名市民分别参加健康跑和7千米、8千米、10千米三赛段男女共6个组别的越野赛。4月1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市体育局共同举办“无限极2012世界行走日(中国)”活动,有1万余名行走爱好者参加8千米的户外行走健身体验。4月22日,国家体育总局和市政府共同举办2012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开幕式暨青岛市户外登山健身节活动,全市48座山头和景区公园免费开放,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登山协会、青岛市的有关领导和30多万名市民参加登山和户外徒步越野赛等活动。青岛建设风雨无阻登山健身步道以示范模式被国家体育总局推介到全国。4月27日~11月3日,以“运动青岛、健康社区”为主题,举办青岛市第十一届社区健身节,有100多个街道(镇)数万人参加家庭趣味运动会、门球、健身球、太极拳(剑)等10个大项近20个小项的比赛。8月8日,为庆祝全国第四个“全民健身日”,举办青岛市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启动仪式暨万人横渡汇泉湾活动,来自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等近1万名游泳爱好者组成100多个方队进行畅游活动;各区(市)也以不同形式庆祝“全民健身日”。10月7日,市奥帆城市发展促进会、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以“阳光、沙滩、健康、快乐每一天”为主题,举办青岛市第九届海滨沙滩体育健身节,设帆船帆板、沙滩排球、沙滩毽球、沙滩橄榄球等项目比赛,进行武术、体育舞蹈、健身操展示表演和花式毽球、抖空竹等广场民俗“怀旧情丝”活动。

全国比赛 1月313日,青岛市代表团参加在长春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是山东省唯一参赛单位。7月28~29日,胶南市举办“海润杯”第十一届全国速度轮滑(公路)锦标赛,来自各省、市及香港地区32支代表队近200人参加少年甲、乙和青年、成年等4个组别的比赛。9月9~14日,青岛黄海学院举办第四届全国荷球锦标赛,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的10支队伍150名运动员参赛。10月15日,在青岛大学体育馆举办2012年“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杯”全民健身操大赛全国总决赛,各省、市150支代表队2200人参赛,青岛市获全国最佳赛区称号。10月27日,以“喜迎世园会、休闲徒步行”为主题,举办2012年全国徒步大会(青岛站)暨“中能杯”首届青岛市全民健身徒步大会,全市5000多人分别参加5千米和7千米徒步行走活动。11月10~12日,在青岛新兴体育馆举办“中能杯”2012年全国体育舞蹈暨健身交谊舞邀请赛,全国47支代表队1500多人参加精英组、专业院校组、业余组、常青组、少儿组的标准舞、拉丁舞、健身交谊舞比赛。

年内,市全民健身体质监测中心开展“送健康进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学校、部队”活动,发挥自身优势,搭建体质检测、体育科研、运动干预、信息咨询等多功能一体化全民健身科技服务平台,共完成抽样数据采集5434例。

竞技体育

概况 为推进实施国家奥运战略,青岛市“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将原确定的16个重点开展项目重新布局。其中,田径、游泳、帆船帆板、皮划赛艇、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作为重点项目,射箭、柔道作为特色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市体育运动学校、市军事体育学校、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第二体育场、城阳体育训练基地、弘诚体育场、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和市帆船运动管理中心等单位承担训练任务。全市有国家、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各6、14个,有省重点体校6所;莱西体校被命名为国家射箭重点业余体校,参训运动员1394人。年内,青岛市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获金、银、铜牌各481、454、360枚。其中,国际比赛获金、银、铜牌各38、17、4枚,全国比赛获金、银、铜牌各87、96、63枚。为各级专业队、体育院校和部队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194人,其中解放军31人。完成第二十三届省运会参赛队伍的组建,注册运动员1295人。

承办亚洲羽毛球锦标赛 4月17~22日,2012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在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来自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名运动员参赛,青岛运动员马晋获混合双打亚军;该赛事是继承办2011年苏迪曼杯之后青岛市再次举办国际羽坛最高水平的赛事,中央电视台全程转播了比赛,数万名观众现场观看。赛事首次采取市场运作、招商引资模式。

承办“中国体彩”杯中美男篮比赛 5月20日,2012年“中国体彩杯”中美男篮奥运备战赛在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招募86名志愿者提供赛事服务,5000多人现场观看比赛,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央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参与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进行实况转播。

参加伦敦奥运会 7月27日~8月12日,青岛有14名运动员和1名教练员参加在伦敦举行的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在7个大项14个小项的比赛中获金牌2枚、银牌1枚,另有1、2人分获第四、六名,创历届奥运会上青岛运动员参赛的最好成绩。其中,张继科1人获乒乓球男子单打、男子团体2枚金牌,成为继瓦尔德内尔、刘国梁、孔令辉之后世界男子乒坛第四位大满贯得主并创造了乒乓球史上用时最短(445天)的大满贯纪录。

承办世界柔道大奖赛 11月24~25日,2012年世界柔道大奖赛(中国站)比赛在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20个国家和地区的249名教练员、运动员参赛,该世界最高级别柔道顶级赛事连续第十二年在青举办,中国柔道队取得4金、2银、4铜的成绩。赛事的组织、安保、志愿者服务以及媒体宣传等工作获各界好评。

承办全国冬季游泳锦标赛 12月24~27日,2012年全国冬季游泳锦标赛在市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举行,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多名运动员参赛,山东省有76人参赛。

足球运动

概况 全年全市承办中超联赛、足协杯、室内五人制足球甲级联赛等全国职业足球主场比赛55场次,青岛赛区连续3年被中国足协评为全国五人制足球联赛的最佳赛区。

青少年足球比赛 通过建立和完善学校足球的考评机制,推进全市校园足球的开展。年内,继原64所(包括示范校8所、重点校22所、普通试点校34所)之后,新增试点高中4所、初中16所和小学16所,总数达到100所。青岛市成为中国足协首批签约全国青少年足球试点的5个城市之一,享有国家特殊扶持政策。举办首届“俱乐部网点学校杯”周末联赛,历时4个月,有52支球队近800人参加,共赛387场。举办各区、市青少年年度锦标赛,有10支男队和9支女队340人参加,共赛51场。举办“市长杯”学校足球联赛,历时3个月,新增高中女子组和小学男子乙组,有126所学校175支球队2532人参赛,共赛590场。举办全国青少年“青岛双星名人”校园男子足球夏令营,国内8个城市的240人参训。

城市足球联赛 全市成人业余足球联赛突出本土特色,分超级、甲、乙和丙级共4个组别进行,交运集团等市著名企业为足球联赛提供赞助,青岛电视台每轮转播1场;其间开展慈善募捐活动,增强公众关注度,体现社会公益性。在青岛大众体育联盟体育策划有限公司协办下,举办城市乙级、丙级联赛及同城约战等草根足球赛事,近100支球队报名参与。全年全市各级足球赛事3008场。其中,起亚五人足球制、市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市沙滩足球锦标赛、“四方糖球会”五人制足球锦标赛等四大业余赛事水平较高,有184支队1714人参加,共赛303场。青岛完善各级业余足球竞赛机制的做法得到中国足协肯定。

青岛交运俱乐部、青岛鲲鹏俱乐部、青岛风发俱乐部、青岛百龙橱柜等4支足球队分别参加2012年全国起亚五人制足球总决赛、全国业余足球联赛总决赛、亚洲展望城市足球联赛冠军杯和全国沙滩足球锦标赛。其中,青岛鲲鹏俱乐部获全国业余足球联赛决赛亚军,创造青岛业余足球的历史最好成绩;青岛风发俱乐部获亚洲展望城市足球联赛冠军杯赛亚军。青岛鲲鹏俱乐部和青岛风发俱乐部同时获2013年中国足协杯参赛资格。

年内,举办各级足球培训班41期,1084人次培训结业。其中,国际足联、中国足协委托承办的教练员讲师培训班,全国67人参训;D、C级和L1级室内五人制教练员培训班,166人参训。举办20期校园足球提高班,256名体育教师参训;128名校长参加青少年校园足球校长、指导员培训班;48人参加校园足球“D”级教练员培训;151名体育教师获二级足球裁判员资格,其中53人直接参与青少年足球比赛执法。

体育设施建设

全民健身设施 全民健身工程建设被青岛市政府列为2012年要办的实事之一,投资5000万元。市体育局遵循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为社区新建健身园100处、健身路径600处,构建“区市有组织、活动有计划、健身有指导”的格局,提前3年实现市区“8分钟健身圈”目标。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各级财政3000余万元,新建农村健身设施395处,农村体育场地覆盖率67%。

体育场馆改造 年内,虎山训练基地改建工程竣工,该基地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设2块天然草坪足球场,中间为塑胶跑道,新建1块人工草坪足球场;附属6层综合楼(地下1层、地上5层),建筑总面积1.08万平方米,内设办公区、会议室、微机室、体能训练、医疗康复、宿舍、餐厅等配套服务功能。李沧体育中心全面完成改造,翻建400米塑胶田径跑道和天然草皮足球场,加设1万个观众座椅,对看台、护栏及地面等相关设施进行更换、加固;两项工程改造总投资6704万元。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调查 年内,市体育局、市统计局等部门共同组成专项调查组,调查2010~2011年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经济指标、结构数据的发展现状。调查结果:2010年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6869家,从业8.80万人,总产出227.35亿元,实现增加值54.34亿元,占当年地区GDP的比重为0.96%;2011年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7080家,从业8.44万人,总产出281.17亿元,实现增加值67.38亿元,占当年地区GDP的比重为1.02%,按可比价比2010年增长24%。2011年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各领域增加值的构成为: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占58.9%,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占15.4%,体育组织管理活动占11.0%,体育用品、服装鞋帽销售占8.1%,其他体育活动占2.6%,体育场馆管理活动占2.1%,体育中介活动占1.3%,体育场馆建筑占0.6%。这次专项调查对加强宏观指导和政府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产业管理与规划 年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2012年青岛市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全市体育产业统计制度,通过组织开展体育用地调查,摸清体育场馆用地存量和布局,制订以北部新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龙头、进而实现体育配套建设三城联动、推进“千万平方米社会事业公共设施”体育项目的合理规划,编制完成“十二五”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的总体实施方案。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下发《2012年度体育彩票销售目标措施及考核奖惩办法》,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全市体彩工作者积极性,2012年销售额实现16.0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青岛市已连续13年居山东省体彩销售第一名。

(张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