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2019-11-22

德国侵略军

1897年11月13日,德国东洋舰队司令棣利司率军舰3艘及装甲舰“乌登堡”号、“奥登堡”号驶入胶州湾,佯称借地操演,于14日拂晓突然登陆,强占青岛。入侵官兵720人。青岛遂沦为德国殖民地。

胶澳司令部 德军侵占胶澳后,在清军总兵衙门设置胶澳司令部。东洋舰队司令棣利司兼任司令。1898年2月,由海军中校托尔柏尔继任。4月,设置胶澳总督府,海军上校罗绅达任胶澳总督。其后为:1899年2月,海军上校叶世克接任;1901年1月,海军上校罗尔曼代理;6月,海军上校托尔柏尔接任;1904年11月,海军上校汪然美隆代理;1906年8月,托尔柏尔回任;1909年4月,海军上校卖尔瓦的克代理;1910年4月,托尔柏尔回任;1911年5月,海军上校黑乃尔代理;1911年8月,卖尔瓦的克回任。胶澳总督府下设:军政部、民政部、经理部、工务部和参事会。军政部辖:筑城部、炮兵厂、水雷厂、信号所、无线电所、气象局、海兵事务局。

1898年6月,德国东洋舰队在青岛海面的军舰有8艘,载重31828吨。侵占青岛的德兵2995名。计有水兵第一、第二、第三营,海军野战炮连,海军工兵连,海军野战医院,亚洲步兵第九连,海岸炮兵第一、二、三、四、中队,骑兵一中队,卫戍军消防局、大炮局(1907年4月改为库)、地雷局(1907年4月改为库)。10月,在沙子口据有德边防特遣队,在李村有分遣队,在沧口有分遣队和1个伪军连。

德军特遣队 1898年11月、12月,德军向北京、天津各派出1个特遣队,镇压义和团运动。每队4名军官和30名士兵,共68人。翌年6月撤回青岛。

1899年3月30日,德军派遣水兵第三营1个连到日照、临沂两县,镇压反教会群众。5月30日撤回青岛。是年6月,德军向胶州派出1支骑兵队,镇压人民群众。

1900年2月13日,由德海军120名、伪军骑兵20名组成特遣队,携带海军陆战队所属的2门大炮,海军炮兵所属的2挺机枪,前往胶州,镇压因修建胶济铁路发生纠纷的当地群众。3月9日撤出。骑兵分队长期留守胶州,至1905年12月4日撤回青岛。

1900年2月,德军派遣水兵第三营2个连,携带4门野炮、2挺机枪和15名骑兵组成“讨伐队”到高密,镇压因修建胶济铁路发生的当地人民群众。1906年4月4日撤回青岛。

1900年5月,德军水兵第三营与海军炮兵连、海军野战医院、海军工兵连组成“天津远征军”,由毕贺耳、魏特率领,分别于5月19日、6月8日、6月19日开赴北京、天津,参加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年5月撤回青岛。

德军撤离青岛 1914年8月23日,侵占青岛的德国陆军增至5个营4300余人,炮100余门;海军各类舰船17艘;飞机2架。陆海军总数达1万余人。是年11月7日被日、英联军战败投降。16日,日军侵入青岛,德军随即撤离。

日本侵略军

1914年11月,日本侵略军取代德国侵略军侵占青岛。青岛遂又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至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政府违反太平洋国际会议条约规定,借故不断向青岛派遣军队。在国际舆论的压力和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下,日军被迫撤回。“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断增加登陆兵力,并把侵华主力第五师团调入青岛,把青岛变为日军向山东及邻省各地进犯与“扫荡”的大本营。

日军第一次侵占青岛 1914年11月,日军战败德军后,在原德胶澳总督府设立日军“青岛守备军司令部”。日军第十八师团长神尾光臣(中将)兼任司令。其后相继接任者有:1915年6月为大谷喜久(中将);1917年8月为本乡房太郎(大将);1918年10月为大岛健一(中将);1919年5月为由比光卫(大将)。守备军司令部统管侵占青岛的陆军部队及其他机关。司令部下设陆军部和民政部。陆军部设参谋部、副官部、法官部、经理部、军医部;统辖步兵大队8个,守备大队5个,炮兵大队1个,铁道兵大队1个,共1.8万余人。民政部设:警务部、铁道部、土木部、秘书部、总务部、财政部、递信部、民政署、法院、测侯所、囚禁场、巡捕教司所。警务部辖宪兵总队,总队下属8个宪兵分队。内将校14人,准士官69人,上等兵360人,消防手110人,巡捕206人。宪兵分队4个占据市内,4个占据胶济铁路沿线。

1916年3月4日,日本为加强侵占青岛的军事力量,将第三舰队旗舰“鹿岛”号等11艘军舰调来青岛。6月2日,日军第十、第十四、第六十三联队共2000余人调来青岛。

日军多次入侵青岛 1925年4月,日本在青岛开办的大康、内外棉、隆兴、铃木、富士等工厂的中国工人罢工,要求改善待遇,增加工资。4月15日,日本海军司令齐藤率第一舰队旗舰“雾岛”号等26艘军舰侵入青岛。5月28日,日军2艘军舰再次侵入,海军陆战队登陆,镇压罢工的中国工人。

1927年3月4日,日本以保护侨民为由,派遣军舰侵入青岛,200余名日军强行登陆,占据胶济铁路沿线。5月初,日本侵略军司令乡田兼安(少将)率日军2000余人侵入青岛。占据市内外居留民团、寻常小学、女子中学、大饭店、中央旅馆及铃木丝厂。司令部设在两级小学。6月1日,第十师团长长谷川敏(中将)率日军2000余人在青岛登陆。18日,日军1600人由青岛开赴济南。7月1日,日军第十、第十四、第六十三联队共2000余人由大连来青,驻贮水山日本大庙。入侵日军无恶不作,肆意欧伤中国居民和警察,激起中国人民的公愤,日军被迫于9月5~8日分批撤离回国。

1928年1月8日,日军舰20艘侵入青岛海域活动。4月4日、21日各有日海军陆战队50人在青岛登陆。22日,日海军陆战队549人登陆,强行驻扎青岛。25日,日军第六师团长福田彦助(中将)率第十三、第二十三、第四十五、第四十七联队在青岛登陆后转乘火车赴济南、博山及胶济铁路沿线。同时,登陆日军200余人占据日资棉纺厂。继而入侵的第六师团第六、第十五、第三十四、第五十、第六十八联队占据市郊。26日,齐藤(少将)率第十一旅团618人侵入青岛,下午2时转赴济南。27日,“春水”舰载300名陆战队员侵入青岛。截至5月1日,赴济的日军第六师团长福田彦助(中将)统率的第十一旅团长齐藤(少将)部、第三十六旅团长岩征雄(少将)部共5000余人,在济南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五三”惨案,8天中杀害中国军民万余人。日军宣称:“无论南军(国民革命军)北军(北洋政府军),均不得在济(南)青(岛)两处及胶济铁路沿线20里以内驻扎。”在日军的威逼下,驻青岛市区的中国军队撤至市郊,日军占据青岛。5月5日,日军侵占大连的混成旅、铁道队、飞机队分别由大连、日本和朝鲜来青。23日,日军第三师团长安满部接替第六师团占据青岛。1929年11月,日本迫于世界正义舆论谴责,不得不将入侵山东的侵略军全部撤离青岛回国。

1932年1月9日,青岛《民国日报》转载朝鲜志士行刺日本天皇事件。12日,日军“八云”号巡洋舰载海军陆战队700余人在青登陆,威慑青岛。日本驻青领事馆纠集1000余名“日侨”,在日军纵使下纵火焚烧青岛《民国日报》社和国民党市党部办公大楼。

1936年10月27日,日军公然在青岛设立特务机关。任命谷少佐为特务机关长。

是年,日本为镇压青岛日资纱厂罢工的中国工人,派军舰运兵侵青。12月2日,日海军巡洋舰4艘、驱逐舰5艘入侵青岛,海军陆战队1000余人荷枪实弹登陆。一部分开往四方、沧口、台东包围日资工厂,镇压中国罢工工人;一部分(3日)借故包围国民党市党部、胶济铁路党部、市图书馆、平民日报社,拘捕员工,搜捕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指导委员李先良,并抄查文件。14日,市政当局在日军威逼下胁迫工人复工。之后,日海军陆战队开始撤离。

1937年7月,日本政府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海军第十陆战队奉命在青岛口外待命。7月28日,日天谷支队泊青岛海面待机登陆,后迫于上海战事吃紧于9月1日转沪,3日在吴淞口登陆。

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 1938年1月10日,日海军第二舰队与海军陆战队司令官铃木率领的3个大队侵占青岛,在大学路万年兵营设司令部。部队分占广西路1号、团岛、登州路若鹤兵营、汇泉市立中学和大港码头等处。11日,日海军基地工程队来青。14日,日华北方面军第二军团国奇支队先头梯团和日海军第四舰队来青。第二方面军第五师团鲤城支队,10日从潍县向东沿胶济铁路布防警备,19日至青。4月29日,第五师团把侵占胶济铁路沿线及山东北部的任务移交独立第五混成旅团,并留下4个中队。

1939年10月30日,日本侵占青岛的侵略军有:陆军特务机关,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海军第四舰队,青岛宪兵队,今村部队(第五师团)、桐部队(独立第五混成旅团)井出部队,兵站司令部,海军港务部,海军航空队,陆军医院,海军学校等。

1942年4月28日,日军山本部队纠集伪青岛市警备队、警察队、盐田警备队、治安军等向附近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5月24日,再次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1943年3月,日军独立第五混成旅团从坊子调第十六大队到即墨,从诸城调第二十大队到胶县。1945年4月14日,日军黑须部队由太原收缩来青。

独立第五混成旅团 1938年4月,日军独立第五混成旅团入青(代号为桐部队),司令部(桐4270)占据太平路29号。旅团长长野(少将)。翌年为秋山静太郎,1940年为内田铣助行,1943年为内田银之助,1944年为长野荣二。该旅团辖陆军第十六(桐4272)、第十七(桐4273)、第十八(桐4274)、第十九(桐4275)、第二十大队(桐4276)和直属队(桐4271),共5000余人;海军战舰5艘,3700人。担任青岛市、登州、胶济铁路沿线、潍县以东以南地区及沂州的“警备”任务。独立第五混成旅团1941年3月14日“扫荡”胶东抗日根据地昆嵛山区,烧毁民房50000余间,屠杀群众300余人。1942年11月再次“扫荡”胶东抗日根据地,24日在马石山(今乳山县境内)集中屠杀群众500余人(即马石山惨案)。日军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田园荒芜,人烟销迹。1945年8月日军战败投降后,独立第五混成旅团7400余人,为蒋介石占据地盘,直至1946年1月13日被国民党第八军解除武装。

兴亚院青岛出张所 1939年3月15日,由侵青日陆、海军和领事馆三方面人员组成兴亚院华北联络部青岛出张所。柴田弥(海军大佐)为所长。该所是当时日本侵略者在青岛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情报机关。1939年11月15日,柴田(大佐)晋升为少将。1940年8月10日,多田武雄(海军大佐)继任。1943年该所并入青岛日本领事馆。

独立第十二旅团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日军节节败退。3月,日军独立第十二旅团(代号为至严部队)龙本一磨部7000余人退至青岛。独立第十二旅团辖第六十一(至严15731)、第六十二(至严15732)、第六十三(至严15733)、第六十四(至严15734)、第六十五(至严15735)、第六十六大队(至严15736)及直属队(至严15730)和第十二作业队(至严15737)。1945年8月日军战败投降后,独立第十二旅团奉蒋介石指令,与伪军赵保原部重夺即墨、胶县城,并配合由济南东犯的日军浅见旅团及伪军张天佐、张景月、励万礼部重占胶济铁路。该旅团于1946年1月被国民党第八军解除武装。

美国侵略军

1927年6月7日,美国为在东亚攫取海军基地,以日、英联军出兵青岛为前例,派军舰抵青,海军陆战队1000余人登陆。声言:“英、日军队所到之处,美兵也可以前往。”

1945年9月11日,美国为帮助蒋介石抢夺抗日战争胜利果实并实现其占据青岛之目的,派第七舰队在青岛登陆。青岛市各重要单位及交通要道均由美宪兵把守。10月10日,美海军航空队3个大队110架飞机在青岛着陆,停沧口机场。经常起飞侦察山东、华北解放区。至1946年2月10日,飞机撤剩30架。

1945年10月1112日,美海军陆战队第六师司令谢勃尔率2个团7个直属营及宪兵连共2.7万人,由关岛来青岛。登陆后分别占据太平路、广西路、大学路、山东大学等处。11月23日,返回美国3200余人。后又陆续回国,至翌年2月10日剩8000余人。1946年1月4日,美海军陆战队1600余人在青登陆。4月1日,第六师缩编为第三旅团,司令克莱门。6月10日,第三旅团改为第四陆战队,克莱门任司令。

1946年5月13日,美海军第七舰队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驶泊青岛,计1000余人,下午4时在栈桥登陆。6月3日,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由沪来青,翌日乘航空母舰去沪。6月4日,第七舰队航空母舰等13艘军舰由海军少将哈德逊率领离青驶往关岛。6月6日,美海军第七舰队七十一分舰队司令綦姿少将率舰由沪抵青。8月4日,美海军第七十一混合舰队由日本抵青岛。1947年2月,美海军1400余人在青登陆。1948年10月30日,美海军西太平洋舰队第三十八特种混合舰队司令金德尔少将率舰抵青,辖航空母舰2艘(莫林斯号、太拉互号),舰载飞机200架;巡洋舰2艘(普色特勒号、亚斯多里亚号);驱逐舰8艘。官兵1万人。12月13日赴沪。

踞青美军调动频繁,时有增减。至1948年11月,盘踞青岛的美军有:(1)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格尔中将。辖分舰队3个,特种混合舰队1个;航空中队3个,空军人员1000人;舰艇70艘,经常保持驱逐舰及巡洋舰10~15艘,最多25艘,飞机500架。(2)海军陆战队。司令汤姆斯准将,参谋长赛尔少校。辖4个营,4720人。总司令部设在珍珠港。(3)沧口飞机场。有宪兵队、电台、加油部、汽车修理所。团岛水上飞机场,有水上飞机3架。(4)其他军事机构:美国驻青领事馆,副领事由陆军少校和海军中校担任;陆战队基地司令部;海军陆战旅司令部;美作战情报部直属情报科;西太平洋舰队情报科;陆军第四十四国外视察队(即作战情报处);宪兵司令部;港口司令部;港口勤务部;美军事务所;海军军需处等。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前夕,美军被迫撤离。

1891年清军设总兵衙门

1897年11月I4日,德国东洋舰队司令棣利司率部在青岛强行登陆

1914年9月2126日,日英侵略军在崂山湾强行登陆

1922年12月1日,北洋军(直系)第5师第10旅旅长孙宗先率部入青

盘踞青岛的美海军陆战队第6师司令部旧址(太平路39号)

德军关押带着木枷的中国人

德军割下中国人头吊在铁架上示众

被日军残杀的青岛地区儿童遗骨,仍留在文化宫地下室。这是参观现场一角

被日军挖掉眼睛吃掉心肝的婴儿

美机配合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解放区。这是美机炸毁的即墨县城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