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邮政管理局
概 况
2015年,青岛市邮政管理局业务总量完成41.5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4.72%,占全市GDP总量的0.45%;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37.09亿元,增长27.64%。邮政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均居山东省邮政系统首位。其中,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16067.77万件,增长53.28%;业务收入完成27.81亿元,增长34.65%。
普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2015年,全市有邮政普遍服务营业网点270个。其中,邮政投递点184个,投递段道925条,邮路总长8000余千米;大型邮件处理中心1个,生产场地1.5万平方米;邮政“三农”服务站1000余处,社区邮政便民服务站2000余处,邮政服务网络、末端投递网络覆盖全市城乡。全市普遍服务业务量总体发展呈下降趋势。其中,函件4334.28万件,下降41.14%;包裹38.93万件,下降25.11%;机要通信7.05万件,下降30.68%;汇兑40.97万笔,下降28.56%;订销杂志695.81万份,增长0.58%;订销报纸15055.70万份,增长7.86%,函件和报刊发行仍是全市普遍服务业务收入的支柱。邮政便民设施建设被列入市政府“市办实事”项目,推动建成覆盖城乡、惠及民众、方便快捷、多方共赢的便民服务平台,加强邮政普遍服务保障。制定出台《青岛市住宅信报箱专项验收实施细则》,市邮政管理局会同市住建、环保、林业、城管等15个部门,联合验收楼房信报箱设置工作,截至2015年底,验收780余户。
发展快递行业
(详见第293页)
发展环境优化与服务模式创新
行业发展环境优化 2015年,推进法治邮政建设,形成以《邮政法》为主干,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为补充的行业法规体系。市邮政业“十三五规划”被确立为市“十三五”一般专项规划纳入市“十三五”规划体系,与综合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地方规划加强衔接。市邮政管理局参与《青岛市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青岛市城市配送物流发展规划》《青岛市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等与邮政业发展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地方立法、规划引导、体系构建、项目建设、工商登记、财政税收、金融服务、车辆通行、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快递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市政府组织召开2015年青岛市推进邮政业发展合作联席会议。《青岛市邮政设施建设使用管理办法》被列入2016年地方性法规调研项目,地方立法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同步实施,实行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变更事项审查和全流程系统审批,完善“绿色通道”制度,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压缩简化企业50%以上的许可变更材料,将许可变更时限缩至15个工作日内,为企业规范高效运营创造条件。
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夯实 2015年,在即墨市同济新经济区选址建设“青岛市快递物流园区”,吸引中外品牌快递企业总部在青岛建设半岛地域区域分拨中心或中转中心。在李沧区启动青岛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事宜,以“政府主导、邮政运营、企业参与、一站服务”为模式,整合资源,促进青岛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发展。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市科技局、协会、寄递企业及新能源企业组织新能源汽车座谈研讨,鼓励新能源企业研发快递专用车型、快递企业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动绿色邮政建设。推进“快递三进”(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工程,指导市快递协会出台《青岛市快递共同配送项目实施方案》,组建快递联合服务中心,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形象、统一标准,确保渠道安全、服务质量,解决投递成本高、快件安全无法保证、用户取货不方便等问题,解决快件投递“最后一公里”难题。
服务地方发展呈现新模式 2015年,快递与制造业、电商、农业等协同发展,综合效益显现。邮政速递物流推出“入场物流”模式,承接海尔分拣、仓储、配送一体化物流服务,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降低物流成本11%以上,实现合作共赢;顺丰速运通过“顺丰优选”平台为“船歌鱼水饺”畅通网络销售并提供水饺运输、配送、代收货款等一体化服务。开展直供青啤原浆、“我要洗衣”等活动,拓展“收寄+电商+直供”销售新模式;邮政速递、顺丰速运等企业在蓝莓和樱桃等农产品主要产地开展寄送服务,形成农产品销售及配送服务产业链,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百世汇通推出全国首例“送汤药上门”服务,与全市37家医疗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将熬制好的中药通过保温箱24小时内送达,业务领域覆盖全市。
加强安全监管与提升服务质量
切实加强行业安全监管 2015年,推进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建立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收寄验视制度、寄递服务信息安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三位一体”的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定期召开邮政业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将邮政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全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系统,截至2015年底,有30余家企业被纳入系统;制订寄递渠道收寄验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引导。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企业树立安全与发展并重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配备专职安全员;市邮政管理局督促企业开展消防、交通、内保等内容隐患治理,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有96家企业备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备案”,72家企业备案“企业安全生产制度”,130家企业备案“收寄验视制度”,62家企业提交《收寄验视自查报告》。加强寄递安全保障和专项整治。开展“邮政业安全生产月”和危化品寄递专项整治行动,建立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组织开展邮政业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安全知识培训及竞赛活动,发放安全制度展板和宣传材料,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实名收寄、收寄验视、X光机安检率100%工作落实,维护行业安全稳定形势。全市有安检机13台、配备率50%。发挥联合监管机制效能。成立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寄递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年开展联合检查60余人次,联合培训或会议10余次,公安部门协助处理扣押快件、企业内盗等事件20余起,查处利用寄递渠道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案件近100起。
增强行业服务能力 2015年,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强快递诚信体系建设,指导市快递行业协会出台服务质量失信警示和诚信示范实施意见,建立“诚信”“失信”企业名录,明确相应激励及惩戒措施,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开展寄递企业营业网点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制订《青岛市寄递企业营业网点标准化达标活动工作方案》,通过营业网点标准化建设,引导寄递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提高。成立市邮政业消费者申诉中心。强化申诉数据跟踪、分析和汇总,注重预警提示和情况通报;全年受理邮政业用户申诉1.23万件;快递业务有效申诉率9件/100万件,下降52.8%;为用户挽回经济损失42.9万元,申诉满意率95.5%。(任天舒)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青岛市分公司
概 况
根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子改分工作部署,完成市、县两级邮政企业更名。2015年4月8日,山东省邮政公司青岛市分公司更名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青岛市分公司(简称青岛市邮政公司),辖四市五区9个区市邮政分公司。青岛邮区中心局是全国二级中心局,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邮件集散地。
截至2015年底,青岛市有邮政网点270个、邮政储蓄网点217个、投递点181处、投递段道873条(含城市邮路493条、农村邮路380条),有山东半岛经济圈最大的现代化邮件处理中心,投递路线总长35539.7千米,邮运路线总长7981千米(不含速递邮路)。主要经办函件、集邮、报刊、包裹、特快专递、物流分销、储蓄、汇兑、保险理财、电子商务等业务,国际特快专递和国际汇兑业务通达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除传统营业网点资源外,还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推送各项业务,推出优惠服务。
2015年,青岛市邮政公司围绕“解放思想、创新转型、突破自我、超越发展”十六字方针,争创全国一流邮政企业,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全市邮政系统完成业务总量77357.3万元,同比(下同)增长10.72%。青岛市邮政公司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名职工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政府支持邮政发展
2015年,青岛市邮政公司按照服务社会民生、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主动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营造良好发展氛围。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支持邮政服务“三农”工作,鼓励邮政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鼓励邮政参与“美丽乡村”亮化工程。年内,青岛市邮政公司与李沧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提升青岛市跨境电商服务发展环境。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创建“百姓便利、政府满意、多方共赢”的综合服务平台,做好服务“三农”、城乡一体化电商、农村新型社区、城市共同配送等工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建设
2015年,加快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建成便民服务站6000余处、易邮店49处,服务平台叠加存取款、智能包裹存放投递、代收话费、代收电费、公交卡续费等功能。制定便民站提档升级、产能提升实施方案和维护管理办法,通过实施“4+X”工程,全年代收费2371万笔;开展易邮店促销活动526场次,依托易邮店客户建档1.4万户。年内,新建“三农”服务站140处,完成示范田3.33万公顷,组建镇级示范园区12处、村级示范园718处,创建邮缘合作社101个。举办冬储、春耕、夏肥、冬季高效农资飓风行动等农资订货会220场次,销售肥料1.7万吨。加快布局农村电商,全市建设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9处、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8处、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04处。构建“买卖惠”平台,为供货商、零售商搭建交易平台,自3月上线以来,“邮掌柜”活跃度、代购笔数均居全省邮政前列。在市内网点合作开办“嘉邮栈”连锁超市,为市民提供邮政服务、日用品销售等便利服务。
主要业务
代理金融业务 2015年,经办储蓄、汇兑、国际汇款、代收费、代理保险、基金、理财、代理信贷等业务。邮政储蓄业务开通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服务,实行电子银行转账手续费优惠政策。截至2015年底,邮政储蓄余额291亿元,在全国邮政地级市中排名上升至第十三位。2015年,新增金融总量77亿元,增加20亿元。新增保费31亿元,居全省邮政首位,其中代理车险保费是上年的17倍;理财保有量新增8.94亿元,居全省邮政第二位。平度、胶州、即墨等三市邮政分公司代理金融总量净增量居全省邮政县市分公司前三位。全市5个支局新增代理金融总量超过1亿元,在全省邮政新增金融总量过1亿元支局中占比12%。
包裹快递业务 2015年,实施包裹快递改革,整合产品体系,成立专门机构,组建专业队伍。创新营销机制,在区市邮政分公司试行综合营销。在全市建立多个包裹处理中心,提升作业处理能力。优化投递模式,推出“全城达”业务,实施专网投递,实现青岛地区邮件当日投递。持续发展国际、国内小包业务,服务企业客户,满足个人需求。
函件业务 2015年,针对集团客户和个人客户的不同需求开发新业务。探索会展、商演运作模式,项目渐成规模,在各区市邮政分公司组织多场儿童剧演出,传播文化的同时,推出个性化明信片等多项服务。开展“刮刮卡”销售业务,拉动日常贺卡增长。继续开展社保对账单、公积金对账单、银行对账单、法律文书、高考录取通知书等寄递服务并提供约投挂号业务,提高投递的准确率、及时率。加强数据库建设的同时提高数据库使用率,为客户筛选特定受众群体,提高客户营销的精准性。推进数据驱动业务转型,全年支撑全省联动数据库营销项目36个、自主性数据库营销项目44个。
集邮业务 2015年,作为首批“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集邮文化引领作用。结合企事业单位重大活动,开发定向邮品。创新业务开发模式,通过传统实体营业厅,引入网上营业厅、微信预订并邮寄到家等形式,既能传播集邮知识、及时发布邮品发行信息,又能拓宽订购渠道、方便客户集邮。青岛市邮政公司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集邮业务计划,收入居全省邮政系统首位。
报刊业务 2015年,报刊业务创新发展模式,推出数据库营销、微信订阅、网上订阅、套餐销售等服务。重点加强报刊日常收订及集中收订,加强党报党刊、新华社系列报刊的发行工作。着力发展商务期刊,开发小批量商务期刊,为企事业单位宣传形象及业务。加快零售业务发展,推进报刊进校园、进超市、进加油站;通过营业、投递等渠道销售图书,给市民提供正版低价图书。
电子商务业务 2015年,探索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创建青岛邮政自有线上购物平台。开通短信业务,为客户提供储蓄账户余额变更提醒、汇款兑付信息提醒、特快专递邮件妥投信息提醒等服务。代理销售各大航空公司机票,为客户提供最优惠的价格。经办邮乐卡、崂山旅游年票销售和“琴岛通卡”充值等业务。发展“自邮一族”会员,向会员提供加油优惠、代办车险、代理年审等增值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投资5700万元用于营业网点、综合平台建设及重点业务支撑。其中,翻扩建、装修改造营业网点20处,改造机要场地7处,建设物流库3处,新增、更新投递汽车75辆,电动三轮车216辆。在建设胶州电商产业园和邮区中心局处理场地基础上,增设即墨快递包裹处理中心,全市形成辽阳东路、胶州、即墨、李沧等四大电商产业园布局。加强网络建设,开通南京—青岛、上海—青岛、潍坊—青岛、临沂—青岛邮路,组开胶州—济南、即墨—济南加班快递包裹专线邮路,加快邮件传递时限;发展城市代投自提点206处,总数245处;布放智能包裹柜31台。加强信息化建设,机要通信业务处理系统等4个项目获全省邮政技术创新成果奖。
精神文明建设
2015年,青岛市邮政公司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辖内38个单位保持或新增为青岛市级文明单位。继续开展创建“温馨助老”邮路活动,被评为青岛市“十佳公益”项目。2人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个单位获全省邮政先进集体称号,4人获全省邮政先进个人称号,2个支局被确定为青岛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1人被评为青岛市“十佳文明服务明星”,1人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市民”,3个支局被授予青岛邮政业“最佳服务窗口”称号,5人获青岛“最美快(邮)递员”称号。(陈 剑)
快递业
概 况
截至2015年底,青岛市具备经营快递业务资格的法人企业及分支机构353家,其中有邮政EMS、顺丰、申通、中通、圆通、韵达、京东、UPS等主要服务品牌25个,企业在编从业人员近1万人;国内外主要快递企业大都落户青岛发展,形成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类快递市场主体多元并存、各具特色、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企业经营模式呈现多样化,“直营制”“加盟制”“直营制+加盟制”“委托代理”等多种模式交织发展。有快件投递服务站点3000余处,其中智能快件箱等自助服务设施约2000组,分布在高档小区、写字楼、大型商场超市等人口密集区域。快递末端服务覆盖市区并向乡镇延伸。
2015年,全市快递业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在降低流通成本、支撑电子商务、服务生产生活、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快递服务企业完成业务量16067.77万件,同比(下同)增长53.28%;完成业务收入27.81亿元,增长34.65%。
快递业服务地方发展呈现新模式
2015年,快递业与制造业、电商、农业等协同发展,综合效益显现。邮政速递物流推出“入场物流”模式,承接海尔分拣、仓储、配送一体化物流服务,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降低物流成本11%以上,实现合作共赢;顺丰速运通过“顺丰优选”平台为“船歌鱼水饺”畅通网络销售,提供水饺运输、配送、代收货款等一体化服务,开展“直供青啤原浆”“我要洗衣”等活动,拓展“收寄+电商+直供”销售新模式;邮政速递、顺丰速运等企业在蓝莓和樱桃等农产品主要产地开展寄送服务,形成农产品销售及配送服务产业链,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百世汇通推出全国首例“送汤药上门”服务,与全市37家医疗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将熬制好的中药通过保温箱24小时内送达,业务领域覆盖全市。(任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