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5

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

(1914.11~1922.12)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与德国为争夺青岛进行了一场“日德青岛之战”。1914年11月11日,日本战胜德国侵占青岛,并随之设立“青岛守备军司令部”,对青岛实行军事管制。日本侵略当局接管了德国在青岛和山东的一切特权和利益,除从德国原有的海关、铁路、港口和邮电等方面获取高额利润外,还大力扶持日本资本,在当时青岛的北部进行房地产开发,建立“日本侨民居住区”。为将青岛纳入日本版图和统一规划,日本军政府还于1915年2月1日将青岛的道路、山头、岛屿和公园改用带有殖民色彩的日文名称。为加快掠夺青岛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日本把主要精力用于盘剥见效简便的市政建设和工商业建设。从1916~1922年间,先后创办了大康、内外棉、隆兴、钟渊、宝来和富士“六大纱厂”,作为日本本土纺织工业的基地。同时,极力压制还处于弱小状态的青岛民族工业,使他们步履艰难。此外,日本人还兴办了众多的商场、银行、股票及期货交易市场、鸦片馆和妓院,以控制青岛的金融和商业资本,掌握青岛的经济命脉。在此期间,以“收回青岛”为主线的“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强大的民众爱国力量迫使日本政府于1921年在《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上签字。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终于将青岛主权收回。当时的青岛,已有城市人口290000人。进出口总贸易额为10836万海关两,成为一座有相当规模的工商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