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2018-03-05

经济总量

概况

2012年,青岛市各有关部门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增速逐季回升,重点建设加快推进,物价水平持续回落,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取得进展。

经济增长稳步回升

年内,围绕稳增长的重要目标,建立政府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22条意见和62条帮扶措施,暂停、降低和后置征收34项涉企收费,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全市生产总值增速逐季加快,比上年(下同)增长10.6%,达到7302.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3万美元。发展质量提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0.2亿元,增长18.4%,占生产总值的9.2%,增长0.6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45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13990元,增长13.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下降2.3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2012年,青岛市增加粮油万亩(1亩=0.0667公顷)高产创建示范片33个,粮食生产机械化基本实现全覆盖,粮食总产量369.96万吨。

工业生产稳中趋升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05%,增加值增长11.6%;先进制造业10条千亿级产业链产值合计增长15.2%。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出台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150个重点项目开工率9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424.7亿元,增长17.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3.7%。

服务业平稳发展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9%,增长1.2个百分点;高端服务业10个千万平方米工程开工在建3545万平方米、竣工(含主体竣工)181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054亿元;100个投资超过10亿元服务业大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450亿元;获批全国科技金融试点、首批国家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新引进金融机构17家,完成青岛农村商业银行改制组建;旅游总收入增长18.5%;服务外包营业额增长130.2%;港口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超过4.1亿吨和1450万标准箱。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127.2%和34.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9.8%,增长0.9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取得成效 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1.5%、1.5%和2%,正式发布PM2.5监测数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增加300万平方米。

内需拉动得到增强

年内,全市投资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4153.9亿元,增长22.3%。总投资4006亿元的23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竣工80个,年度完成投资1000亿元。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搬迁、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三期扩建工程、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获国家批准,青龙高速、重庆路改造、流亭机场挖潜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铁路青岛客运北站、青岛—荣成城际铁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加快建设。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举办“消费促进月”、消费电子博览会、城市购物节等大型节会,利用旅游旺季加强商贸、旅游一体化发展。完成15处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建成全覆盖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64.5亿元,增长14.9%。

新兴区域建设与蓝色经济发展

新兴区域加快建设

西海岸新区 2012年,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发展规划上报国家审批,保税港区二期封关运营,董家口港区建港体制调整完成,青岛港矿石码头等4座码头建成运营,青岛德国中心等12个项目在中德生态园签约,中日韩创新产业园启动建设。

蓝色硅谷核心区 纳入国家“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并加快推进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一期建成,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开工建设,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地质研究所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创业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规划建设。

红岛经济区 实现出口加工区、河套街道、红岛街道划转整合,完成北岸新城总体规划,青岛软件科技城启动建设,引进清华科技园青岛分园等项目79个。

其他重点区域 2014青岛世园会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园艺景观工程初具规模。金家岭金融新区、李沧交通商务区等重点板块规划建设有序推进。

蓝色经济持续发展

全年全市海洋经济增加值1114亿元,增长19.9%。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设备制造、海洋工程建筑、海洋交通运输等重点产业得到持续发展。认定市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区8个,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胶州海洋生物及装备制造产业园等海洋特色园区加快建设。140个蓝色经济重点项目开工100个。设立市级蓝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5亿元。争取山东省“两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1.63亿元,支持项目29个。海洋经济改革发展试点取得进展,外国籍干线船舶中转业务试点展开,青岛保税港区获批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青岛成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调研基地。

城乡统筹与社会民生

城乡统筹全面展开

2012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和支持四方区、李沧区、平度市、莱西市突破发展的意见,及推进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配套政策,城镇化率69%左右。胶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胶州市、平度市和胶州市胶莱镇、胶南市王台镇、平度市南村镇、莱西市姜山镇获批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开工建设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102个和农村住房2.7万套,改造农村危房4067户。编制完成全市重点经济功能区发展规划,明确即墨龙泉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平度新河生态化工、莱西姜山先进制造业等21个重点经济功能区的发展目标定位和基础设施配套计划。启动12户老城区企业搬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4%。完成大沽河各区市标准段堤防主体填筑、河道疏浚等工程,推进水源地改造和堤顶道路标准段绿化工程。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年内,市财政安排民生支出163亿元,增长21.6%。就业保持稳定,增加城乡就业4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3%。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区、市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提高12.7%和15.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翻一番,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增长14.5%,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增长14.3%和15.2%。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增至每人每年240元以上;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89%、75%和75%,实施“医养结合”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筹资3亿元建立城乡重大疾病、罕见疾病医疗救助和城乡困难居民大病医疗特殊救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规划内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市妇女儿童医院迁建二期工程建设取得进展。推进保障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开工2.4万套,超额完成国家和山东省下达的任务,配租配售房源9214套。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253所,改造农村薄弱中小学94所,完成校舍抗震加固工程面积139万平方米,配备专用校车623辆。增加和更新节能环保型公交车800辆。推进市科技馆、市文化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举办2011/2012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站赛、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等大型赛事。   (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