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团体
2018-03-03

青岛市总工会

概况

截至2012年底,青岛市总工会辖12个区市总工会和127个局、公司、集团等直属基层工会。按工会统计口径,全市建立基层工会组织26683个。其中,有国有企业233个、集体企业377个、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3670个、机关和事业单位2471个、私营企业15834个、股份制企业和其他企业4098个,涵盖法人单位110889个;建立女职工组织26251个。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有专职工会工作人员11339人、兼职工会工作人员72432人,其中专、兼职女职工工作人员分别为3171人、33862人。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事业单位有职工277万余人。其中,女职工113万余人、农民工122万余人;有工会会员269万余人,包括女会员110万余人、农民工会员117万余人。2012年,市总工会获全国总工会、山东省总工会及青岛市委市政府等授予的表彰、奖励及典型经验推广31项。

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

年内,市总工会开展“三贴近”(贴近企业、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等活动,建立非公有制企业法人数据库,以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为主要入会对象,通过创建区域性和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覆盖小微企业等途径,抓好工会组建工作。截至年底,全市新建工会组织1536个,涵盖法人单位5592个,新发展会员94309人。市总工会开展劳务派遣企业建会和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获全国总工会建会工作集中行动先进单位称号;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连续七年获山东省一等奖。完善工会基层组织规范内容。制订《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性操作手册》,汇编《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相关内容汇编》和《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及相关文件汇编》,通过规范化操作,提升建会质量。

推进区域行业工会联合会试点工作

通过推进区域性和行业性工会联合会“青岛六种组建模式”(形成青岛特色的“村、园区、市场、楼宇、特色街和特种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全市开展行业工会联合会建设试点工作,扩大行业工会联合会由镇(街道)、村(社区)向区市级发展。借助社会资源,依托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行业联合组织联合推动组建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全市推广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授权型”行业工会联合会模式,建立由“小三级”\[镇(街道)、村(社区)、企业,下同\]到区市的行业工会联合会网络;“小三级”建会覆盖率92.3%,行业工会联合会覆盖企业1.8万余家,有会员25万余人。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通过征求市属20多个部门意见,协调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的意见》,在全省率先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至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举办市级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培训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100人,形成有893名市级指导员的人才队伍;制订《全市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考核标准》;截至年底,全市签订工资集体协议6602份,覆盖企业12763家、职工110万余人。

加强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市总工会对部分基层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结合全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现状,起草并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推动厂务公开的内容、范围、监督约束机制等不断拓展。针对非公中小企业特点,采取宜点、宜线、宜面等3种形式推进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建设。全市有88.5%的镇(街道)、工业园区和460个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区域职代会,成立卫生、教育、纺织机械等8个镇街行业职代会。市委将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指标体系考核,调整充实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成员,明确有关职责。在全市总结推广职工代表专项议事、职工代表巡查、职工代表与企业行政的直接对话、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视察监督等4种保障职工参与权的新模式。

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

开展“四讲四做”等活动 开展“四讲四做”(讲社会公德,做有爱心的人;讲职业道德,做有诚信的人;讲家庭美德,做有孝心的人;讲个人品德,做有责任心的人)主题征文活动,评出一等奖52篇、二等奖85篇、三等奖124篇,将获奖征文汇编成册。调研职工思想状况和文化状况,涉及七区五市及家电、橡胶、纺织等行业50多个市直单位,5.7万余名职工参加问卷调查。抓好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组织开展青岛市第十六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评选表彰活动,102个单位和个人被授予青岛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各项先进称号;开展“铸造诚信”活动,158个先进岗位被评为“青岛市职工诚信示范岗”。推进职工家庭美德教育,开展评选“五好”(好职工、好母亲、好妻子、好儿媳、好女儿)女职工活动,号召女职工岗位建功、素质提升。抓好职工个人品德教育,开展“职工书屋”建设与“书香企业”评选活动,建成市级“职工书屋”83个,评选“书香企业”76个,7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开展“大干300天市容环境整治职工志愿服务活动”。

弘扬劳模精神 市总工会、市劳模协会继续在全市开展劳模精神“三进”(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组织到企业、校园、社区、工地等开展宣传劳模精神系列活动。

女职工生理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年内,市总工会聘请青岛大学医学院心理学专家教授等7位专家组成青岛市女职工生理心理健康专家辅导团,到企业、机关、社区传播身心健康新理念,在全市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全面开展生理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截至年底,开展辅导讲座40场次,覆盖女职工近1万人。

开展“我奉献,我最美”女性风采评选活动 8~12月,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2012年“我奉献,我最美”青岛市女性风采大型电视评选活动,200多个企事业单位、近1万名女职工参与。大赛评选出“最美”团队22支、“最佳风采”团队30支、幸福家庭6个。

加强劳动保护

年内,市总工会要求全市有关单位加强劳动安全保护措施,抓好劳动安全生产保护工作台账管理工作、职业病防治工作,完善职工职业病防治工作档案。加强劳动安全保护意识宣传教育。9月,启动“问安青岛——全市‘安全健康伴我行’安全知识大赛”。全市有65个市直工会组队参赛;11月,选出8个代表队在青岛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决赛,青岛交运集团代表队获一等奖。

职工文化体育活动

年内,加强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命名首批23个青岛市职工文化体育示范基地,开展职工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第九套广播体操、扑克、帆船等比赛及摄影展和“共同的家园”主题系列活动等文体活动。

(杨忠召)

共青团青岛市委员会

概况

2012年,青岛市各级团组织围绕“两个全体青年”(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力争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贯彻落实共青团山东省委各项工作部署,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对共青团青岛市委开展“新市民之家”工作给予肯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文华等市领导对全市共青团工作给予肯定性批示6次。截至年底,全市共青团工作被国家级媒体宣传491次、省级媒体宣传388次。

组织建设

传统领域 年内,共青团青岛市委员会以“三比三争”(基层组织比作为,争当服务大局的先锋队;共青团员比本领,争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队伍建设比成效,争做团建创新的排头兵)为主题,完成全市共青团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全市有50个集体和182名个人获表彰;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情况调查,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团建模范镇(街道)创建工作,3家团组织被评为首批省级示范性基层团组织;开展全市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首批1600个农村直属团组织的建设按时完成;完善团务指导派遣工作机制,指导团组织141家,受指导人数454人;加强团干部培训,参训学员2129人次;开展“五四红旗团委”创建活动,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轮驳分公司第一团支部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4人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 年内,新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简称“非公企业”,下同)团组织1618家;推出非公企业直接联系制度和国有企业与非公企业结对共建制度;加强对非公企业团组织的指导,举办非公企业团干部培训班9期,培训团干部600余人;加强农民工组织团建工作,完善驻外团组织建设对接方案,与共青团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委、共青团河南省濮阳市委建立合作关系,在山东省潍坊市和广东省江门市分别建立驻外团工委。

社会领域 在全市开展“十大青年社团公益项目”评选活动;完善工作机制,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搭建平台,指导各区市青年社团理事会和各青年社团按照章程运转;注重培养青年骨干,全年举办骨干培训班3期,培训青年社团负责人150人。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年内,在全市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活动。邀请出席党的十八大的两名青岛代表出席各界青年座谈会;在学校集中开展“党的十八大主题团日”活动400余场,7万余名团员青年参与。抓好分类引导试点工作。按照团中央《四类青年群体思想引导大纲》指导精神,做好第二批、第三批分类引导工作,创新青年的引导载体;全年累计开展“青年对话”40余次、“青年观察”30余次,近2万名青年直接参与;拓展共青团微博等网上空间,全市各级团组织开通新浪微博256个、腾讯微博142个;开通“青岛少先队”官方微博,编辑推出全国首个少先队APP电子杂志《青岛少年队微周刊》。

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

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全年组织3384名青年上岗见习,两个基地获评团省委五星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举办“送岗位进警营”、“送岗位进校园”等专场活动,300多家企业提供各类岗位5000多个;开展“‘华泰公益基金杯’青岛市青年创业奖”评选活动,评选出“青岛市杰出青年创业奖”和“青岛市优秀青年创业奖”获得者各10人;继续实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全年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341笔8000余万元;开展多层次的劳动技能培训,全年培训农村青年8240人;推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团市委联合有关机构选派金融系统优秀青年到各区市团委挂职副书记;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截至年底,发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290笔6196万元。

青少年维权 年内,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13次,收集各种青少年诉求220余条;推广金门路街道的工作经验,在江苏路街道建立人大代表联系青少年事务工作站,在珠海路街道建立政协委员联系青少年事务工作站;团市委与爱益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机构合作,开展“向阳花开”、新市民子女民俗艺术培训等项目;设计制作安全小卫士自护挂图2000套,推出青岛市安全小卫士网站,4万余名农村青少年和家长参与网上答题活动;全年筹集建校款700余万元、爱心助学款53万元,分别资助家庭贫困大学新生、中小学生40人、773人。

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工作 继续开展全国首批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试点城市工作,年内,团市委将试点工作融入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大局,把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源头管理作为试点方向,重点抓好未升学初中毕业生工作,形成“三统、三分、三个优化”(统一领导,分工联动,优化协调机制;统筹调度,分步推进,优化工作流程;统合资源,分类帮扶,优化服务手段)的工作体系,在中央综治办、团中央召开的全国试点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3次,青岛的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青春建功”活动 年内,以“青春建功”为载体,继续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能手”等品牌活动,动员青年开展岗位建功竞赛,服务全市经济中心工作;围绕全市重点项目,组建青年突击队,开展技术竞赛、创新竞赛、攻关竞赛、质量竞赛、安全竞赛等活动;推进“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在43个新申报集体中开展互观互检并进行命名表彰;围绕宜居幸福城市建设,组织团员青年在大沽河流域开展大规模植树增绿工作。

志愿者行动 年内,以服务民生为主线,继续开展“缤纷四季”志愿服务活动,全年完成志愿服务项目300余项,累计服务52.2万小时、73.5万人次;组织近1万名志愿者参与卫生环境整治活动37余次,清理垃圾3000余吨;在市“两会”、2012年羽毛球亚锦赛、“青岛国际帆船周”等活动中,按照“馆校对接”模式组织志愿者1557人次,服务7万多小时、12万人次;加强志愿服务公益联盟建设和扶持民间志愿服务公益组织,筹集社团公益成长资金10万元,资助公益项目10个;推进“关爱新市民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募集爱心捐助33万元,组织爱心企业和公益组织与271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覆盖新市民子女约5.1万人;策划开展“‘我们是朋友’新市民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邀请各类公益团体开展主题关爱活动10次,服务新市民1000余人次;以新市民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等三类群体为帮扶重点,推出“心愿直通车”工作项目,累计服务帮助少年儿童3892人次,募集款项物资折合62.8万元。

对外交流

年内,团市委接待到访的匈牙利青年代表团、韩国青少年友好使者代表团等外宾300余人;接待到青交流访问实习的中国香港山东青年会访问团一行25人、香港大学生实习团20人;启动中国青岛—德国雷根斯堡“青年石匠”志愿服务项目。

(王汨宝)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概况

2012年,青岛市妇女联合会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市妇联获全国妇女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全国妇女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巾帼建功”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幸福进家”活动先进单位、青岛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20多项称号;市妇联在全市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实施“巾帼致富‘双十双百示范’工程”(十大“妇字号”龙头企业、十佳巾帼专业合作示范组织,百个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百名巾帼增收带头人),完善农村妇女增收服务体系。组织2759名巾帼科技指导队员和农业科技专家开展“送科技下乡”和免费义诊服务活动,向农村妇女赠送科技书籍、发放科技“明白纸”,进行现场咨询指导。开展“爱心助农”活动,引进国际农庄项目,搭建农企、农超对接平台,协调金融机构为农村妇女提供5000余万元的贷款服务。培养选树“妇”字号龙头企业、妇女专业合作示范组织、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巾帼增收带头人等先进典型1000余个,培训巾帼科技骨干1.3万余人,带动1.5万余名农村妇女就业致富。

“巾帼建功”竞赛活动

开展“巾帼创新功、岗位争优秀”主题活动,对12107名女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组织5505名女职工参加岗位竞赛活动93场次,提升女职工的文明素质和技能水平。开展争创“巾帼科技创新奖”和“巾帼服务名牌”活动,评选“巾帼建功”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280余个。举办女企业家文化沙龙“每月一讲”和国际论坛等活动,搭建银行企业对接、政府企业对接与合作发展平台,提供政策指导、学习考察和商务洽谈等服务,促进女企业家的提升和发展。

妇女就业创业

在全国妇联系统率先实施“女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全国妇联系统首个女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创业就业实践基地135个,聘请137名爱心女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征集推介创业项目240个,为577名创业女大学生提供5263万元的小额优惠贷款,定期举行“商机PARTY”主题活动,帮助263名女大学生创业。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宣传周”活动,举办妇女专场洽谈会和“送岗位、送项目、送政策、送经验进大学校园”活动。继续实施“魔豆妈妈爱心工程”,扶持一批贫困妇女网上开店创业。创新发展“爱心大姐”服务社,首次将家政服务列入职工技能大赛项目,优化家政服务业发展环境。全市各级妇联对16254名妇女进行创业就业培训,帮助512名妇女创业,促进17243名妇女就业。

妇女宣传思想工作

组织全市妇女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分别召开各界妇女、女企业家座谈会,举行“喜迎十八大妇女风采展示”等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驻青高校巡回举行“优秀成功女性进高校”活动,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举行“‘我奉献、我最美’巾帼风采”电视展播活动,选树宣传第七届青岛“十大女杰”和“三八”红旗手等先进典型,弘扬时代女性精神。持续创建“幸福女性大讲堂”品牌,举行关注女性健康、中外女艺术家音乐欣赏会等专题讲座和主题活动,提升妇女的科学文化素养。

和谐文明家庭创建

年内,继续深化和谐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举办青岛市第二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开展“家庭读书月”、家庭摄影大赛、家庭文化研讨、家庭航海体验、家庭廉政对联征集、“五好文明家庭”和“四个好”家庭角色(和睦好夫妻、互敬好婆媳、教子好父母、孝敬好儿女)等家庭典型评选活动。加强巾帼志愿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巾帼志愿服务实践基地10个,选树巾帼健身示范点100个,举办巾帼志愿者风采展示大赛,组织巾帼志愿者参与创建文明城、迎办世园会等系列活动。

维护妇女权益

开展妇女维权宣传月、“‘六五’普法宣传进万家”等活动,举办法律宣传活动526场次、法律知识讲座317场次,发放宣传材料30万份,扩大妇女维权法律知识的覆盖面和知晓率,提升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推进反家庭暴力工作,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发布反家庭暴力“禁止令”,保护妇女的人身权益;成立反家暴志愿服务团和妇女维权法律服务团,到社区、村庄进行维权志愿服务;签订“平安家庭”创建目标责任书,命名40个反家庭暴力示范点和48个“平安家庭”创建示范街道社区,促进家庭的平安和谐。指导成立赵洁法官调解工作室和女法官维权志愿者联盟,建立女职工维权庭和女职工调解室,畅通维权渠道,及时化解矛盾。持续创建“12338——莲姐热线”品牌,关注电视、网络发布的妇女舆情,开通“莲姐QQ”群。全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受理信访1082件次,调解家庭纠纷3420件。

家庭教育

实施家庭教育“十二五”规划,创办电视“父母学堂”,录制播出电视、广播“父母学堂”节目200多期,举办“网上家庭教育对话”活动10次,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对600所社区“父母学堂”进行规范化管理,立体化“父母学堂”工作评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创新案例,获全省妇女工作创新奖。开展第五届“教子有方十大优秀母亲”和第二届“教子有方十大优秀父亲”评选表彰活动。开设“家庭教育大课堂”,举办讲座、报告3644场,向23.8万人次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指导帮助家长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推动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推进“两纲”[《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下同]实施工作。加强政府职能,进行“两纲”目标责任分解和年度监测评估,市委、市政府表彰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180个。加强宣传,编印发放新“两纲”宣传读本1万册和宣传画3000张,在青岛电视台滚动播出关爱妇女儿童公益广告。

困难妇女儿童救助

改善妇女儿童民生,推动将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儿童龋齿防治等列入“市办实事”,将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治疗和农村危重孕产妇急救纳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募集140万元资金,医疗救助贫困妇女。建立流动儿童指导服务站4个,在16所流动儿童集中的中小学开展“让我玩”体育公益活动;发动社会各界捐款260.8万元,资助“春蕾女童”5783人。

妇联组织自身建设

创新发展妇联基层组织,在全市村居(社区)妇联组织中开展选聘兼职副主席(副主任)试点工作。3个试点区市新增执委、委员571人,选聘镇(街道)妇联兼职副主席29人、村居妇代会兼职副主任172人,增强基层组织力量。加强“妇女儿童家园”和“妇女之家”建设,制订《妇女之家管理办法》,选树“妇女之家”示范点36个。发挥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妇女人才促进会、女企业家协会、家政服务协会、妇女理论研究会等团体会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的作用,加强与各界妇女的联系。加强与韩国等国内外妇女和妇女团体的联谊合作,与中国台湾地区举行两岸妇女交流活动,扩大妇联组织的社会影响。

(徐建)

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详见第343页)

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

(详见第325页)

青岛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2年,青岛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完成全年重点工作目标,汇集侨情侨智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撰写的13篇《侨情专报》被中国华侨联合会采用,直报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领导参阅。其中,《凝聚种植、加工和啤酒制造企业三方力量共同应对国际啤酒大麦市场冲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四低”困境》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批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就市侨联整理提报的青岛港发展、蓝色硅谷建设、发展转基因动植物产业、海水养殖管理等4个方面的建议作出批示。举行侨界专家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研讨会,15位侨界专家及侨资企业负责人到会围绕海洋强国战略、打造蓝色领军城市等建言献策。

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青岛与海内外交流合作。制订《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海外青岛”工作方案》,推进“海外青岛”建设,助推青岛市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举办哥伦比亚投资环境说明会,10余家企业有意向赴哥伦比亚进行实地投资考察。引荐青啤公司于2013年赴坦桑尼亚参加展会。年内,接待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西班牙、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重点客人37批次170多人次;经市侨联协调联系并与市有关单位就18个意向进行洽谈。其中,美国纽约山东同乡会拟在青投资建立美国工业园,新西兰中国贸易促进会与市贸促会、捷成地毯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参加2012年青岛蓝色经济洽谈会,助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邀请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等国家涉及电子信息、智能科技、海洋生物等多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16人参会。举办中德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以“两个国家,两种文化,同一世界”为主题,联合德国比格斯学院、青岛托马斯外国语学校举办第三届“中德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两国青少年间的了解和友谊。

“真情为侨”服务

年内,市侨联依法维护侨益,促进侨界和谐。受理、处结涉侨信访案件19件,中国侨联编发的《维护侨益案例选编》和《中国侨联法顾委30年》刊载介绍青岛市侨联信访工作成功案例。开展“全市侨联侨法宣传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暨侨法宣传进社区活动”,为归侨侨眷和社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及义诊服务。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侨界代表人士、部分侨资企业、侨界高龄“空巢老人”和困难归侨侨眷200余户,送出慰问品和慰问金9万余元。开展“服务侨企在行动”活动,市侨联组织举行“帮侨企办实事解难题”座谈会,17家侨资企业负责人与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进行交流。组织侨资企业家专程赴贵州省遵义市考察,促进多方合作。组织侨资企业参加2012年石家庄正定小商品博览会,提升侨资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组织侨商参加全国城市侨联工作经验交流暨侨联文化项目推进会,考察武汉光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软屏技术开发等达成合作意向。以“侨之家”为载体,组织举办特色活动11项,归侨侨眷参与近1000人次。策划举办“‘侨之家’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

组织建设

年内,青岛市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提出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表彰全市侨界先进集体及个人。胶州市成立侨联组织,全市侨联基层组织实现全覆盖。通过举办全市侨联干部培训班、走访调研、联合开展活动、组织赴外地考察学习等方式,推动基层和高校侨联工作发展。

(市侨联)

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详见第338页)

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

组织建设

2012年,发展会员1731个,成立青岛市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商会等各级行业商会、异地商会32家,吸收58个行业商会协会为团体会员;市工商联指导各区市工商联完成换届任务;做好非公经济人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选拔推荐工作,截至年底,市工商联执委中有市人大代表53人、市政协委员65人。市工商联被评为山东省工商联系统标兵单位;全市6个直属商会、51个镇(街道)商会被评为“山东省五好商会”。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

年内,全市工商联工作会议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专门作出批示。市工商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精神,协调解决各区市工商联存在的问题。

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争当“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引导工作,98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被授予“青岛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举行纪念市工商联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首次表彰青岛市“十大民营企业光彩之星”、“十大关爱员工企业家”、“十大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和15家优秀民营企业。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在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上,市工商联作为唯一的市级工商联代表作典型发言。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培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与民营企业家能力提升”等教育培训活动,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综合素质,全年举办各类培训116次,参训2300余人。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推进“双强六好”(发展强、党建工作强,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反映好)非公党组织创建活动,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全年举办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4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期,成立商会党组织5个,接收山东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等3个原国有大型改制企业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3人,发展党员62人。市工商联被评为全省创先争优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继续推进“光彩事业”,全年全市工商联会员企业设立教育助学基金3个、慈善基金2个,帮扶落后农村社区169个、贫困家庭2696户,捐建“光彩小学”6所,结对助学4928对,为“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捐献款物折合6760万元。

推进新农村建设。年内,组织实施“民企帮村科技兴农工程”,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45个,建设农业科技园示范基地32个、农村旅游观光园基地12个,投资各类项目119个;投入资金12亿元,安置就业22070人。市工商联获山东省“民企帮村”优秀组织单位奖。

调查研究与参政议政

年内,市工商联完成《建立青岛市中小企业风险预警服务机制的构想及建议》等重点调研报告2个、专题调研4个,形成的调研成果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各级“两会”期间,会员中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提交提案、建议768件。

服务经济发展

开展“服务蓝色经济助推民企发展”主题活动 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并与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海岸新区和蓝色硅谷核心区签订合作协议10个,投资总额47亿元。开展“我为科学发展献计策”活动,收到建议48条,13条被市委统战部采用。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表彰活动,会员企业青特集团有限公司获“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二等奖”,1名会员获“全国工商联科技创新企业家奖”。

完善与政府部门联系制度 全年召开联席会议11次,为29家会员企业解决项目立项、土地规划审批等问题。市工商联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联合开展“质量月”活动,帮助会员企业申报各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174件。

开展融资服务 与中国民生银行青岛分行合作成立53家“小微企业城市商业合作社”,授信50多亿元;与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共同举办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经验交流暨签约仪式,联合中信银行青岛分行开发推广“商会种子基金”项目,与招商银行青岛分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伙伴行”活动。年内,市工商联为各级商会和会员企业争取授信151亿元,帮助会员企业融资约85亿元。

推进创业就业工作 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1418家企业提供岗位21704个,达成意向5368人次。推进青岛市创业促进会工作,组织开展“青岛市百人创业千万担保工程”,举办创业论坛6次,创业青年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项目申报培训班6期,确定申报创业项目260个,扶持重点项目64个,带动就业800余人。市工商联获2012年青岛市创业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经贸交流与合作 全年组织400多家会员企业参加经贸交流活动27次;组织100余家会员企业分别赴菏泽市、威海市开展经贸考察活动,签订投资协议6个,协议额11亿元。接待韩国物流商会等19个国内外商会社团220余人次,与常州市工商联等4家工商联签订友好商会协议,与长沙市等20多家友好商会建立业务协作关系,促进区域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42家民营企业分别赴美国、印度等进行商务培训和经贸考察,开拓国际市场。

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年内,为147家会员企业提供法律仲裁服务,调解纠纷132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16次,为会员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260万元。

(市工商联)

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

(详见第362页)

青岛市红十字会

(详见第363页)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青岛市分会

(详见第2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