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 大事记
5月20日 海西小石头庄盐民反抗政府增加税率,发生抢盐风潮。
8月18日 中共青岛工委被国民党特务破坏。
10月26日 青岛船坞落成。
本年 修建月子口水库。
“百花齐放”
20世纪30年代初,大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文人名士相继来到青岛。尤其是国立山东大学创办以后,老舍、洪深、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等先后就教于该校,并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和艺术活动。文学团体纷纷建立,各影戏院争相创办,各种文学体裁的名篇佳作层出不穷。30年代的青岛,群星璀璨,名家荟萃,文化事业空前繁荣。这不仅在青岛的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留下浓重的一笔。当时的青岛已成为中国北方三个文化中心城市之一。
王统照(1897~1957)
二三十年代的出版物
著名作家老舍(1899~1966)
老舍在青岛完成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老舍故居(位于黄县路12号)
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1899~1946)
一多楼(位于青岛海洋大学东北角的闻一多故居)
现代作家沈从文
现代剧作家洪深(1894~1955)
洪深故居(位于福山路1号)
《桃花劫后》
《劫后桃花》由洪深编剧,是第一部以青岛历史为背景,并在青岛拍摄完成的有声电影。
图为《劫后桃花》剧照。
作家萧红和她的《生死场》
作家萧军和他的《八月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