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7-12-1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概况

2013年,青岛市完成公路、港口、铁路建设投资134.5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投资40亿元。截至2013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270千米,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千米146.8千米,居全国同等城市领先水平。有一级公路1122千米(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国道833.9千米、省道2253.1千米、专用公路69千米、农村公路13114千米,县域实现高速公路互通,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全面形成。有铁路6条,营运里程316.5千米。有万吨级以上泊位74个;海上航线153条,其中外贸航线124条、国内航线29条,通航170个国家。有空中航线121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19条、国内航线102条,通航6个国家。

公路、铁路建设

截至2013年底,纵贯平度市的三城路平度北段改建工程路基及小桥涵工程基本完工,青龙(青岛—龙口)高速公路(青岛段)路基工程全线贯通,大沽河堤顶道路和跨支流桥梁工程进展顺利,途经平度市、胶州市的海青铁路建成,贯穿莱西市、即墨市的青荣(青岛—荣成)城际铁路建设过半,济南至青岛高铁项目启动规划。推进“三城”公路建设,东岸建成进出崂山景区的崂山路一期工程,成为城市标志性工程;西岸加快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至诸城公路一期工程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西海岸东西方向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北岸的济青(济南—青岛)高速公路青岛收费站向北迁移8千米及拓宽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加快推进双积公路建设,红岛经济区红岛连接线的东大洋段贯通。铁路青岛北站建成运营,成为山东省最大的铁路枢纽站。推进青岛市组团发展。世园会交通配套项目、蓝色硅谷对外快速连接线、董家口港区疏港路、中德生态园互通立交等项目加快实施。

港口、空港建设

港口发展转型升级 截至2013年底,董家口港区的港区防波堤、董家口嘴航道等基础设施投入使用,青岛港集团矿石码头、鲁能通用及续建泊位工程通过竣工验收,青岛港原油码头、港投万邦矿石码头等10个项目加快推进,新增1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新增通过能力1132万吨。董家口港区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7030万吨。青岛港老港区建成邮轮母港码头,可满足世界最大邮轮靠泊,新增通过能力60万人次。世界最大的3E级1.8万标准箱集装箱船首次靠泊青岛港前湾港区,该港区成为重要的国际集装箱运输通道。

机场发展持续推进 2013年,青岛新机场选址获国家民航总局批复。成立山东省首家地方航空公司——青岛航空公司。推动现机场扩容工作。开通青岛至新加坡、旧金山、曼谷等国际客运航线3条。

交通综合运输能力

道路运输

公路运输 2013年,青岛市有道路客运企业39家、客运班车2204辆,有客运班线685条覆盖全国27个省市。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2.36亿人次、货运量2.33亿吨,同比(下同)分别增长3.8%、9.19%,分别占全省总量的9.13%、7.46%;客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144亿人千米和496亿吨千米,分别增长3.6%、9.5%,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0.83%、6.61%,

公共交通 2013年,全市有公交车7934辆,公交线路484条,公交停车场143个,年客运总量11.5亿人次。其中,市内六区国Ⅲ及以上排放公交车占98%,节能环保型公交车(天然气公交车、电动公交车)占51%;公交车出行分担率34.7%,公交车乘客满意度保持90%以上。全市有出租客运企业37家、出租车10969辆。创建的“文明自己、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红飘带”服务品牌,代表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十二五”首批候选九大文化品牌。

物流产业 2013年,全市规划大型物流园区8个、物流中心12个、配送中心8个。有国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51家、“全国物流业百强企业”10家。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线运营。中韩陆海联运实现货运量2040吨,货值2.2亿美元,占全省5个通道总货值的75%。全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707亿元,增长1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5%。

水路运输

截至2013年底,全市有国际集装箱航线124条、水路运输企业73家、船舶337艘392.2万载重吨。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4.58亿吨,增长10.4%,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五位;外贸吞吐量3.14亿吨,增长8.6%,居沿海港口第三位;集装箱吞吐量1552万标准箱,增长7.0%,居沿海港口第四位。水路客货运量分别完成333万人次、1313万吨,分别下降19.6%、增长39.4%,占全省总量的12.9%和9.7%;客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5262万人千米、428亿吨千米,分别下降14.7%、增长28.8%。

空港运输

2013年,全市完成空港旅客吞吐量1452万人次,增长15.2%;货邮吞吐量18.6万吨,增长8.3%。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居全国第十六、十五位。全年飞行12.89万架次,增长11.75%。   (孙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