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一部好的乡镇(街道)志
2019-12-20

二轮修志启动以来,青岛市城阳区在编撰《城阳区志》的同时,同步部署乡镇(街道)志、部门志编修工作。2006年,《城阳区志》出版。到2014,城阳区8个街道全部完成乡镇(街道)志出版,这在山东省县市区是第一家。其中,《棘洪滩街道志》入选首批中国名镇志,成为青岛市第一部、山东省共四部入选出版的志书。

已出版的乡镇(街道)志在青岛市及山东省地方志工作成果评比中均获奖励,其中《棘洪滩镇志》《河套街道志》获山东省齐鲁新方志奖,《城阳镇志》获青岛市优秀地方志成果特别奖,《流亭街道志》获青岛市优秀地方志成果一等奖,《上马街道志》《夏庄街道志》分别获青岛市优秀地方志成果二等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镇变街道、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市民,留住乡音、乡愁,编修乡镇(街道)志便成了各乡镇、街道的大事。乡镇(街道)志要记述什么内容,如何编写乡镇(街道)志,笔者结合城阳区乡镇(街道)志编修工作做了积极探讨。

认真考订材料 彰显地域特色

《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及《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只要求、规范到县及以上志书,而对乡镇(街道)志、村庄(社区)志没有涉及。乡镇虽小,但五脏俱全,因此,修好一部乡镇(街道)志,涉及方方面面,并非易事,而且乡镇与乡镇相连,其地形地貌、气候物候大同小异,物产资源、经济类型比较相似,民风民俗、人文环境相互渗透,相差无几。但在编撰实践中,却多有相悖之处。地方特点,有人认为就是你无我有,你少我多,我大你小,我优你劣。其实,地方特点是普遍性概念,不能仅从某事物的有与无、多与少、大与小、优与劣来判断,它主要表现出共性中的个性,一般中的特殊。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不全面地反映共性。因此乡镇(街道)志编修既要抓全面,更要抓特色。如果机械地按照市志、区志的篇目结构来搜集编写材料,泛泛而记,面面俱到,如此编出来的志书会千篇一律,千志一面,缺乏个性和特色。

如何彰显志书的地域特色,自古以来的名志佳志,无不以鲜明的地方特色来争奇斗艳。地方特色是一个地区独特优势所在,是区位优势的鲜亮要素,必须浓墨重彩地写好。在编修前,要对该乡镇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找出这个乡镇的特色,从而,丰富这些特色的材料。在篇目设计上也可打破常规,该升格的升格,彰显地域特色。

反映地方特点的资料能够体现本地特色,全面反映本地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从而为制定本地发展规划,扬长避短,提供依据。

《棘洪滩街道志》把“盐业”从“农牧林渔业”篇中升格成“盐业”篇。棘洪滩地处胶州湾北岸,滩涂连绵,地理位置优越,海水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制盐历史悠久,是全国闻名的海盐产地之一。“盐业”篇下分四章:滩场、盐业生产、盐业运销、盐政。其中“盐业生产”章分八节:制盐、盐田建设、盐田开发、制盐工具、海盐产量、海盐质量、盐化工、海产养殖。“盐政”章分四节:管理机构、盐法、缉私、盐政风暴。志书运用相当篇幅详细记述了“盐业”这一特别物产生产、运输、管理过程以及统治阶级对这一特殊产品的特别管理,同时,也记述了劳动人民与之的斗争。可以说,纵观盐业篇这样一部盐业发展史,既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史,又是劳动人民的抗争史。

写好改革开放 体现时代性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首轮修志主要是反映1840年以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能体现当时的历史特点,记述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革及其相互关系,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反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本轮修志,主要是反映改革开放成就和巨大变化。乡镇(街道)志的相应部分,都应从自己的方位、角度精选材料,反映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特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渲染的方法,而要用客观的真实材料说话。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城阳区各街道进入了有史以来经济最繁荣、社会最安定、生活最富足的时期。浓墨重彩地记载这几十年各方面的改革进程:记载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轨迹;记载几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如何变成了城市居民和新型合作社的股民;记载人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乐的变化;只有写好了“三农”的变化,才能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性。

如《流亭街道志》,把“外经外贸”从“工业”篇中升格,独立成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亭街道凭借区位优势,通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招商机制、调整产业布局、出台优惠政策、发动全社会招商等措施,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发展。到2003年,全街道累计引进外资企业591家,合同利用外资6.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贸易出口额4.1亿美元,成为江北外经外贸第一街道。在“外经外贸”篇中,又分管理机构、招商引资、对外贸易三章。较充分地反映了外经外贸的强镇风采。

选用具体确凿材料 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明代的刘鲁生曾经指出,一部好的志书应该是“其载欲悉,其事欲核,其书欲直”。他十分看重材料的详悉性,把它作为衡量志书优劣的三条标准之一,并置于首位,这是颇有见地的。材料要详悉,对事件的基本要素要交代齐全,尽可能地具体确凿,切忌笼统、空泛。

材料要记述的具体确凿,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数字具有高度的严密性,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一文中曾指出: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一切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字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当今世界许多学科都日益走向数字化,新编志书也应当走这个方向。《河套街道志》第二篇“自然环境”第二节“水灾”记载:“1914年6月,连降暴雨,大沽河、桃源河洪水泛滥,庄稼淹没。”该街道1997年水灾这样记载:“8月19、20日,第11号强热带风暴袭击河套,降雨210毫米,大沽河洪水泛滥,3800亩虾池被淹没,1000亩被冲毁,损坏树木3300株,秋粮绝产;21日凌晨,由于受大沽河上游降雨影响,水库暴满,河道溢洪,又受大海潮顶托,洪水导致桃源河4处决口,致使1000亩粮田、10处砖瓦场、1000多亩虾池被淹,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后者记载由于运用了统计数据,灾情记述相当具体,科学性比前者笼统空泛的记载详实、可信。

“真实是志书的生命”。如何客观、全方位、多角度地记述一个乡镇(街道)发展轨迹,在正面记述成绩的同时,应如实记载失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做到秉笔直书,不文过饰非,不隐恶避嫌,这是每个修志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志德。当然这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许多修志同行唯恐避之不及,以致一些志书成了只写成绩、不记失误的“功劳簿”。

建国后,城阳区农村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即使是改革开放,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遭遇挫折,如何客观真实地记录这段发展史,记载曾经有过的失误,是需要勇气和科学态度的。在第一轮地方志书编修过程中,对建国以后的失误,包括“文化大革命”的记述,有过“宜粗不宜细,宜略不宜祥,宜分不宜合”的说法。我们认为为了还原事物的真实面目,在不违背大政方针的情况下,该细的细,该祥的祥,该合的合,该分得分。只有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志书才有价值。

客观地记述失误和负面的东西,立此存照,主要是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城阳区乡镇(街道)的历史。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前人创业的艰辛,作为后人应牢记历史的教训,避免后人重蹈覆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一部乡镇(街道)志书,到处都是莺歌燕舞,一片歌舞升平景象,通篇是光辉成绩,毫无失误和挫折,那不是事实,起码是不全面的,会误导后人,更谈不上有“资政、存史、教化”功能了。当然记运动和失误必须摒弃肆意夸大和某些偏激、片面的描写和记述,要维护和坚持中央的原则和立场。

严守体例 努力创新

乡镇(街道)志书要修成一部什么样的志书?采用什么模式、何种体例、多大篇幅?这些是需要认真研究并首先解决好的问题。

城阳区在认真研究诸家方志理论、上轮修志经验和借鉴外地修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修志思路,融通古今,关注现实,放眼未来,对修好乡镇(街道)志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特别要吸取古人修志“四要”“八忌”之经验,“四要”即要简、要严、要核、要雅;“八忌”即忌条例混乱、忌详略失体、忌偏商文辞、忌妆点名胜、忌擅翻旧案、忌浮记功绩、忌泥古不化、忌贪载传奇。

城阳区在乡镇(街道)志书编写中汲取古今修志经验,做到四个坚持:一是严守体例,述而不论,文约事丰。志书是官书,官责官修,具有权威性,是一方信使,必须严肃认真地去研究。二是坚持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存真求实,体现志书的资料性和存史价值。方志是一方之全书,一方之全史,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无一不在方志记述范围之内。横向要反映一方之全貌,因此在拟定篇目时,要深入研究,做到广辟类目,尽其所有,无所不包,也就是要做到横不缺项。纵向要反映断限内各行各业的发端、发展与现状,即对事物的历史演变过程全面记载,也就是要做到纵不断线。在记述时不能泛泛而谈,要有完整资料反映事物发端、发展与现状,要体现事物动态的全过程,选用有价值的典型材料等。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从读者出发,为读者服务,努力创新,提高志书的可读性。四是坚持志书的信达雅,努力避免总结式、年鉴化倾向。这就要求编撰人员全过程参与资料的收集与编写,了解志书与年鉴的区别,在整体把握,抓住实质的基础上,反复锤炼,润色加工。

用足“三力” 推动基层修志驶上快车道

针对乡镇(街道)修志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着眼于建立健全依法修志、科学管理、规范服务的史志工作长效机制,充分用足协调力、指导力和凝聚力,加快基层修志工作进度。

加大协调力,理顺工作关系,推动工作开展。针对史志工作不容易引起领导重视,基层单位领导调整频繁,修志聘用人员协调工作难,导致基层工作开展不平衡、进度较慢的实际情况,工作中加大协调力度,不厌其烦坚持深入基层,对接领导,争取支持,有力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惜福镇街道,修志工作“摞荒”两年有余,通过不断的沟通协调,重新组建修志班子,落实了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条件到位和经费到位。

加强指导力,全身投入,修志成果丰富。针对城阳基层修志队伍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实际,在组织区志办人员定期学习、交流,提高业务指导能力的同时,严格从乡镇(街道)志的谋篇布局、资料收集、志稿编纂、图片选用、版式设计等每个工作环节,全面加大基层志书指导力度,不断在基层修志工作中积蓄经验,避免走弯路,修志进度明显加快,完成了《河套街道志》《流亭街道志》《上马街道志》《城阳镇志》《夏庄街道志》等志书的编纂出版工作。

强化凝聚力,整合资源优势,确保志书质量。针对提升志书质量,实施修志精品工程的工作实际需要,注重整合上级专家、退休人员和社会力量的资源优势,在资料收集、志稿审核、志稿评审上凝聚资源发挥作用。如《流亭街道志》邀请了市史志办专家帮助修改、审核;《上马街道志》聘请《城阳区志》执行主编参与编纂;《夏庄街道志》发挥区摄影协会作用开展图片收集、拍摄工作。资源的有效凝聚,使志书质量显著提高。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的“齐鲁新方志奖”评选中,《棘洪滩镇志》《流亭街道志》《河套街道志》《洼里村志》获优秀基层志书奖。《棘洪滩街道志》还被评为青岛市第24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