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 大事记
1月9日 千余名日籍暴徒捣毁并焚烧了《民国日报》社和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大楼。
1月12日 日本海军600人武装登陆青岛,支持日人暴行,国民党青岛市党部被迫关闭。
4月 青岛大学进步学生秘密成立“中国左翼戏剧联盟青岛分盟小组”,公开名称为“海鸥剧社”。
7月 市经济研究会成立。
7月 青岛大港五号码头(今三号码头)动工兴建。
8月 市立劳工学院成立。
9月7日 青岛大学改为山东大学。
11月5日 青岛体育协进会成立。
本年 同泰铁工厂仿造组装成功铁锚牌自行车。
乡村建设办事处
1932年,青岛市设立各乡区建设办事处。图为夏庄建设办事处。
被迫关闭的市党部
1932年1月9日,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机关报《民国日报》报道朝鲜志士谋炸日本天皇新闻,日本领事馆提出抗议,并纠集千余名日籍暴徒捣毁并焚烧了《民国日报》社和国民党青岛市党部。12日,日本海军600人武装登陆青岛,支持日人暴行。国民党青岛市党部被迫关闭,《民国日报》停刊。
图为《民国日报》的报道及被捣毁的报社。
图为一片瓦砾的市党部大楼。
杨振声
杨振声(1890~1956),现代教育家、作家,山东蓬莱人。1919年北大国文系毕业后留学美国,文学博士。1930年任青岛大学校长,曾聘请大批学有专长的著名教授、学者赴青任教,使青岛大学自创建后即进入鼎盛时期。1932年因青岛大学易名为山东大学而辞职,1956年病逝于长春。
沈鸿烈
沈鸿烈(1 881~1969),湖北天门人。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长期在海军供职。1931年12月至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以前,担任青岛市市长。在任期间,规划城市建设,主持修建了一些大型市政设施、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等。1969年病逝于台湾。
图为新建成的观象山天文台。
图为1932年1O月参加第十六届华北运动会的青岛女排队员。
青岛市第一体育场
青岛市第一体育场(原名青岛市立体育场),1933年3月动工,6月落成。地处文登路南、荣成路西,纵340米,横230米;内设田径赛场一区,是篮曲式400米跑道,弯道6条、直道8条;北建门楼,环以看台,为阶15级,可容观众1.5万人。阶下区为窟室48间,周围有11个入口直通看台。田径场之东,设排球场4个、网球场6个(后改篮、排球场各2个)。建国后,该场更名为青岛市人民体育场。1955年,又更名为第一体育场。
图为1932年获第十六届华北运动会女垒亚军的青岛运动员在河南开封体育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