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
2020-03-29

1966 大事记

6月19日 青岛市派“文化革命”工作组到青岛医学院、青岛日报社等单位参加“文化大革命”领导工作。

6月 青岛市各大中学校相继成立“文革”小组,并贴出标语和大字报。

8月23日 青岛市红卫兵组织开始所谓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8月25日 青岛发生“8.25事件”。

12月30日 青岛市人委发出《关于公私合营企业改为国营企业的通知》。

 

破“四旧”、立“四新”

1966年6月14日,青岛市“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立。19日,向青岛医学院等6个基层单位派出了工作组。不久工作组被指责为犯了方向、路线错误而撤离。8月,各类红卫兵组织纷纷建立起来,走上社会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张贴标语、大字报,更改了一些路名、厂名、店名、学校名,关闭了宗教场所。

图为街头“破四旧”现场。

图为“坚决砸烂奇装异服”。

图为北京路居委会移风易俗过春节。

图为著名老字号谦祥益绸布店被更名为“东风绸布商店”。

图为被列为“四旧”遭受批判的谷香村饭店。

大串连

1966年8月底,青岛医学院批判学院党委书记,引发全市学生与工人的对立。9月7日,毛泽东对青岛等地工人与学生纠纷问题作出批示。全国性的“大串连”开始后,青岛大中学校师生纷纷外出,外地师生也不断涌入青岛进行“大串连”,到处鼓动“造反”,采取“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方式揪斗所谓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中共青岛市委、市人委受到冲击,工作陷入瘫痪,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图为8月25日,“造反派”聚集前海街头进行大辩论。

下图为大辩论现场。

图为来自新疆、郑州、北京等地的“红卫兵”在青岛住处大唱“语录歌”。

 

图为学龄前儿童邱红宣传毛泽东思想。

图为青岛26中“红卫兵”组成“长征队”赴京“串联”。

图为受批斗的部分市领导。

图为被揪斗游街的省市领导。