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结构与运营概况
截至2015年底,青岛市市直和区(市)所属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全市国有企业)1078户。其中,市直国有企业762户;政府部门管理企业等210户;区(市)国有企业106户。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9450.44亿元,所有者权益2856.63亿元,其中国有资产总额2118.45亿元。2015年,全市国有企业实现销售(营业)收入2215.10亿元、利润181.47亿元、上缴税金167.7亿元。
国有资产结构
资产总量构成
截至2015年底,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中,流动资产4167.23亿元,占资产总额的44.1%的;非流动资产5283.21亿元,占资产总额的55.9%。流动资产构成中,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和存货占比较高,分别为27.80%、35.29%、22.29%,合计占全部流动资产比重85.38%。
资产总额分布结构
截至2015年底,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中,市直企业资产总额7330.55亿元,占77.57%;政府部门管理企业等资产总额738.32亿元,占7.81%;区(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381.57亿元,占14.62%;大型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959.21亿元,占31.31%;中型企业资产总额1879.89亿元,占19.89%;小微型企业资产总额4611.34亿元,占48.79%。
国有资产总额分布结构
截至2015年底,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中,市直企业资产总额1513.30元,占71.43%;政府部门管理企业等资产总额246.98亿元,占11.66%;区(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58.18亿元,占16.91%;大型企业资产总额375.37亿元,占17.72%;中型国有企业资产总额592.79亿元,占27.98%;小微型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150.29亿元,占54.30%。
所有者权益构成
截至2015年底,全市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中,实收资本816.04亿元,占所有者权益总额的28.57%;资本公积1091.81亿元,占38.22%;少数股东权益333.27亿元,占11.67%;未分配利润403.34亿元,占14.12%;盈余公积91.62亿元,占3.21%;一般风险准备等其他权益26.41亿元,占0.92%;其他权益94.14亿元,占3.30%。
国有资产运营
营业收入构成
2015年,全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15.10亿元。其中,市直企业实现2055.70亿元,占92.80%;政府部门管理企业等实现75.72亿元,占3.42%;区(市)国有企业实现83.68亿元,占3.78%。
利润总额构成
2015年,全市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81.47亿元。其中,市直企业实现159.95亿元,占88.14%;政府部门管理企业等实现29.68亿元,占16.36%;区(市)国有企业实现-8.16亿元,占-4.50%。
实际上缴税金构成
2015年,全市国有企业实际上缴税金167.70亿元。其中,市直企业上缴157.83亿元,占94.11%;政府部门管理企业等上缴4.47亿元,占2.67%;区(市)国有企业上缴5.41亿元,占3.23%。
市直大企业运营状况
2015年,24家市直大企业资产总额同比(下同)增长17.82%,国有资产总额增长21.58%,营业收入增长1.13%,利润总额增长9.72%,上缴税金下降12.88%;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2.57%。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
国有资本布局调整
2015年,市政府国资委围绕全市发展战略,通过综合运用调整、重组等手段和持续不断的深度整合,将更多的国有资本集中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按照成熟一个、调整一个的原则,取消市纺织总公司的市直建制,整体划转至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取消青岛益佳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的市直建制,由青岛澳柯玛集团总公司管理。推动更多国有资本进入现代旅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传媒和现代海洋等领域。重点研究整合旅游资源,培育和创建全市旅游龙头企业,组建青岛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列市直企业管理;首家也是唯一总部设在青岛的保险企业——中路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营业;董家口港区航运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收尾,开港运营目标提前实现。完成承担的全市千亿级重大项目年度建设任务。青岛地铁3号线北段于2015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青岛邮轮母港于2015年5月29日开港运营,具备全天候停靠世界最大邮轮的条件;完成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和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的调整重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工程可行性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5年,按照全面开放、同等对待、依法办事、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循序渐进原则,以推进上市为重点,创建混合所有制的公众公司。完成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出版集团的重组,2015年9月17日,在上交所正式复牌青岛碱业更名为城市传媒,填补全省国有文化企业上市的空白;推进3家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启动7家条件相对成熟的企业进入上市工作程序,储备15家企业作为新的上市资源。全市竞争类市直企业的二、三级公司90%实现混合所有制;功能类、公共服务类市直企业的二、三级公司,除政府项目及公益企业外,其他70%转为混合所有制经营平台。
搭建改革调整平台
2015年,搭建中小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平台,推进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改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工作,把具备条件的存量中小国有企业转交华通集团,进行资本运作,化解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完善“壳企业”(“僵尸企业”)和职工分流安置的稳定平台,把“壳企业”交市企业托管中心管理,统一处理涉及职工的遗留问题;搭建维护稳定资金平台,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为主要资金来源,帮助企业和职工解难题。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推动竞争类企业转型升级
2015年,支持海信集团科技创新,把股权转让的9亿元资金全部用于蓝色硅谷科技研发中心建设,集聚近4000名科研人员,研究世界最先进的家电技术,海信“黑色家电”产品连续多年在全国黑色家电市场份额中居首位。支持青岛啤酒集团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利润增长高于营业收入增长和市场占有量的增长;“青岛啤酒”以1055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国内首个突破1000亿元的啤酒品牌。支持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互联网+”全冷链战略,拓展冷链市场;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与比尔·盖茨基金会合作研制生产的疫苗储存箱,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唯一指定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专用储存箱。推进海湾集团、青钢集团等老企业搬迁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品结构。
增强功能类企业平台功能
2015年,按照“国有资本控股集团+上市公司”的模式,围绕“科技创新+金融以及与此相关的物业”组织运营,理顺体制机制,发挥国有企业在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支撑和骨干作用。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年投资超过500亿元,占全市年度投资的10%,承担的蓝色硅谷核心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蓝色硅谷核心区累计引进重大科研、产业及创新创业项目170余个,一批海洋科研机构加速聚集,其中国家深海基地、海洋国家实验室正式启用。青岛国信集团获长期主体信用评级AAA级。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红岛开发、新农村社区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顺利推进,市级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健康中心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青岛城投集团通过境外平台公司—香港国际(青岛)有限公司发行8亿美元境外债券。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创建新区开发建设平台,吸引万达集团、惠普集团等知名企业到青岛西海岸新区投资;推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项目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类企业服务保障能力
2015年,支持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推进董家口经济区海水淡化项目;实现原水水质指标检测全覆盖,保障市民饮用水100%达标。支持青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扩大供热能力,全年增加供热面积500余万平方米,惠及7万余市民;青岛能源集团在与华润燃气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引入资金6亿元用于对全市地下700千米燃气管网进行改造升级。支持青岛地铁集团公司研究成立城市发展PPP项目股权投资基金,加快地铁项目建设。支持青岛市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名并组建青岛市政空间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推进市政和地下管网开发建设工作。推动青岛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运集团公司建设青岛市公共交通平台,基本完成全市公交车辆的更新并优化公交线路;交运集团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自主研发定制服务平台,开通“定制公交”“定制校车”;青岛公交集团开通“互联网+青岛公交快车”,提升市民出行效率。
优化国有资产监管方式
实施企业分类监管
2015年,根据国有资本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将国有企业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建立不同类别的评价体系,竞争类企业主要考核营业收入、利润和地方财政贡献等经济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市场竞争能力;功能类企业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并重点评价承担的全市性重大战略专项任务完成情况、风险控制情况;公共服务类企业主要评价成本控制、服务质量、运营效率和保障能力并引入社会评价。
推进企业法人治理建设
2015年,对2007年开始实施的市直企业党委、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等4个工作细则,进行修改和完善,制发《青岛市市直企业党委工作细则》《青岛市市直企业董事会工作细则》《青岛市市直企业监事会工作细则》《青岛市市直企业总经理工作细则》,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加强党的领导,规范公司治理。市政府国资委结合市直企业实际情况,配合市委组织部,研究推进市直企业外部董事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外部董事人选库建库工作。
做好事前立规
2015年,通过深入实施简政放权,市政府国资委审批事项大幅压缩;依法依规按程序严格管理企业集团层面的产权变动、业绩考核、改革事项等重大核心事项,把好核心关口;围绕核心事项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完善产权转让、“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决策、境外资产管理、责任追究等方面规定。
强化事中监督
2015年,市政府国资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制发《青岛市市直企业监事会工作制度》,加强和规范市直企业监事会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维护国有权益;制发《青岛市市直企业监事会工作规程》,规范市直企业监事会工作,提高监督工作针对性、时效性。实现外派监督机构全覆盖,强化监督机构的即时监督,建立跟踪报告和提醒函制度,完成企业2015年度监督检查工作。全年形成监督信息和专报203份,揭示重大事项和问题93个,通过督促整改形成监督工作闭环,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开展事后评估
2015年,继续实行“四合一”(企业财务决算审计、业绩考核审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监事会监督检查审计)审计。聘请世界最大的3家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安永和毕马威稽核审计结果,作第三方评估,确保企业审计和考核评价的科学、真实。
强化安全生产
2015年,实施安全生产集中督导和常态化督导相结合,市政府国资委成立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管处室参加的督导组,集中督导市直企业安全生产。每月选择不同企业,全年对27家市直企业进行常态化督导,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市政府国资委制发《关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开展隐患大排查快整治工作的通知》,部署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
(高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