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码头
2019-11-21

章高元驻兵青岛后,为停靠北洋水师舰船和运输军需物资,于1892年在青岛湾修建两座栈桥(码头),即前海栈桥(亦称青岛栈桥、南海栈桥)和衙门桥(又称蜗牛桥)。

德军侵占青岛后,为长期霸占青岛,并作为远东的政治、军事中心和经济掠夺基地,在1898~1908年期间,先后建成小港(1901年)、大港一号码头北岸壁(1904年)、二号码头(1906年)、五号码头(1906年)和四号码头(1908年)。1906年,在五号码头建成1.6万吨浮船坞1座。德占期间,青岛港有7座码头,其中军用码头4座,占57%;有23个泊位,其中军用泊位17个,占74%。

日军第一次侵占青岛后,为达到其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目的,把发展小港放在重于大港的位置。1916~1918年,对小港进行扩建(增建1座浮码头)。同时,全力打捞在日德战争中击沉或自沉的舰船。将在大港打捞出的3艘商船和1座浮船坞,不经中国政府允许,偷运到日本佐世保。

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在重点建设大港的同时,还着眼于小港和海西小码头的建设。1929年后,南京国民政府除修建大港三号码头(1932~1936年)外,还修建青岛船坞、小港码头、薛家岛码头等。在此期间,青岛港名为中国政府管辖,实为日本所控制。日本海军舰船任意在青岛港靠泊。1936年10月至1937年4月,在半年时间里,进港日舰达100余艘,进出港约200余次。日本陆、海军还多次在青岛港强行登陆,镇压和屠杀中国人民。

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后,为实现其侵华政策的需要,于19391943年,修建了大港六号码头。并于19401943年,修建大港一号码头南岸壁。日占期间,大港一号至五号码头,除三、五号码头部分泊位允许一般商船停靠外,其余均被日本陆、海军占用。在31个泊位中,军用泊位占25%以上。

日军投降后,美军在青岛登陆。美、蒋相互勾结,把青岛港变为扩大内战的重要基地。军事运输压倒一切,滥占航道、港地、泊位、仓库和堆栈。1945年10月至1946年4月,在大港共系靠舰船5693艘次,美舰则达5459艘次,商船只有234艘次,军舰为商船的23倍。1945年10~12月,用于军事物资装卸的工人数合计为17万人次。此外,在港内还驻有国民党陆、海军及宪兵、警察,控制青岛港。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部队相继进驻青岛。由于青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有良好的海湾及航行、泊船条件,自50年代起,驻青海军和陆军即在胶州湾等海湾,始建军用码头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