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1897年 大事记
1891年
6月14日清廷议决在胶澳设防。
1892年
本年 清军在前海建铁码头一座(今青岛栈桥)。
本年 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奉命率兵驻防胶澳。
1896年
8月德国远东舰队司令棣利司调查胶州湾的经济和军事价值,认定胶州湾为最适宜的港湾。
1897年
8月德国著名筑港工程专家对胶州湾进行详细调查后,提出建设胶澳的详细报告。
清末青岛村
胶澳设防前的有关记载
图为建于明中叶的天后宫。
胶澳设防
胶州湾,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引起西方列强的强烈觊觎,“欲图远东势力之发达,非占领胶州湾不可”。有鉴于此,出使德国大臣许景澄于1886年上折力主辟其为海军屯埠。1891年李鸿章再度奏请胶澳设防,引起清廷重视。1891年6月14日,光绪帝明发上谕,设防胶澳,是为青岛建置之始。
总兵章高元(画像)
章高元(1842~1913),安徽合肥人,初入淮军以战功累迁登州镇总兵。1892年,章高元奉命率嵩武前营、嵩武中营、广武前营和广武中营四营军队驻防胶澳,总辖军政要务。
胶澳总兵衙门
1892年章高元驻防胶澳后,在天后宫东侧(今人民会堂址)开府建衙,辖治一方。图为当时的总兵衙门。
驻防胶澳的清兵兵营
驻防胶澳的清兵
前海码头(栈桥)
1892年清军在前海修建专供海军运输物资用的铁码头,1897年加长至350米,是青岛最早的人工码头。20世纪初德国人建成大港后,逐渐失去码头作用,遂作为景点对游人开放。是青岛20世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清军驻防胶澳后,在青岛口及团岛等处筑土垒、设炮台,开辟青岛口至内地的道路,修筑码头,逐渐使青岛口成为吸引人流、物流的市镇。至德国侵占前夕,青岛口已有村落、集市、海关和比较繁荣的工商行业,其规模已接近于一般城镇。图为运货至港口,下图为青岛口。
青岛口
耍春图
胡存约所著《海云堂随记》描述了早期青岛的社会生产生活场景,图为根据该书所述绘制的耍春图。此时的青岛,已成为渔猎、港航相对发达、规模相当可观的贸易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