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
(1938.1~1945.9)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奉命实施“焦土抗战”计划,在破坏部分设施后撤离青岛。1938年1月10日,日本未经任何抵抗即再次侵占青岛。随即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成立汉奸傀儡政权“青岛市治安维持会”,1939年改称“青岛特别市公署”。而真正控制青岛的,还是日本的兴亚院华北联络部青岛出张所。日本在青岛建立的是由占领军、伪政权和特务组织“三位一体”的殖民统治体制,对青岛实行法西斯统治。期间,日军先后进行了多次“治安强化”运动,实行“保甲制度”,以压制民众的反抗。在城区附近的农村,日军还不断进行“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40年初,在日本陆军代表的参加和监视下,大汉奸汪精卫、王克敏、梁鸿志在青岛进行了秘密会谈,公开投降卖国。在民族危难的紧急关头,中共青岛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工人、学生,以各种形势同日伪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日本第二次侵占期间,青岛作为其全面侵华战争的基地,重兵屯扎,严密封锁,青岛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迫害。青岛港和胶济铁路成为日本侵华战争的水陆运输大动脉,大批日军和武器装备经胶济铁路运抵华北战场,大量战略物资经青岛港运回日本。这种畸形流向直接导致了1940年青岛港出口额跃居华北诸港之首。为了大量地进行资源掠夺和补充国内劳力不足,日本还在青岛设立“劳工事务所”,将掳掠来的数十万劳工经青岛运转,去从事开矿、筑路等强体力劳动,致使他们大多客死他乡,冤魂飘渺。同时,日占当局积极支持日本企业垄断青岛工业,依仗特权压榨青岛民族工业,大批中国厂商被摧垮,民族工业全线崩溃,青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