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发展沿革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11月。2006年8月,经科技部批准在胶州湾北部扩区形成主园区。2007年11月,市委、市政府调整成立新的高新区工委、管委,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统筹推进胶州湾北部主园区开发建设,协调指导青岛高科园、青岛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青岛科技街、市南软件园,形成“一区五园”发展格局。2012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红岛经济区工委、管委,与高新区工委、管委合署办公,管辖青岛出口加工区、红岛街道、河套街道及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至2015年底,辖36个社区,户籍总人口8.3万人,有陆地面积167平方千米。2015年2月,市政府在“一区五园”的基础上,将蓝色硅谷核心区、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和青岛(胶南)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纳入青岛高新区范围,形成“一区七园一带”发展格局,调整后的青岛高新区开发面积达到327.756平方千米。
经济发展指标
2015年,该经济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5.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63亿元,增长10%;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增长15%;完成出口额16.6亿美元,增长21.6%;完成公共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19.5%。其中,高新区北部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69亿元,增长1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长1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增长12%;完成出口额5.8亿美元,增长21%;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9.2亿元,占以上总产值比重62.7%。
2015年12月10日,副市长、红岛经济区工委书记、高新区工委书记孙立杰(左三)陪同业和信息化部领导
参观青岛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 (青岛高新区管委供稿)
产业项目与创新创业
产业项目
概况 2015年,青岛红岛经济区引进重点产业项目150个,累计引进重点产业项目367个,总投资1592亿元;新开工重点项目32个、竣工22个。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青岛高新区新兴产业组织创新示范工程”被科技部列入“创业中国”行动纲领计划。新增两个国家基地(国家海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青岛石墨烯及先进碳材料特色产业基地),“1+5”产业(1:以突出发展科技服务业为支撑,系统搭建“政产学研金介贸媒”优化整合的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和产业组织的体系支撑;5:加快壮大软件与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蓝色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研发、节能技术与新材料等5个战略新兴产业,板块化、平台化推进产业集聚)全部获批国家级特色产业创新示范基地。
科技服务业 2015年,新增国家级孵化器3家,新开工孵化器面积39.5万平方米,新增运营面积40.4万平方米,累计建成孵化器面积158.5万平方米;新引进创业孵化项目362个,创新型企业达到660家。
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 2015年,新引进中航赛维等项目69个,总投资32亿元;累计引进项目121个,总投资132亿元。签约高科光通信等4个重点园区,总投资19.7亿元;专业园区达到26个,总投资393.4亿元。
高端智能制造产业 2015年,新引进库卡青岛工程技术中心等项目22个,其中超过1亿元项目2个;累计落户机器人项目60个,总投资126.5亿元,投产项目29个,产值10亿元。世界机器人“四大家族”——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均在青岛高新区落户。
蓝色生物医药产业 2015年,新引进山东大学中美科技创新国际产业园等产业项目4个,中国南澳生物科技合作中心等创新孵化项目20个;累计引进项目68个,总投资近100亿元。
海工装备研发产业 2015年,新引进“千人计划”专家武新章高端电机等项目45个,累计引进项目59个,总投资130亿元。举办首届中国北斗导航创新大赛和中国北斗产业峰会。
节能技术与新材料产业 2015年,新引进星沃石墨烯润滑油等项目15个,累计引进项目30个,总投资24.8亿元。举办2015年中国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2015年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
创新创业
概况 2015年,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要求,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出台《青岛高新区创业十条》等20余项扶持政策,落实国家、省市各类资金1.1亿元,区财政拨付支持企业发展资金2.1亿元。
人才引进 2015年,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68个、“千人计划”创业团队5个、“海归”人才40人、博士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50人。2人入选“泰山学者蓝色产业计划”专家名单,4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2人入选青岛创业创新领军人才。
公共研发平台建设 2015年,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研发平台一期通过专家现场验收,生物医药平台一期筹备验收,青岛市移动应用公共研发平台和石墨烯公共研发平台启动建设,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投入运营,中科研发城A地块完成主体封顶。
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2015年,发起成立国内首支石墨烯天使基金等3支产业基金,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8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新注册股权投资机构20家,新增法人金融机构1家、商业银行2家、保险机构1家,各类基金机构累计130家。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015年,启动企业投资项目便利化改革,推动实施企业注册“三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行政微审批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办理时间由30天缩至5个工作日。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2015年,新认定市级国际合作基地4家、创新型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发明专利授权34项。1家企业获批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家获批国际技术转移中心,3家企业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城市配套与民生工作
城市配套
推进市级重点项目 2015年,青岛红岛经济区印发《红岛经济区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成立9个项目推进小组,建成并运行全员全程政务管理平台,实现19项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全程在线监管。其中,市民健康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科技馆、青岛中学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中波发射台等项目进行方案优化及专家论证,“六线四站”(青兰高速、沈海高速、济青高铁、青连铁路、新机场快线、地铁8号线,铁路青岛北站、红岛高铁站、红岛地铁站、新机场)规划建设全面展开,红岛枢纽站综合开发全面启动。
完善城市功能 2015年,新开工基础设施项目15个,续建23个,其中13个项目完工,全年完成投资6亿元。完成380套公租房、1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任务。世界第二个、亚洲首个伊甸园项目签约落户该经济区。生态新城建设取得成效,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省首家科技生态景区。发布山东省首个区域生态建设指标体系,34.5千米环湾绿道建设全线贯通,参与的大沽河综合治理获青岛市河道整治奖一等奖。
民生工作
2015年,该经济区惠民支出2.9亿元,落实中央、省市资金5600余万元。银海学校启用,新建笼式足球场5处,配建健身器材8处,新增日间照料中心11处,率先在全市实现交运标准化校车全域覆盖。河套街道第二小学改建项目主体完工,两所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通过市级验收,实施桃源河综合治理和罗家营自来水改造工程。沟角社区安置区建设主体竣工,肖家、宁家、晓阳社区启动拆迁征地前期工作。
街道概况
河套街道
河套街道位于胶州湾北岸,东临城阳区上马街道,西北与胶州市接壤,南濒胶州湾。辖区总面积82.7平方千米,海岸线15.95千米,大沽河(河套段长14千米)、桃源河(河套段长5.7千米)流经域内入海;辖18个农村社区和1个城市社区,户籍人口约4.3万人、流动人口3500人。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3亿元,增长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5亿元,增长9.4%;到账外资255万美元,外贸进出口1.64亿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61%和86%。获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消防安全先进镇街、青岛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先进单位、青岛市大沽河治理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
党工委书记孙维烜,主任张伟。
红岛街道
红岛街道位于胶州湾北部,东、南、西三面被胶州湾环抱,海岸线长35.2千米,陆地面积28.7平方千米;辖17个社区,户籍人口4万人。2015年,完成公共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15%;实现税收3.2亿元,增24%。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外贸出口3.45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9.7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获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休闲汇最佳休闲乡镇、省级绿化模范街道、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
党工委书记王俭先,主任张珉。(王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