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
2018-03-02

   

2012年,青岛市商务系统启动实施“三大商务发展行动计划”(商贸提升、外贸转型、外资赶超),应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主动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加速提升创新增效落实,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732.08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4.2%;实际使用外资46亿美元,增长27.8%;境外投资额10.1亿美元,增长110.5%;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8.22亿美元,增长155.1%;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64.5亿元,增长14.9%。外经贸“四外”(外贸、外资、外经、服务外包)和商贸流通发展规模首次居全省首位。9月底,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来青调研时对青岛市委、市政府抓外经贸工作给予“信心坚定、思路清晰、措施扎实,成绩显著”的评价。

主要特点

到账外资由副省级城市第六位升至第二位

2012年,青岛市实施“‘外资赶超战略’定向招商六大‘蓝色板块建设’行动计划”,推动全市形成“专业化招商、职能化服务、园区化发展”的“大招商”格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国(境)外举行大型经贸推介活动,签约和促进外资重大项目协议金额112亿美元。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展“访千家外企,促增资发展”和“招商促进月”活动,启动青岛境外工商中心建设。青岛市被美国《财富》中文杂志评选为“2012年中国最佳商务城市”。全市新批、增资外商投资项目956个(新批553个、增资403个)。实现合同外资60.02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13.5%。实际使用外资56.9亿美元,增长29.6%。其中,外汇询证到账外资46亿美元,增长27.8%,增幅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到账外资总量占全省比重超过40%,增长8个百分点;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由第六位升至第二位,增速居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首位。

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增长

实施“外贸转型升级‘创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四大工程建设行动计划”,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外贸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强专项扶持,建立外经贸督导制度,加强关贸、检贸、税贸、银贸、信贸结合,组织外贸政策宣讲对接会30多场,参与企业近5000家。在全国率先推出“中小微企业外贸供应链服务平台”,支持新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40个,莱西禽肉出口加工基地入围第二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即墨、胶州被确定为第四批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组织3000多家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境内外展会45场、跨国采购会10场,举办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青岛国际进口商品展等。推动全市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中,青岛市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保持第五、六、四位。

对外投资合作升至全省首位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推进“‘走出去’翻番发展工程”,邀请商务部领导来青举行全市实施“走出去”战略座谈会,举办“走进非洲”等研讨会、对接会和政策宣讲会,通过与驻外商务参赞处建立经常性联系为企业提供服务,青岛市成为全国、全省对外投资合作先进城市;在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一些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境外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基地,在欧美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并购知名品牌营销网络,设立研发机构,“走出去”项目涉及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年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74个。境外投资10.1亿美元,增长110.5%。对外承包工程33.2亿美元,增长130.2%。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均升至全省首位。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劳务人员7629人,增长31.1%,居全省第二位。

服务外包持续快速发展

年内,实施服务外包倍增发展工程,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成立市服务外包协会,优化服务外包发展环境。推进软件科技城、光谷软件园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引进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微软云计算中心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外包企业。全年全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1072份,增长43.7%;服务外包离岸合同额10.64亿美元,增长140.8%;离岸执行额8.22亿美元,增长155.1%,连续4年实现翻倍增长,首次居全省首位。崂山区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青岛市在2012年度中国服务外包城市投资吸引力评估活动中居产业成长性首位。

经济园区转型升级

实施“开放园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推进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国首家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推动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转型创新,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发展,全面启动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工程,青岛保税港区获批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级园区平台促进县域工业化发展的意见》,胶州开发区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市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