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 大事记
1月26日 德邮政代理处在胶澳开始营业。
3月6日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签订。
3月22日 德国在今馆陶路设立青岛测候组织(今青岛观象台)。
4月27日 德皇宣布胶澳为德国保护区。同月,任命海军大校罗绅达为首任胶澳总督。
9月2日 德国宣布胶澳为自由港,向世界各国开放。
10月3日 德国以第平方米1元的价格出售胶澳土地。
10月6日 中德《胶澳潮平合同》和《胶澳边界合同》签定。
10月12日 德国将胶澳租借地内的市区定名为青岛。
12月20日 乍连岛灯塔投入使用。
本年 德华银行青岛分行成立。
本年 德国柏林教会在青岛创办爱道院。
本年 德商在今河南路、天津路口交叉处建立电灯房,装设柴油机,开始发电。
德军占领图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签订
1898年3月6日,李鸿章、翁同龢与德使海靖签订《胶澳租界条约》,规定德国暂租胶州湾99年,将1128.253平方公里的陆域、海域划为租借地,并享有在区域附近修筑铁路和开矿的优先权,青岛由此沦为德国殖民地。
图为加盖清帝玉玺的《胶澳租界条约》德文文本。
图为德人用铁丝架设租界地边境。
图为1898年中国画家绘制的被德军占领后的李村、沧口和沙子口全。
图为1898年的上青岛村。
图为1898年德国对青岛所做的第一次城市规划。
野蛮统治德国侵占青岛后,为维护其殖民统治和经济利益,对青岛人民的正义斗争进行血腥镇压,实行残酷统治。
被斩首示众的青岛市民
图为1898年德国人阿德米拉.第特里希为德军侵占胶州湾所雕筑的“纪念石”,又称“第特里希石”。
德华银行青岛分行
1898年5月,德国在今太平路建德华银行青岛分行(后迁至馆陶路)。该行倚仗其政治特权,发行货币、代收关税和铁路运费,以低息贷款支持德国洋行控制青岛、山东的对外贸易,垄断青岛的金融业。上图为德华银行发行的部分股票、货币、彩票等。下图为建于1898年的德华银行青岛分行办公楼。1922年该楼曾被日本领事馆使用。
爱道院
1898午,德国柏林教会在天后宫后营建“爱道院”。分男女两部,共有学生百余名。1928年后停办。学校教育以宣扬宗教为主,辅之以近代科技文化教育。
第一家影戏院
德国侵占青岛后,在今太平路修建亨利亲王饭店,并在饭店内开辟了“影戏园”,放映德国和美国电影,是为青岛第一家影戏院。后于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停业。解放后改为市政协礼堂。上图为亨利亲王饭店外景,右图为在饭店举行的音乐会。
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