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 大事记
1月7日 青岛市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4月 中共青岛工委决定成立市党总支,下设市内、东镇、大港3个党支部,党员38人。
6月23日 《平民报》、《大民报》联合版报道,发现青岛海滨沙滩内有稀有金属锆石。
6月23日 山大教员及学生发表宣言,反对美国扶植日本。
7月21日 行政院第八次会议免去李先良市长职务,任命龚学遂为青岛市市长。
9月17日 青岛高等特种刑事法庭以“共产党嫌疑分子”为名拘捕山大学生15人。
10月16日 青岛市森林保护委员会成立。
11月29日 美西太平洋舰队的一艘巡洋舰载美军陆战队在大港码头登陆。
百业凋敝
青岛的民族工商业由于外国商品大量侵入和国民党官僚资本的独占和控制,民族经济不仅没有在抗战胜利后“复兴”,反而停顿衰退,以至面临崩溃。到1949年5月,因亏损而倒闭的企业多达160多家。
图为民族工商业申请歇业的报告。
图为工厂停工的报道。
图为失业人员露宿街头。
美国商品大倾销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青岛的经济被美国资本所控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一些大公司主要经营金融业,及石油、烟草的进出口贸易。美国军队还凭借特权大量走私,使各种美国货充斥青岛市场。
图为美国倾销的部分商品。
图为美国德士古公司招牌。
图为美国住商登记证。
通货膨胀,物价杀人
进入1948年的青岛,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物价暴涨,货币贬值,而粮价更是高得惊人,人民生活在极端困苦之中。
图为市民受生活所迫而自杀的报道和物价上涨的报道。
图为用自行车驮钞票买日用品。
苛捐杂税
图为国民党征收的各种苛捐杂税征印章。
民不聊生
图为居民沿街乞讨。
路有冻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