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 大事记
1月 市工务局制订《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
2月 共青团山东省工委在青成立。
4月25日 崂山北九水至大崂观汽车路开工奠基。
7月1日 崂山部分地区划归青岛市。
7月14日 《青岛民报》社“避暑录话”文艺周刊创刊。
7月 青岛市礼堂(今兰山路2号礼堂)工程完工。
9月1日 四方、沧口合并为四沧区。
9月16日 上海明星影院公司等抵青拍摄《劫后桃花》等影片。
12月18日 山东大学学生救国会成立。
山东大学学生救国会
12月18日,“山东大学学生救国会”成立,并通电全国,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正义斗争,谴责国民党政府独裁卖国。
青岛市实施都市计划方案
1935年1月,青岛市工务局制订了《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规划青岛的城市性质是工商、居住、游览城市,确定要把青岛建设成“中国五大经济区中的黄海区的出海口”,城市人口要达到100万人。
建设乡区道路
图为1935年7月建成的大礼堂,即今兰山路2号礼堂。
《避暑录话》
7月14日,《青岛民报》文艺副刊《避暑录话》创刊,每周一期,共出版10期,是同时期全国报刊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发起人有老舍、王统照、王亚平等12人,共发表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67篇。
图为1935年9月1O日《青岛民报》介绍王玫的报道。
中国第一把小提琴制作者——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